第二十章 天可汗强幸(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贞观四年(西元630年)春天,唐军平定了突厥,并且生擒了頡利可汗,献于京师。然后,四方各部族酋长与首领纷纷来到长安,尊奉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天可汗。
  大唐文武百官与四夷君长全都跪在地上,齐呼万岁,实在令李世民浑身轻飘飘,一颗心飞到了云端。这是他一生最荣耀的一刻!
  他曾以为,一统汉人的江山,已是登峰造极,没想到自己还能登上更高峰!他满心的得意与自豪,实在超过笔墨所能形容。然而,当典礼结束时,他却忽然感到了一阵空虚。他想起了不到两年前,得到了汉人的全天下,最在意的父皇与洛湄两人偏偏都无心与朕同庆...
  这一次,李世民不打算去稟报父皇。他不想要再自讨没趣了!况且,大约一年前,他就请父皇把太极宫让出来。自从父皇搬去了皇宫内墙之外的大安宫,他已经很久没去向父皇请安了,只有逢年过节,全家团圆,父子俩才见个面。他对父皇越来越生疏,此刻虽有这么重大的好消息,他也提不起劲过去稟告。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这一次,他没去向父皇邀功,父皇却主动表示,欣慰大唐终于雪了曾向突厥称臣之耻,应当为此办个庆功宴!于是,太上皇邀集皇亲国戚高官们,欢聚于凌烟阁。
  席间,白发苍苍的太上皇酒酣耳热,一时兴起,拿起琵琶来演奏。李世民看父皇兴致这么高,也趁着半醉,来凑趣一番,和着父皇的琵琶节拍跳起舞来。粗线条的他并不擅舞,动作有些生硬,反倒更有娱乐效果,而且他故意边跳边做鬼脸,逗得眾人哈哈大笑,拼命鼓掌,现场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曲终,太上皇放下琵琶,答谢观眾的掌声之后,感叹道:“汉高祖曾被困于白登,不能报復。而如今,世民能消灭突厥,也就是说,朕已把政权托付给最适当的继承人,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担忧了!”
  李世民一听,细长的眼睛立刻冒出了泪水,只是被他竭力忍住了。这是第一次,他听见父皇说:世民是最适当的继承人!
  终于等到了这句话!李世民心想:但是为什么,大喜过望之馀,竟有一阵难以言喻的心酸?
  就在这一刻,李世民发现,父皇虽然对他讚不绝口,却总是避免直视他的眼睛。
  散席时,李世民走向父皇,挥手叫正要去扶太上皇的太监退开,并说要亲自搀扶父皇上轿。太上皇这才看了他一眼,却又很快转开眼睛,望向远处,平静说道:“不劳你了,还是让太子来吧!”
  李世民只好叫承乾来扶皇祖父。
  承乾这一年虚岁十二,个子却瘦小得像只有十岁。当他走向太上皇,太上皇注意到他走路有点跛,不禁问道:“承乾的腿怎么了?过年的时候还没有这样呀!可是受伤了?”
  “回父皇,” 李世民据实答道:“承乾刚过完年,就生了一场大病,连日发烧。不知怎么病好之后,右腿就变细变弱了,使不上力。御医还在帮他调养,希望能很快养好!”
  “嗯!” 李渊点头应道:“小孩子应当很容易復原才对。”
  就在这时候,四皇子李泰站了出来,朗声说道:“大哥走路不方便,让泰儿来扶皇祖父吧!”
  李泰比承乾小一岁,却比承乾高半个头,体型胖壮,方头圆脸的体面模样很讨长辈喜欢。
  承乾一听,立刻不服气叫道:“谁说本殿下走路不方便?你少咒本殿下!本殿下就快好了!要是给你咒坏了,非找你算帐不可!”
  “承乾!不得无礼!” 李世民立即喝斥道。
  “是泰儿先说错话!” 承乾争辩道。
  太上皇看了皇帝一眼,那眼神意味深长,好像在说:你终于了解,父皇夹在儿子们之间为难的滋味了吧!
  皇帝心中非常不痛快,却无法发作,只能下决断说道:“泰儿你退下!你们皇祖父说了要太子扶,就让承乾扶!”
  长孙皇后则连忙道歉:“父皇,真对不起,两个孩子在父皇面前争吵,都怪臣媳教子无方!”
  “没事!” 太上皇笑道:“两个孙子争着扶朕,倒让朕很开心哪!”
  目送太上皇乘轿走远之后,帝后二人也相偕离开。不过,一双轿子到了皇后寝宫门口,皇帝却不下轿,而命令轿夫转往御花园的参天阁。
  原来是杨淑妃约他酒宴后到参天阁观星赏月。其实,太上皇宴请的皇室之人也包括了妃嬪之中地位最高的四妃,淑妃当然在内。可是依据礼法,只要皇后在,皇帝就不能跟妃嬪一道离席。因此,皇帝跟淑妃说好了,等他送了皇后回皇后寝宫之后,再去参天阁与淑妃会面。
  在前往参天阁的路上,李世民颇为兴奋,觉得这像是一个幽会,带给了平淡的生活一种撩人的刺激。这甚至使得他方才在庆功宴上,动不动就往淑妃那边瞟一眼。恰好淑妃这一晚盛装打扮,一身镶金边的草绿色软缎宫服很显年轻,令李世民忆起了十二三年前的大隋如意公主,心神不由得荡漾。
  李世民屏退左右,迫不及待单独登上了参天阁。想不到,他一眼看到的,佇立在敞开楼窗前那凹凸有致的背影,却不是淑妃,而是一身月白色绸绢衣裙的洛湄!
  同时,洛湄听到了脚步声,回过头来,也吃了一惊,一时之间竟忘了向皇帝行礼。
  “怎么是你?”李世民讶然问道:“淑妃呢?”
  “皇上也在找淑妃姐?”洛湄反问:“她约洛湄到参天阁来,说今晚有流星奇景可看。奇怪她怎么还不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