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2 / 4)
“嗯,伊公子送送我,”守城的还是上次抓她去太守府的那人,顾朝歌朝他笑笑,好脾气地回答,“我得走啦。”
走了,去哪?还回来吗?还给他们看病吗?士兵们觉得十分突然,他们有好多问题想问,不过盛三已经驾着马车,朝城外的黄土路驶去。
“盛大哥,就停在这里吧。”到了第二个牌楼处,再往前就出了滁州城的地界,顾朝歌唤了盛三一声,待马车停下,她跳下来,解开驴子的缰绳,把它牵出来。
“那个,我、我走啦。”她对盛三说,更是对伊崔说,临到离别,居然有几分不舍。自从师父去世后,她颠沛流离,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短暂地结识过一些朋友,但是没有哪处像滁州这样,让她留得那样久,印象又那样深。
更不会有哪一个人像伊崔那样,看起来冷淡深沉又难以接近,却会教她如何自立,他的方式直接又冷酷,可是她却很喜欢。
清晨的薄雾在渐渐散去,光线越来越明朗,伊崔坐在车上,乌黑的眼珠定在她身上好一会,末了轻轻叹了口气,把一直放在身边的木盒子拿出来。他掀开盖子,里面是几包油纸包裹、油线捆扎的东西,他递过去:“路上吃。”
比起上次在南谯把她扔下不管不问,这次的待遇简直好得可以上天了。顾朝歌实在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小姑娘,她喜滋滋地接过来,几包吃食给她壮了胆子,她扭扭捏捏地开口问:“你,你会想我的吧?”
什么?
伊崔一怔。
他犹豫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对期待答案的少女来说,短暂的犹豫已经代表了答案。
“后会有期,我会想你们的!”她退后两步,仿佛十分潇洒地挥了挥手。然后一手提着吃食,一手牵驴,一个转身,大步往前走去。
因着近日的雨,路上有些泥泞,少女牵着驴,低着头,避开水洼,在路上蹦来跳去。薄薄的雾气渐渐笼罩住她的身影,她一次也没有回头,就这样走远了。
“公子?”盛三回头,请示地唤了他一声。
伊崔仿佛刚刚从梦中惊醒,他收回凝望许久的目光,轻轻“嗯”了一声:“回去罢。”回去,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幸好她并未追问那个答案,否则他也不知如何回答。
不过隐隐的,在他藏得很深很深的心思里,隐隐有一个微弱的期待。
如果他说想,她会不走吗?
脑海中又浮现出那本纸页略微发黄的札记,想起那些令人惊骇的详细内脏图解,还有那个著者的名字,伊崔微微皱了皱眉:“盛三,去趟刘府,把郑林叫来。”
“是,公子。”
“妙襄公”这三个字,他总觉得在何处听过,而且是在他遥远的幼时记忆,和帝都有关的记忆里。顾朝歌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的,他便不问她太多,直接找郑林过来。
郑林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他给顾朝歌的东西是当年文先生——也就是妙襄公要求的,要能够切开最硬最硬的头骨的刀,要薄,要能将骨头的损伤减少到最小。
郑林壮年时生了一场病,是路过的妙襄公将他救好,那时候的妙襄公只是个铃医,他为了报恩才殚精竭虑为他造出这么一把刀,却不知道他拿来做什么。至于妙襄公的事迹,郑林也仅仅知道他来自蜀中,姓文,如此而已。
那天顾朝歌回来的时候,抱在怀里的长匣子,大概就是郑林打造的那把神奇的刀。想起那本札记上最后空白的部分,伊崔无端端觉得背脊发凉。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不敢相信顾朝歌竟然敢独自去完成这件事情。还有妙襄公那个老头子,死了之后居然把这么艰难的任务交给一个小小的女弟子,真不是东西啊。
伊崔的这个上午注定不平静,他送走郑林,还没来得及缓过神来,同士兵晨练后归来的燕昭,听说伊崔竟然一个人把顾朝歌送走了,找上门来,摇头叹气:“你怎么让她走了!那么一个小姑娘,走在半路让贼子给截了,哭都没地方哭去!你居然还亲自送,这不是送她上鬼门关么!”
早起来左三圈右三圈活动筋骨的薛吉也如此认为。
伊崔觉得自己很冤枉,小丫头倔得很,她执意要走,莫非他还能搞根铁链把她绑起来?
“你、你不会劝劝她,说些好听的吗?”薛吉用手指头指着他,仗着自己资历老,恨铁不成钢地骂:“哄人都不会,这脑子笨的,让老夫说你什么好!”
伊崔面无表情:“先生聪明,也不见得把她留下。”
薛吉噎住,拿眼睛瞪他,这小子还敢顶嘴,真是不开窍!
作者有话要说: 顾大夫一个人去打新副本了,不带你们玩儿╭(╯^╰)╮ ↑返回顶部↑
走了,去哪?还回来吗?还给他们看病吗?士兵们觉得十分突然,他们有好多问题想问,不过盛三已经驾着马车,朝城外的黄土路驶去。
“盛大哥,就停在这里吧。”到了第二个牌楼处,再往前就出了滁州城的地界,顾朝歌唤了盛三一声,待马车停下,她跳下来,解开驴子的缰绳,把它牵出来。
“那个,我、我走啦。”她对盛三说,更是对伊崔说,临到离别,居然有几分不舍。自从师父去世后,她颠沛流离,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短暂地结识过一些朋友,但是没有哪处像滁州这样,让她留得那样久,印象又那样深。
更不会有哪一个人像伊崔那样,看起来冷淡深沉又难以接近,却会教她如何自立,他的方式直接又冷酷,可是她却很喜欢。
清晨的薄雾在渐渐散去,光线越来越明朗,伊崔坐在车上,乌黑的眼珠定在她身上好一会,末了轻轻叹了口气,把一直放在身边的木盒子拿出来。他掀开盖子,里面是几包油纸包裹、油线捆扎的东西,他递过去:“路上吃。”
比起上次在南谯把她扔下不管不问,这次的待遇简直好得可以上天了。顾朝歌实在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小姑娘,她喜滋滋地接过来,几包吃食给她壮了胆子,她扭扭捏捏地开口问:“你,你会想我的吧?”
什么?
伊崔一怔。
他犹豫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对期待答案的少女来说,短暂的犹豫已经代表了答案。
“后会有期,我会想你们的!”她退后两步,仿佛十分潇洒地挥了挥手。然后一手提着吃食,一手牵驴,一个转身,大步往前走去。
因着近日的雨,路上有些泥泞,少女牵着驴,低着头,避开水洼,在路上蹦来跳去。薄薄的雾气渐渐笼罩住她的身影,她一次也没有回头,就这样走远了。
“公子?”盛三回头,请示地唤了他一声。
伊崔仿佛刚刚从梦中惊醒,他收回凝望许久的目光,轻轻“嗯”了一声:“回去罢。”回去,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幸好她并未追问那个答案,否则他也不知如何回答。
不过隐隐的,在他藏得很深很深的心思里,隐隐有一个微弱的期待。
如果他说想,她会不走吗?
脑海中又浮现出那本纸页略微发黄的札记,想起那些令人惊骇的详细内脏图解,还有那个著者的名字,伊崔微微皱了皱眉:“盛三,去趟刘府,把郑林叫来。”
“是,公子。”
“妙襄公”这三个字,他总觉得在何处听过,而且是在他遥远的幼时记忆,和帝都有关的记忆里。顾朝歌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的,他便不问她太多,直接找郑林过来。
郑林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他给顾朝歌的东西是当年文先生——也就是妙襄公要求的,要能够切开最硬最硬的头骨的刀,要薄,要能将骨头的损伤减少到最小。
郑林壮年时生了一场病,是路过的妙襄公将他救好,那时候的妙襄公只是个铃医,他为了报恩才殚精竭虑为他造出这么一把刀,却不知道他拿来做什么。至于妙襄公的事迹,郑林也仅仅知道他来自蜀中,姓文,如此而已。
那天顾朝歌回来的时候,抱在怀里的长匣子,大概就是郑林打造的那把神奇的刀。想起那本札记上最后空白的部分,伊崔无端端觉得背脊发凉。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不敢相信顾朝歌竟然敢独自去完成这件事情。还有妙襄公那个老头子,死了之后居然把这么艰难的任务交给一个小小的女弟子,真不是东西啊。
伊崔的这个上午注定不平静,他送走郑林,还没来得及缓过神来,同士兵晨练后归来的燕昭,听说伊崔竟然一个人把顾朝歌送走了,找上门来,摇头叹气:“你怎么让她走了!那么一个小姑娘,走在半路让贼子给截了,哭都没地方哭去!你居然还亲自送,这不是送她上鬼门关么!”
早起来左三圈右三圈活动筋骨的薛吉也如此认为。
伊崔觉得自己很冤枉,小丫头倔得很,她执意要走,莫非他还能搞根铁链把她绑起来?
“你、你不会劝劝她,说些好听的吗?”薛吉用手指头指着他,仗着自己资历老,恨铁不成钢地骂:“哄人都不会,这脑子笨的,让老夫说你什么好!”
伊崔面无表情:“先生聪明,也不见得把她留下。”
薛吉噎住,拿眼睛瞪他,这小子还敢顶嘴,真是不开窍!
作者有话要说: 顾大夫一个人去打新副本了,不带你们玩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