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3 / 4)
就连石头和丫头两人也开朗了许多,朋友也比以往多。
其实不单这时候,就是在现代也一样,没有爸爸或是妈妈的孩子,说话底气都不如别人足,小朋友也不如别人多。
好比小草,和她结交的人一下也增多不少,其中就有四婶和花嫂子的女儿,杨婵不需几回就瞧出她们像足了自己的老娘,势利又小心眼,不过她没有告诉小草,她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她要学会自己去交际应酬,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这个半点不假。只有她自己真正经历过,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当然,她也会看着,不让小草吃大亏就是了。
按说中了秀才,该摆酒庆祝才是,赵远山给拦了下来,同家中长辈们说是中举再摆,同外人则说赶考累了不摆酒,只有他心里明白,不过是怕杨婵累着罢了。
家中没个长辈,一切要靠杨婵张罗,这些天光接待那些乡民,杨婵那好容易养上的肉又给瘦下去,瞧得他心疼的不行。
天气渐渐转冷,杨平早脱了秋衣,换上了杨婵准备好的棉袄,饶是如此,也不敢跑到外边去玩了,安安分分的呆在家里练大字。
杨婵怕他的手给冻了,在书桌旁放了一个小火炉,西瓜大小,不写字可以搬到地上烤脚,是这带村民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冬物品。
窗开了点小缝,免得煤炭中毒,她和小草也在这书房绣花,身边也有小火炉,安全第一。
南方的房子,屋里比屋外还要冷,可惜她不懂怎么砌炕,不然一定要赵远山弄一个。
“再过半月就要过年了,咱们是不是也要开始准备年货?”杨婵还没在这过过年,原身的记忆也不太实用,作为大家闺秀,她只需拟好送礼的单子就行,别的无需她操心,有杨夫人和下人。
而现代的过年,小时候她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后来她盼着过年是因为能见到爸妈,等懂事了,她对于‘年’这个节日就没了半点期待。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年除了多几天假日让人期盼和能同家里吃顿团圆饭之外,再没有别的值得人们期待的。
那时候别说猪肉,天天鸡鸭鱼肉都能做到,已经没有了最开始,过年杀猪吃肉那种兴奋。
杨婵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杀猪那天,是他们小一辈最开始的时候,这天能吃到鲜肉,白煮的都好吃,等过年还能吃到平时没有的馒头包子,糖糕千层糕之类的东西。
就像昨儿,小芽拿着一块没多少肉的骨头啃着,那一脸开心的模样染的身边的都跟着心情愉悦,这才是过年的心态。
“是要准备年货了。”这是水患后的第一个年,家家户户都打算过的热闹些,扫去之前所有的不好。
杨婵笑着点头,准备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吃食。
衣服她已经做好,吃食方面,家里没养猪,必须得买,还要去买些白面回来参到土面做些馒头包子,年糕也得做,还有麻糍,千层糕,豆腐……
算算真是不少,杨婵望着列出的单子,叹口气,这其中她只会做馒头包子还有豆腐,别的可半点不会。
正想着是不是也在别人家买一点吃吃算了,就听院里传来二婶的声音。
“杨婵妹子,在家吗?”
“在家呢,在书房。”杨婵应了声,忙去开门。
乡下没什么男女大防,何况二婶这把年纪,更没多大问题,赵远山无需避开。
“这不是快过年了,前儿新下的米不错,我们家打算打年糕,问问你要不要一起。”二婶爽快的道。
杨婵高兴道:“刚才还愁怎么做年糕呢,二婶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诶哟!瞧你这张嘴,就几条年糕,我就成了菩萨了。”二婶捂嘴笑了几声,一摆手,“不说了,你一会告诉我做几斤米,晚上泡了,我们明儿做。”
“诶!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随着两家关系越来越亲近,许多忙都会相互帮着,二婶俨然算是她半个老师,杨婵许多的不懂的都会请教她,而她也会悉心教导。
当然,杨婵不是只会索取,一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有去有来,比如二婶今儿做了什么好吃的端一碗给他们,那他们做了好吃的也会端一碗去她家,像是二婶教导她生活上的事情,她就会细心教导大丫还有小芽一些女儿家实用的东西。
他们家就种了一亩田,因着种的晚,水稻长得算不上好,稻穗上的谷粒大多都是扁扁的,一亩地才产三担多些的谷,约莫三百二十斤的样子,磨成米只剩两百五六。 ↑返回顶部↑
其实不单这时候,就是在现代也一样,没有爸爸或是妈妈的孩子,说话底气都不如别人足,小朋友也不如别人多。
好比小草,和她结交的人一下也增多不少,其中就有四婶和花嫂子的女儿,杨婵不需几回就瞧出她们像足了自己的老娘,势利又小心眼,不过她没有告诉小草,她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她要学会自己去交际应酬,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这个半点不假。只有她自己真正经历过,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当然,她也会看着,不让小草吃大亏就是了。
按说中了秀才,该摆酒庆祝才是,赵远山给拦了下来,同家中长辈们说是中举再摆,同外人则说赶考累了不摆酒,只有他心里明白,不过是怕杨婵累着罢了。
家中没个长辈,一切要靠杨婵张罗,这些天光接待那些乡民,杨婵那好容易养上的肉又给瘦下去,瞧得他心疼的不行。
天气渐渐转冷,杨平早脱了秋衣,换上了杨婵准备好的棉袄,饶是如此,也不敢跑到外边去玩了,安安分分的呆在家里练大字。
杨婵怕他的手给冻了,在书桌旁放了一个小火炉,西瓜大小,不写字可以搬到地上烤脚,是这带村民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冬物品。
窗开了点小缝,免得煤炭中毒,她和小草也在这书房绣花,身边也有小火炉,安全第一。
南方的房子,屋里比屋外还要冷,可惜她不懂怎么砌炕,不然一定要赵远山弄一个。
“再过半月就要过年了,咱们是不是也要开始准备年货?”杨婵还没在这过过年,原身的记忆也不太实用,作为大家闺秀,她只需拟好送礼的单子就行,别的无需她操心,有杨夫人和下人。
而现代的过年,小时候她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后来她盼着过年是因为能见到爸妈,等懂事了,她对于‘年’这个节日就没了半点期待。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年除了多几天假日让人期盼和能同家里吃顿团圆饭之外,再没有别的值得人们期待的。
那时候别说猪肉,天天鸡鸭鱼肉都能做到,已经没有了最开始,过年杀猪吃肉那种兴奋。
杨婵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杀猪那天,是他们小一辈最开始的时候,这天能吃到鲜肉,白煮的都好吃,等过年还能吃到平时没有的馒头包子,糖糕千层糕之类的东西。
就像昨儿,小芽拿着一块没多少肉的骨头啃着,那一脸开心的模样染的身边的都跟着心情愉悦,这才是过年的心态。
“是要准备年货了。”这是水患后的第一个年,家家户户都打算过的热闹些,扫去之前所有的不好。
杨婵笑着点头,准备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吃食。
衣服她已经做好,吃食方面,家里没养猪,必须得买,还要去买些白面回来参到土面做些馒头包子,年糕也得做,还有麻糍,千层糕,豆腐……
算算真是不少,杨婵望着列出的单子,叹口气,这其中她只会做馒头包子还有豆腐,别的可半点不会。
正想着是不是也在别人家买一点吃吃算了,就听院里传来二婶的声音。
“杨婵妹子,在家吗?”
“在家呢,在书房。”杨婵应了声,忙去开门。
乡下没什么男女大防,何况二婶这把年纪,更没多大问题,赵远山无需避开。
“这不是快过年了,前儿新下的米不错,我们家打算打年糕,问问你要不要一起。”二婶爽快的道。
杨婵高兴道:“刚才还愁怎么做年糕呢,二婶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诶哟!瞧你这张嘴,就几条年糕,我就成了菩萨了。”二婶捂嘴笑了几声,一摆手,“不说了,你一会告诉我做几斤米,晚上泡了,我们明儿做。”
“诶!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随着两家关系越来越亲近,许多忙都会相互帮着,二婶俨然算是她半个老师,杨婵许多的不懂的都会请教她,而她也会悉心教导。
当然,杨婵不是只会索取,一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有去有来,比如二婶今儿做了什么好吃的端一碗给他们,那他们做了好吃的也会端一碗去她家,像是二婶教导她生活上的事情,她就会细心教导大丫还有小芽一些女儿家实用的东西。
他们家就种了一亩田,因着种的晚,水稻长得算不上好,稻穗上的谷粒大多都是扁扁的,一亩地才产三担多些的谷,约莫三百二十斤的样子,磨成米只剩两百五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