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2章 偷袭【二合一】(1 / 5)
魏国河西郡,它东起「蒲坂津」、西至「栎(yuè)阳」,北接梁山、东连大河,乃是魏国除梁郡以外地域最小的郡土,面积仅相当于半个卫国,但是它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要——它是魏国提防秦国的第一道防线。
在百余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这片河西之地被胡戎所占据,且戎人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城,自号「大荔」,即成为早先魏人口称的“西戎”。
当然,在百余年前,这些生活在河西之地上的胡戎,早已并非当年纯粹的大荔戎人,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逐渐充斥越来越多的胡戎,于是魏国后来以「河西杂胡」泛指。
时间往前倒推几十年,魏国与河西胡戎的矛盾亦不严重,虽偶尔也有河西戎人侵犯魏国河东郡抢掠的例子,但并不频繁。
因为当时河西胡戎有两股强劲的对手,其一乃是三川的羯族人,其二便是秦国。
当年三川境内的羯族部落,其部落内的胡人奴隶,其中有一半就是河西的胡戎——而剩下的,则基本上就是魏人、楚人、或者巴人。
对于当年强大的羯族人来说,他们拥有三川这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他们只需要捕捉奴隶,无论是用来替他们放牧羊群,还是战争。
但不同于三川的羯族人,秦国对河西的渴求,则是河西这片土地——因为河西正好处于秦国的「东进路线」上,是秦国为了达成「踏足中原」战略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当时秦国正陷入「西境战场」的泥潭,暂时并未对河西大规模用兵。
所谓的西境战场,即「陇西魏氏」、「西垂诸羌」以及「秦岭之国」这三股势力的争锋,这是一场间断性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战争。
最终,陇西魏氏率先被秦国击败,余下的陇西魏氏族人,在中原魏国的帮助下,东迁至魏国境内,随后在魏国扎根居住下来,诸如繇诸君赵胜、临洮君魏忌,还有姜鄙、侯聃等魏将,皆出自陇西魏氏氏国。
在陇西魏氏被覆灭之后,西境诸羌也很快被秦国击败——由于秦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是“西进”而是“东进”,因此,秦国决定趁着胜势与西境诸羌言和,将主要精力放在东面。
在西境暂时已无威胁的情况下,秦国开始对河西用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陇西魏氏摇摇欲坠的时候,秦国便已经做到了“东征”的准备,如今魏国的秦妃嬴璎,亦是那次刺探三川以及魏国的情报时,结识了当时的肃王赵润,也即是她日后的夫婿。
数年后,待等秦国彻底消化了陇西郡,便立刻挥军东进。
当时,秦国选择了双管齐下的战术,由秦国当时的储君「秦少君嬴璎」与秦将王龁等人率军进攻三川,由长信侯王戬进攻河西,试图一口气攻下河西、三川两地,为「东进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没想到,秦少君嬴璎此番进兵,遭到了她日后的夫婿魏公子润的阻击,一场让秦国目瞪口呆的「函谷一日战役」,彻底葬送了二十万秦军,让秦国的第一次东进战略就此搁浅。
而此时在河西,秦将王戬倒是通过武力臣服了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河西胡戎,正准备顺势攻打魏国的河东郡,但由于秦少君嬴璎的全军溃败,使得王戬军中途停止了对河东郡的进攻,将麾下军队退回「大荔城」。
不久之后,秦国王都咸阳改「大荔城」为「临魏」,并大力增固这座城池,将这座城池视为日后进攻魏国的桥头堡。
这使得在秦魏两国第二次交锋时,也就是在「五方伐魏」期间,秦军很快地就攻到了魏国的河东郡,使河东郡当时呈现魏、韩、秦三方势力争抢的纷乱。
而另外一方面,秦国则派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等将领,大举进攻三川。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场魏国处于绝对劣势的战争中,魏公子润与他当时的副将司马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扫灭了当时三川的羯角部落,并在后来与秦军的战争中,在那年冬季,在三日内奔袭八百里,甩掉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军队,一路打到了秦国的王都,逼得秦王囘当时差点动员全国与魏公子润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
好在最终,由于当时魏国君主赵偲的示好,以及秦少君嬴璎的和解,秦魏两国就此停战,且从此缔结了盟约。
随后,在赵润率领魏秦联军回援本土的期间,路径河西,河西胡戎纷纷投降。
在此期间,赵润与秦国达成了协议,将河西走廊一分为二,以「栎阳」为分界,西部归秦国,东部归魏国,至此,栎阳至蒲坂津的这片土地,归属魏国所有。
数年后,魏国调司马安担任河西守、坐镇「临魏」,从此,河西郡既成为魏国连接河套地区的中转,亦成为魏国提防秦国的第一道防线,虽然郡土面积并不大,但从战略考虑却意义深远。
魏昭武二年十一月末,天降大雪。
此时中原再度回归平静,魏将赵疆因为天气的关系尚未攻打至齐国,而在魏国旧都大梁那边,魏王赵润所率领的魏军与诸国联军的战争,亦早已停歇。
而相比较那两块战场,河西郡则更为安宁,这使得河西守司马安,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说起司马安,近些年曾有人笑称,说魏国的巨富当数这三位:其一是魏王赵润,其二是安陵巨富文少伯,其三则是司马安。 ↑返回顶部↑
在百余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这片河西之地被胡戎所占据,且戎人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城,自号「大荔」,即成为早先魏人口称的“西戎”。
当然,在百余年前,这些生活在河西之地上的胡戎,早已并非当年纯粹的大荔戎人,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逐渐充斥越来越多的胡戎,于是魏国后来以「河西杂胡」泛指。
时间往前倒推几十年,魏国与河西胡戎的矛盾亦不严重,虽偶尔也有河西戎人侵犯魏国河东郡抢掠的例子,但并不频繁。
因为当时河西胡戎有两股强劲的对手,其一乃是三川的羯族人,其二便是秦国。
当年三川境内的羯族部落,其部落内的胡人奴隶,其中有一半就是河西的胡戎——而剩下的,则基本上就是魏人、楚人、或者巴人。
对于当年强大的羯族人来说,他们拥有三川这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他们只需要捕捉奴隶,无论是用来替他们放牧羊群,还是战争。
但不同于三川的羯族人,秦国对河西的渴求,则是河西这片土地——因为河西正好处于秦国的「东进路线」上,是秦国为了达成「踏足中原」战略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当时秦国正陷入「西境战场」的泥潭,暂时并未对河西大规模用兵。
所谓的西境战场,即「陇西魏氏」、「西垂诸羌」以及「秦岭之国」这三股势力的争锋,这是一场间断性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战争。
最终,陇西魏氏率先被秦国击败,余下的陇西魏氏族人,在中原魏国的帮助下,东迁至魏国境内,随后在魏国扎根居住下来,诸如繇诸君赵胜、临洮君魏忌,还有姜鄙、侯聃等魏将,皆出自陇西魏氏氏国。
在陇西魏氏被覆灭之后,西境诸羌也很快被秦国击败——由于秦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是“西进”而是“东进”,因此,秦国决定趁着胜势与西境诸羌言和,将主要精力放在东面。
在西境暂时已无威胁的情况下,秦国开始对河西用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陇西魏氏摇摇欲坠的时候,秦国便已经做到了“东征”的准备,如今魏国的秦妃嬴璎,亦是那次刺探三川以及魏国的情报时,结识了当时的肃王赵润,也即是她日后的夫婿。
数年后,待等秦国彻底消化了陇西郡,便立刻挥军东进。
当时,秦国选择了双管齐下的战术,由秦国当时的储君「秦少君嬴璎」与秦将王龁等人率军进攻三川,由长信侯王戬进攻河西,试图一口气攻下河西、三川两地,为「东进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没想到,秦少君嬴璎此番进兵,遭到了她日后的夫婿魏公子润的阻击,一场让秦国目瞪口呆的「函谷一日战役」,彻底葬送了二十万秦军,让秦国的第一次东进战略就此搁浅。
而此时在河西,秦将王戬倒是通过武力臣服了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河西胡戎,正准备顺势攻打魏国的河东郡,但由于秦少君嬴璎的全军溃败,使得王戬军中途停止了对河东郡的进攻,将麾下军队退回「大荔城」。
不久之后,秦国王都咸阳改「大荔城」为「临魏」,并大力增固这座城池,将这座城池视为日后进攻魏国的桥头堡。
这使得在秦魏两国第二次交锋时,也就是在「五方伐魏」期间,秦军很快地就攻到了魏国的河东郡,使河东郡当时呈现魏、韩、秦三方势力争抢的纷乱。
而另外一方面,秦国则派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等将领,大举进攻三川。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场魏国处于绝对劣势的战争中,魏公子润与他当时的副将司马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扫灭了当时三川的羯角部落,并在后来与秦军的战争中,在那年冬季,在三日内奔袭八百里,甩掉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军队,一路打到了秦国的王都,逼得秦王囘当时差点动员全国与魏公子润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
好在最终,由于当时魏国君主赵偲的示好,以及秦少君嬴璎的和解,秦魏两国就此停战,且从此缔结了盟约。
随后,在赵润率领魏秦联军回援本土的期间,路径河西,河西胡戎纷纷投降。
在此期间,赵润与秦国达成了协议,将河西走廊一分为二,以「栎阳」为分界,西部归秦国,东部归魏国,至此,栎阳至蒲坂津的这片土地,归属魏国所有。
数年后,魏国调司马安担任河西守、坐镇「临魏」,从此,河西郡既成为魏国连接河套地区的中转,亦成为魏国提防秦国的第一道防线,虽然郡土面积并不大,但从战略考虑却意义深远。
魏昭武二年十一月末,天降大雪。
此时中原再度回归平静,魏将赵疆因为天气的关系尚未攻打至齐国,而在魏国旧都大梁那边,魏王赵润所率领的魏军与诸国联军的战争,亦早已停歇。
而相比较那两块战场,河西郡则更为安宁,这使得河西守司马安,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说起司马安,近些年曾有人笑称,说魏国的巨富当数这三位:其一是魏王赵润,其二是安陵巨富文少伯,其三则是司马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