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窥视【二合一】(3 / 5)
而赵润,自认为他魏国足够强大,足以让桓虎循规蹈矩。
数日后,沈彧在商水收到了赵润的书信,又惊又喜,连忙派人联络陈狩,将其魏国君主赵润的态度告知后者:只要你能说服桓虎投靠魏国,并在之后立下功勋,则你与桓虎此前在魏国的一切罪行,既往不咎。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陈狩心中亦是颇为心动。
若是有机会的话,他当然愿意重归魏国,而不是像这几年那般,在前往召陵县,到当地官府为他父亲陈炳所建造的祠堂时,包括瞻仰父亲那尊立于城内的雕像时,还得偷偷摸摸,不敢声张——倒不是畏惧召陵县的守兵,而是怕给父亲的声誉抹黑。
毕竟他父亲陈炳那可是魏国的英雄之一,尤其是在小说家所著的《轶谈》中,形象更是光辉正面,而他呢?却是魏国朝廷通缉的要犯。
他多么希望他日能光明正大,以儿子的身份去拜祭父亲。
因此,当魏国递出善意时,陈狩就已经心动了。
这件事,他并没有瞒着桓虎,当天就将魏国联络他的事告诉了桓虎,桓虎听闻此事后暗暗咋舌。
说实话,桓虎并不反对投靠魏国。
曾几何时,他对那位「魏公子润」不屑一顾,认为对方只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魏国王室子弟而已,若是脱去了这层关系,未必能有什么能耐。
可在后来的十几年内,桓虎先后在宋郡、鲁国,看着魏公子润成为魏国的君主,且统率魏国日益强大,强大到令中原诸国都渐渐感到战栗,此时桓虎只能承认,这赵润,的确是少有的雄主!
但很可惜,当时他与魏国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他是否愿意投效、而是魏国是否肯容纳他的问题——当年在杀死南宫垚之后,桓虎就用南宫垚的首级向魏国示好,试图借此投诚于魏国,但遗憾的是,魏国并未接纳他。
原因很简单,因为桓虎曾经袭击过魏国先王赵偲,除非他天大的贡献于魏国,否则,魏国这辈子都不会接纳他。
而桓虎也清楚这点,是故这些年来小心经营他在鲁国的势力,彻底放弃了投靠魏国打算。
可没想到,魏国却主动向他递出了善意。
这让桓虎有些犹豫。
毕竟当时的局势,魏国由于过于强大,已被中原诸国视为眼中钉,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纵使是桓虎也难以猜测,在这场魏国与其余中原诸国的角力中,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倘若他投效魏国,可魏国还是被中原诸国击败,那他投效魏国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就好生经营他在鲁国的地盘。
正因为有这份顾虑,虽然陈狩一直与沈彧保持着联系,但桓虎却并未真正同意,一直到中原诸国组建联军攻伐魏国,陈狩由于担心魏国的局势,始终在其耳边唠叨,桓虎这才勉强松口:倘若魏国确实有赢面,则他也不介意推魏国一把,助魏国战胜中原各国的联军。
话说回来,虽然桓虎与陈狩为了自己的目的,已有心助魏国一臂之力,但有点尴尬的是,魏王赵润在此之后并未主动与他们联系,更没有联络他们、要求他们去做什么事,仿佛只是为了在联军中埋下一颗棋子——无论日后是否能用的到。
这并不奇怪,毕竟在魏王赵润看来,倘若他魏国沦落到需要借助桓虎、陈狩这两个其他国家的内应,才能让魏国击败诸国,那他魏国未免也太悲哀了。
在他看来,桓虎与陈狩这两颗棋子,顶多只是使他魏国增添胜算,而绝非是这场仗的关键。
而这就导致一个非常大问题,即因为桓虎与魏王赵润根本不曾交流过,因此,桓虎丝毫不知魏王赵润的打算。
但是这些隐情,桓虎可不敢透露给卫邵,免得卫邵等人变心。
不多时,季武、卫郧、卫振三人返回了卫军的阵前,看季武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想来卫郧与卫振没少故意给其卖弄兵法、兵阵的机会。
然而季武恐怕万万也想不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会儿,看似关系紧张的卫邵与桓虎,已经过了简单的交流。
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即如何将「鲁卫两军可以向魏军倒戈」的讯息,隐秘地透露给对面的魏军。
对此,桓虎不是没有想过晚上叫心腹带着书信前往魏营,只是这样做的风险非常大,毕竟联军这边的巡逻防守也很严密,万一这封书信被楚军截获,势必会让楚水君、田耽等人生疑。
就在桓虎苦苦思索之际,正巧魏王赵润乘坐着驷马战车前来诸国联军的阵前,在远处窥视联军的虚实。
季武眼尖,首先注意到远处那辆驷马战车,惊讶说道:“咦?那辆战车……不会是魏王赵润亲自来我军阵前窥探吧?” ↑返回顶部↑
数日后,沈彧在商水收到了赵润的书信,又惊又喜,连忙派人联络陈狩,将其魏国君主赵润的态度告知后者:只要你能说服桓虎投靠魏国,并在之后立下功勋,则你与桓虎此前在魏国的一切罪行,既往不咎。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陈狩心中亦是颇为心动。
若是有机会的话,他当然愿意重归魏国,而不是像这几年那般,在前往召陵县,到当地官府为他父亲陈炳所建造的祠堂时,包括瞻仰父亲那尊立于城内的雕像时,还得偷偷摸摸,不敢声张——倒不是畏惧召陵县的守兵,而是怕给父亲的声誉抹黑。
毕竟他父亲陈炳那可是魏国的英雄之一,尤其是在小说家所著的《轶谈》中,形象更是光辉正面,而他呢?却是魏国朝廷通缉的要犯。
他多么希望他日能光明正大,以儿子的身份去拜祭父亲。
因此,当魏国递出善意时,陈狩就已经心动了。
这件事,他并没有瞒着桓虎,当天就将魏国联络他的事告诉了桓虎,桓虎听闻此事后暗暗咋舌。
说实话,桓虎并不反对投靠魏国。
曾几何时,他对那位「魏公子润」不屑一顾,认为对方只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魏国王室子弟而已,若是脱去了这层关系,未必能有什么能耐。
可在后来的十几年内,桓虎先后在宋郡、鲁国,看着魏公子润成为魏国的君主,且统率魏国日益强大,强大到令中原诸国都渐渐感到战栗,此时桓虎只能承认,这赵润,的确是少有的雄主!
但很可惜,当时他与魏国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他是否愿意投效、而是魏国是否肯容纳他的问题——当年在杀死南宫垚之后,桓虎就用南宫垚的首级向魏国示好,试图借此投诚于魏国,但遗憾的是,魏国并未接纳他。
原因很简单,因为桓虎曾经袭击过魏国先王赵偲,除非他天大的贡献于魏国,否则,魏国这辈子都不会接纳他。
而桓虎也清楚这点,是故这些年来小心经营他在鲁国的势力,彻底放弃了投靠魏国打算。
可没想到,魏国却主动向他递出了善意。
这让桓虎有些犹豫。
毕竟当时的局势,魏国由于过于强大,已被中原诸国视为眼中钉,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纵使是桓虎也难以猜测,在这场魏国与其余中原诸国的角力中,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倘若他投效魏国,可魏国还是被中原诸国击败,那他投效魏国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就好生经营他在鲁国的地盘。
正因为有这份顾虑,虽然陈狩一直与沈彧保持着联系,但桓虎却并未真正同意,一直到中原诸国组建联军攻伐魏国,陈狩由于担心魏国的局势,始终在其耳边唠叨,桓虎这才勉强松口:倘若魏国确实有赢面,则他也不介意推魏国一把,助魏国战胜中原各国的联军。
话说回来,虽然桓虎与陈狩为了自己的目的,已有心助魏国一臂之力,但有点尴尬的是,魏王赵润在此之后并未主动与他们联系,更没有联络他们、要求他们去做什么事,仿佛只是为了在联军中埋下一颗棋子——无论日后是否能用的到。
这并不奇怪,毕竟在魏王赵润看来,倘若他魏国沦落到需要借助桓虎、陈狩这两个其他国家的内应,才能让魏国击败诸国,那他魏国未免也太悲哀了。
在他看来,桓虎与陈狩这两颗棋子,顶多只是使他魏国增添胜算,而绝非是这场仗的关键。
而这就导致一个非常大问题,即因为桓虎与魏王赵润根本不曾交流过,因此,桓虎丝毫不知魏王赵润的打算。
但是这些隐情,桓虎可不敢透露给卫邵,免得卫邵等人变心。
不多时,季武、卫郧、卫振三人返回了卫军的阵前,看季武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想来卫郧与卫振没少故意给其卖弄兵法、兵阵的机会。
然而季武恐怕万万也想不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会儿,看似关系紧张的卫邵与桓虎,已经过了简单的交流。
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即如何将「鲁卫两军可以向魏军倒戈」的讯息,隐秘地透露给对面的魏军。
对此,桓虎不是没有想过晚上叫心腹带着书信前往魏营,只是这样做的风险非常大,毕竟联军这边的巡逻防守也很严密,万一这封书信被楚军截获,势必会让楚水君、田耽等人生疑。
就在桓虎苦苦思索之际,正巧魏王赵润乘坐着驷马战车前来诸国联军的阵前,在远处窥视联军的虚实。
季武眼尖,首先注意到远处那辆驷马战车,惊讶说道:“咦?那辆战车……不会是魏王赵润亲自来我军阵前窥探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