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4)
除了商人外,很多举子也为了沾喜气和吉利,很多人举行文会都会选择在状元楼中, 状元楼的位置确实不错, 坐北朝南, 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位于京中中心, 因着临近会试的原因,状元楼中的人络绎不绝。
薛夷光今日出门是轻车简从,并没有用仪仗,只带了几个护卫和颜女官与梧桐。状元楼中并不缺女子,倒不是说这些女子会参加状元楼中的文会, 但这出现在这的姑娘大多却是为了相看。
京中权贵众多,举子们也都想要攀附, 因为很多人没有家世,是寒门学子出身, 即便是中了榜,成为进士,在官场上也依旧是寸步难行,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便想要娶一个家世出众的妻子, 这样有妻子的娘家扶持, 在仕途上也能好走上不少。
今日的薛夷光依旧是一身女装, 走进了状元楼。看着面前笑脸迎上来的小二, 薛夷光笑道:“三楼雅间。”状元楼一共分三层,一楼是大堂,是举行文会的地方,二楼是雅座,三楼则是单独的包间。
小二看着薛夷光便知道这样的女客是不差钱的,脸上笑得更加谄媚,吆喝道:“三楼雅间有客!”上面的人应了后,小二便赶紧带着薛夷光走了上去,一边走一边介绍道:“客官可是来着了,今日的文会可是厉害,各地的解元公当然除了京中的永嘉郡主其他的都来了。”
“今日比试些什么?”薛夷光笑着点头,对着小二问道。
“今日先比制艺,剩下的如今变法革新之事的讨论。”小二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在状元楼呆得久了,多少知道一些朝中科举上的事情,客官问得时候,他也能答得上来。
薛夷光点头,她对制艺一道并不是太感兴趣,但是来自全大魏的举子一起讨论如今的革新变法之事,薛夷光还是跟感兴趣的。朝中变法越演越烈,反对的声音也逐渐增大,其中以齐国公府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些人选择站在太子的对立面,竭力阻止变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太子的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京中反对之声如潮,这自然也传到了大魏的各地,薛夷光游学这一年,对各地的了解很多,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和很多东西都有关系,比如一个人的出身,所在地方的门阀等等,每个人都拥护自己的利益。
小二将薛夷光引到了一个雅间,薛夷光看着上面所挂的书画,是一副寒梅图,寒梅傲骨,画得入木三分,上面的署名也是众人所熟知的,正是上一次殿试的状元。
小二看着薛夷光对墙上的画感兴趣,赶紧答道:“那是林状元送给小店的,这上面的画是林状元亲笔所画,这三楼的雅间中不止这一幅,还有几位状元的大作,都是状元公们送给小店的。”
薛夷光听后点了点头,历代状元在状元楼中留下墨宝,给状元楼添了名气,但是同样,这些状元也借着状元楼的名声,让京中的众人们看到这些画就不会忘记自己,要知道状元虽然难得,但是也只是风光一阵子,等到这阵子过后,还是要从六品小官做起,这些状元们也想要多为自己攒些名气,有利于以后的仕途,所以这是个双赢。
“上些好的茶水点心。”薛夷光对着小二吩咐道,旁边的梧桐也赶紧将银子递给小二,小二拿着手中的银钱,笑得更谄媚了,他就说这位女客有钱大方,就这些银子,将状元楼中最好的茶点都送上来,也要不到这银子的一半,剩下的自然都是他的了。
等到小二端上来茶水点心时,薛夷光已经坐在了三楼的雅间的一侧,打开窗户,看向下面。
“楼下的那些举子你可都认识?”薛夷光笑着问着身旁的小二,她虽然得了解元,但是她并不和京中的举子们交流,再加上她出去游学了一年,所以很多人都认不得,还有其他地方的举子她就更不认识了,要搞清楚这些人的想法,首先要知道这些人的身份,所以薛夷光只能问身边的小二。
“认识一些,只是来得多的几位举人老爷小的认识,再多的小人就不认识了。”小二答道。
薛夷光也不介意,指着下面的那些人问道:“现在左右两边为首的都是什么身份?”如今的状元楼中泾渭分明,分左右两边,双方各有为首的举子,被众人簇拥着。
小二顺着薛夷光只得方向看过去,回道:“那是山东和浙江两府的解元,穿蓝衣的是山东解元公刘芳刘公子,穿青衣的是浙江府的解元公颜铄颜公子。”后来又看了一眼薛夷光小声道:“这两位解元公都是青年才俊,特别是颜铄颜公子现在还没有娶亲呢。”
薛夷光看了一眼小二,她知道小二把她当成来相看的大家小姐了,不过她也不在意。知道了身份后薛夷光便开始关注下面这些举子了。
明白了两个为首之人的身份,薛夷光也算是明白这些举子是按什么划分成两派的了。
地域。
一南一北,两大地域。科举中地域问题的争斗由来已久。在大魏,北方学子长经义,南方学子擅诗赋,南北之争由来已久。每次科举之时,南北士子录取的人数都会成为各地学子议论的话题,甚至朝中还因为南北之争出过大事。
魏太宗时期的一次会试中,由于当时的总裁和两个副主考官都是南方出身,结果当时的中榜的人中,一共八十人,前五十二名都是南方士子,这个结果出来后,北方学子愤怒之极,直接告了御状,将当时的总裁和两个副主考官全都告到了太宗皇帝跟前。
当时北方学子状告总裁和两位副主考官是南方人,所以偏袒南方的世子进而压制北方士子,一时间人情汹汹,京中骚动,太宗皇帝接到奏报,异常震怒,当即令正副主考官罢免停止,重新令当时的官员重新阅卷,明确指出要增录北方人入仕。
再加上当时的北方举子状告当时的官员故意将北方士人的劣质试卷呈给太宗皇帝,欺君罔上,所以太宗皇帝对人的治罪更加严重。最后,太宗皇帝又补录了北方四十名士子。
无论历史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但是有些事情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比如南北方的科举舞弊案。这个案件其中涉及地远远不只是开科取士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的复杂因素,比如前朝的遗留问题等等。
所以南北方的士子争斗由来已久,其实在唐朝的时候那北方的取士并没有像如今这样争斗地厉害,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宋朝初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摒弃了一切考场外的因素,才造成了如今南北方取士矛盾的尖锐。
其实南北方士子矛盾是因为经济重心的问题,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无法逆转地朝着南方转移,文化自然也随着经济一起转意,当朝中诗赋而轻经术,是的北方士子处于劣势,但唐朝时科举存在大量的场外因素,一些世家权贵得以利用,而这些世家权贵又多是北方人,所以南北取士相对平衡。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朝中有人进言要对宋朝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便应运而生了如今大魏的科举制度,也出现了制艺这门考试,经义比以往要多占更多的比重,南北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可是就是再缩小,也有着差距,南方的教育比北方高出一大截,即便是在增设了北方擅长的经义后,每届会试北方士子的录取人数还是少于南方士子很多,如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南方士子看不起北方士子,南北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返回顶部↑
薛夷光今日出门是轻车简从,并没有用仪仗,只带了几个护卫和颜女官与梧桐。状元楼中并不缺女子,倒不是说这些女子会参加状元楼中的文会, 但这出现在这的姑娘大多却是为了相看。
京中权贵众多,举子们也都想要攀附, 因为很多人没有家世,是寒门学子出身, 即便是中了榜,成为进士,在官场上也依旧是寸步难行,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便想要娶一个家世出众的妻子, 这样有妻子的娘家扶持, 在仕途上也能好走上不少。
今日的薛夷光依旧是一身女装, 走进了状元楼。看着面前笑脸迎上来的小二, 薛夷光笑道:“三楼雅间。”状元楼一共分三层,一楼是大堂,是举行文会的地方,二楼是雅座,三楼则是单独的包间。
小二看着薛夷光便知道这样的女客是不差钱的,脸上笑得更加谄媚,吆喝道:“三楼雅间有客!”上面的人应了后,小二便赶紧带着薛夷光走了上去,一边走一边介绍道:“客官可是来着了,今日的文会可是厉害,各地的解元公当然除了京中的永嘉郡主其他的都来了。”
“今日比试些什么?”薛夷光笑着点头,对着小二问道。
“今日先比制艺,剩下的如今变法革新之事的讨论。”小二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在状元楼呆得久了,多少知道一些朝中科举上的事情,客官问得时候,他也能答得上来。
薛夷光点头,她对制艺一道并不是太感兴趣,但是来自全大魏的举子一起讨论如今的革新变法之事,薛夷光还是跟感兴趣的。朝中变法越演越烈,反对的声音也逐渐增大,其中以齐国公府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些人选择站在太子的对立面,竭力阻止变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太子的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京中反对之声如潮,这自然也传到了大魏的各地,薛夷光游学这一年,对各地的了解很多,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和很多东西都有关系,比如一个人的出身,所在地方的门阀等等,每个人都拥护自己的利益。
小二将薛夷光引到了一个雅间,薛夷光看着上面所挂的书画,是一副寒梅图,寒梅傲骨,画得入木三分,上面的署名也是众人所熟知的,正是上一次殿试的状元。
小二看着薛夷光对墙上的画感兴趣,赶紧答道:“那是林状元送给小店的,这上面的画是林状元亲笔所画,这三楼的雅间中不止这一幅,还有几位状元的大作,都是状元公们送给小店的。”
薛夷光听后点了点头,历代状元在状元楼中留下墨宝,给状元楼添了名气,但是同样,这些状元也借着状元楼的名声,让京中的众人们看到这些画就不会忘记自己,要知道状元虽然难得,但是也只是风光一阵子,等到这阵子过后,还是要从六品小官做起,这些状元们也想要多为自己攒些名气,有利于以后的仕途,所以这是个双赢。
“上些好的茶水点心。”薛夷光对着小二吩咐道,旁边的梧桐也赶紧将银子递给小二,小二拿着手中的银钱,笑得更谄媚了,他就说这位女客有钱大方,就这些银子,将状元楼中最好的茶点都送上来,也要不到这银子的一半,剩下的自然都是他的了。
等到小二端上来茶水点心时,薛夷光已经坐在了三楼的雅间的一侧,打开窗户,看向下面。
“楼下的那些举子你可都认识?”薛夷光笑着问着身旁的小二,她虽然得了解元,但是她并不和京中的举子们交流,再加上她出去游学了一年,所以很多人都认不得,还有其他地方的举子她就更不认识了,要搞清楚这些人的想法,首先要知道这些人的身份,所以薛夷光只能问身边的小二。
“认识一些,只是来得多的几位举人老爷小的认识,再多的小人就不认识了。”小二答道。
薛夷光也不介意,指着下面的那些人问道:“现在左右两边为首的都是什么身份?”如今的状元楼中泾渭分明,分左右两边,双方各有为首的举子,被众人簇拥着。
小二顺着薛夷光只得方向看过去,回道:“那是山东和浙江两府的解元,穿蓝衣的是山东解元公刘芳刘公子,穿青衣的是浙江府的解元公颜铄颜公子。”后来又看了一眼薛夷光小声道:“这两位解元公都是青年才俊,特别是颜铄颜公子现在还没有娶亲呢。”
薛夷光看了一眼小二,她知道小二把她当成来相看的大家小姐了,不过她也不在意。知道了身份后薛夷光便开始关注下面这些举子了。
明白了两个为首之人的身份,薛夷光也算是明白这些举子是按什么划分成两派的了。
地域。
一南一北,两大地域。科举中地域问题的争斗由来已久。在大魏,北方学子长经义,南方学子擅诗赋,南北之争由来已久。每次科举之时,南北士子录取的人数都会成为各地学子议论的话题,甚至朝中还因为南北之争出过大事。
魏太宗时期的一次会试中,由于当时的总裁和两个副主考官都是南方出身,结果当时的中榜的人中,一共八十人,前五十二名都是南方士子,这个结果出来后,北方学子愤怒之极,直接告了御状,将当时的总裁和两个副主考官全都告到了太宗皇帝跟前。
当时北方学子状告总裁和两位副主考官是南方人,所以偏袒南方的世子进而压制北方士子,一时间人情汹汹,京中骚动,太宗皇帝接到奏报,异常震怒,当即令正副主考官罢免停止,重新令当时的官员重新阅卷,明确指出要增录北方人入仕。
再加上当时的北方举子状告当时的官员故意将北方士人的劣质试卷呈给太宗皇帝,欺君罔上,所以太宗皇帝对人的治罪更加严重。最后,太宗皇帝又补录了北方四十名士子。
无论历史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但是有些事情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比如南北方的科举舞弊案。这个案件其中涉及地远远不只是开科取士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的复杂因素,比如前朝的遗留问题等等。
所以南北方的士子争斗由来已久,其实在唐朝的时候那北方的取士并没有像如今这样争斗地厉害,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宋朝初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摒弃了一切考场外的因素,才造成了如今南北方取士矛盾的尖锐。
其实南北方士子矛盾是因为经济重心的问题,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无法逆转地朝着南方转移,文化自然也随着经济一起转意,当朝中诗赋而轻经术,是的北方士子处于劣势,但唐朝时科举存在大量的场外因素,一些世家权贵得以利用,而这些世家权贵又多是北方人,所以南北取士相对平衡。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朝中有人进言要对宋朝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便应运而生了如今大魏的科举制度,也出现了制艺这门考试,经义比以往要多占更多的比重,南北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可是就是再缩小,也有着差距,南方的教育比北方高出一大截,即便是在增设了北方擅长的经义后,每届会试北方士子的录取人数还是少于南方士子很多,如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南方士子看不起北方士子,南北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