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她自己,薛夷光表示她前世今生加起来都三十多了,不能和人家真正的天才相提并论。
  “颜贡士。”薛夷光也笑着打招呼。
  “郡主会试的闱墨我看过了。”颜铄有些复杂地看了一眼薛夷光,即便在状元楼的时候,他听到了薛夷光对于变法之事的一番见解,颜铄依旧不认为自己会在会试上输给薛夷光,结果出来后,颜铄是不服的,直到他见到了薛夷光会试的文章出现在闱墨上。
  和他文章的辞藻华美不同,永嘉郡主的立意更加深刻,没有他的文章精致,却处处透露着一股大气,而且论述有理有据,字字珠玑,很多的意见都十分贴合大魏的现状,发人深思,这样的文章要比简简单单的追求语言上的华美要高深的多。
  所以,就算是自小骄傲的颜铄,在看到薛夷光的文章的时候也自愧不如。而且他看了薛夷光的文章中关于变法之事的一些言语,他不得不说,这位郡主虽是女子,却是个真正了解变法的人,不只是对变法,甚至对百姓的思想,士族的思想都摸得十分透彻,这一点上是颜铄自愧不如的。
  “比之郡主,我确实差远了。”颜铄感叹道。
  其实薛夷光也是看了闱墨的,道:“颜公子何必妄自菲薄,你的文章犹如曹子建在世,我这辈子估计是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了。”拿颜铄和曹植相比较,确实是不为过的,颜铄的用词极为华美,辞章藻丽,这样的文章薛夷光自认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写出来。
  颜铄听后苦笑道:“不过是空中楼阁,无一用处罢了。”
  薛夷光是看过颜铄的文章的 ,颜铄的文章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不堪,“颜贡士的文章颇有见地,何必妄自菲薄?”
  颜铄看了薛夷光一眼,正想要说话,却听到已经开始点名了,两人只能结束这个话题。
  殿试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之后才会颁发策题,应试的贡士们才可以答题。
  殿试只考策问,这是薛夷光最为拿手的。而且殿试在大魏也只是一个过场,殿试并不淘汰人,只是在于排出名次。
  大魏的殿试时务策的字数远没有她前世历史中清后期的题目长,只有二三百个字。
  策问的题目上写道:“制曰:朕奉承宗社,统御海宇,夙夜袛畏,弗遑底宁,以图至治……,朕将亲览焉。”
  薛夷光没有思考太久,便提笔在卷子上写道:“臣对:臣闻治本于道,道载诸经,圣人出而三代之治为可复;真儒出而六经之道为大明。经以载道,固必待人而后明;道以出治,尤必待人而后行也。……”
  这篇策论,对于薛夷光来说写起来得心应手,洋洋洒洒,之后薛夷光略微修改便誊写好了,又过了大约一炷香左右的时间,殿试结束,之后便是漫长地等待名次。
  “殿试一甲三人,状元薛夷光,榜眼颜铄,探花刘芳……”
  第143章 朝见
  “状元领诸进士进殿叩谢皇恩。”内监略显尖细的声音在太和殿前响起。
  被点位状元的薛夷光赶紧从人群中出来, 行礼道:“臣领旨。”剩下的进士们早已按照名次站好,薛夷光站在最前头,左右两侧站着颜铄和刘芳, 其实这次的殿试结果和会试的差别并不大, 但也有些微的差别, 比如她的三堂兄这次就晋级为了二甲第三名, 虽然比不上当初二甲传胪出身的薛培,但也是十分不错的名次了。
  薛夷光在内监的带领下领着进士走进太和殿的大殿内,这是薛夷光第一次进入象征着大魏最高权力宫殿的太和殿。地面是整块的黑色金砖铺成, 周围的竹子上雕刻着象征着帝王的五爪金龙, 巍峨大气, 气势磅礴。
  “臣一甲状元薛夷光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大魏,个人的单独朝拜,这是独属于状元的荣耀, 薛夷光对着景祐帝行大礼叩首。剩下的进士们也都跟着薛夷光口称万岁行礼。
  景祐帝看着下面一身贡士袍服的薛夷光, 脸上带着笑容, 笑呵呵地道:“都起来吧。”说完后, 景祐帝又朝一旁的太子看去, 发现太子也在看着薛夷光,不禁有些好笑, 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个嫡子自视甚高, 看不上别的女子, 想到嫡子娶妻的问题, 景祐帝就有些头痛, 只是如今, 景祐帝就不担心了, 最起码太子真的很在意永嘉。
  其实,比起母亲,身为父亲,又是君王的景祐帝更为了解太子。太子这个儿子一直都是他最大的骄傲,太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政治上的天分,而且比起他略显温和的性子,太子自幼就杀伐果断,而且处事公正,可以说作为一个储君,太子无疑是最合格的,至少比当初的他好上太多。
  下面的这些臣子心思浮动,他不是不清楚,一个个猜着他的心思,他不过是提拔了老二几次,下面的一些人就开始乱猜他的心思,觉得他对太子不满了,忌惮太子,其实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景祐帝在政事上不够果决,也没有太子看透人心的能力,但是景祐帝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性子有些欠缺,所以他很多时候都很依赖太子,对这个儿子,景祐帝并不忌惮,相反他是器重。
  其实当初景祐帝选择在先帝时期夺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的外家,也就是太后的娘家只是五品小官,如今的承恩公府也是因为他登基后才册封的。而先帝时期,皇子夺嫡之争十分激烈,先帝自己也犹豫不决,而且先帝追求长生之术,所以并不想放权给任何一个皇子,先帝元后早逝,当时有封后条件的后妃有好几个,而且每个都比太后好,但是先帝却选择了他的母后。
  先帝的想法也很简单,觉得妃子们都在争这个位置,儿子们又都在争嫡子的位置,那他就索性谁都不给,这样他还是独掌大权的皇帝。
  但是这下苦的就是他和自己母后了,他被推上了嫡子的位置,成了兄弟们最仇恨的人。在那样的境地,景祐帝如果后退一步,将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只能向前走,他最终娶了英国公嫡女也就是皇后,进入夺嫡之争,最后成为胜利者。
  所以景祐帝夺嫡是为了活下去,是迫不得已,而且清楚自己的缺点,他有些心慈手软。景祐帝很多时候都觉得太子比自己更适合当大魏的帝王,他不嫉妒自己的儿子,他没有那种像先帝一样握着权力不放手的想法,他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最想要的是当一个清闲王爷。
  想要开创盛世是每一个帝王的心愿,在得知盛世在自己嫡子身上的时候景祐帝是十分开心的,而且这个盛世将会从他这里开启,他做这一切有一部分是为了向先帝证明自己,先帝从没有看好过他成为储君,他想自己百年之后在地下见到先帝的时候,他可以骄傲地说一句,他不比任何一个兄弟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