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62章 不同的见解
  颜铄的话瞬间吸引了景祐帝兴趣, 景祐帝抬头看向颜铄道:“继续说。”
  看到颜铄这个反应,薛夷光知道颜铄的这步棋走对了,景祐帝明显不想演千篇一律的答案,相较于刘芳的稳重谨慎, 颜铄更有着少年人的朝气, 敢闯敢说。也不是说刘芳和颜铄谁更好, 两人的性格各有利弊, 只是在今天景祐帝个人更喜欢颜铄的说辞, 但若是换个人也许就不一样了,也许对方会觉得颜铄太狂了些。
  颜铄看到景祐帝感兴趣, 心中狂喜,努力压抑住心中的兴奋,他告诉自己这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颜铄本来就聪明, 反应快,很快就组织好语言道:“除了陛下外, 世上再无圣人, 既然都是不是圣人, 大家都会犯错,特别是年少时更容易犯错,臣这些年做过的荒唐事也不少,但是臣也在努力地改正, 还有一些无伤大雅, 与江山社稷,百姓安宁无关的个人癖好微臣认为就是保留一两个也无碍。”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并不是说君子不可以爱财, 只要财来之有道, 爱财又有何妨?”颜铄说道:“而华歆此人也是如此, 在为官时爱护百姓,清正廉洁,而少年时的做法估计只是一时的好奇心,本就是无伤大雅之事,不过是管宁性子执拗,非要做出割袍断义之事,微臣觉得好奇之心人人都有,此事是管宁小题大做了。”
  景祐帝听完后,倒是也没有说颜铄说得对不对,只是道:“这观点倒是新颖,与常人不同。”
  说完后,景祐帝又将目光转向薛夷光对着薛夷光问道:“永嘉觉得呢?”比起薛卿这样的称呼,景祐帝还是习惯地称呼薛夷光的封号,因为景祐帝觉得薛卿这二字他总感觉是在叫薛培,至于安国公,景祐帝总是习惯地称呼安国公的表字怀之。
  “微臣觉得看待一个人不能只因为一件事,因结合其一生所做之事来看,若单论割袍断义一事,微臣也觉得管宁此举太过武断,华歆捡金,去看华车,实则不过是一个人最为真实的反应,管宁与华歆多年好友,仅仅通过这两件事就给华歆妄下定论,臣觉得若华歆真的是贪慕虚荣的小人,管宁还和其做了多年的朋友,那管宁也不是善于识人之人。”
  其实《世说新语》本来就是一本不是正史的书,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故事集,里面的描绘中很多人的性格都是相反的,比如华歆,在割袍断义中华歆是贪慕虚荣的小人,但是在《世说新语·德行》篇中华歆和王朗的故事,又能表现出华歆是一个品格高尚之人,但比华歆而不及的王朗,却得到了曹丕极高的评价,曹丕言:“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微臣以为,华歆是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他有着正常人都有的好奇心,他也许真的有些爱财,但是他却能够恪守自己爱财的本心,在为官时渊清玉洁,有理有法。”薛夷光继续道:“足以见华歆不是贪慕虚荣的小人,所以微臣以为人活得真实并不是贪慕虚荣,对待一个人,一件事也不能妄下结论,应当结合实际,结合整个人物生平来看待,而且有些书本上的故事并不真实,杜撰居多。”
  薛夷光的回答怎么说呢,没有像刘芳一样老生常谈,也没有像颜铄一样有自我,观点新颖,如果说薛夷光评价的长处在哪里,那就是薛夷光不会以偏概全,强调结合史料和人物生平来分析,这样更为客观准确。
  这样的薛夷光也许少了些像颜铄一样的少年心性和自在,但是也同样更为适用于朝堂。如果说颜铄的行事作风还需要好好□□才能堪当大任,那么薛夷光现在就可以着手去处理政务了,而且景祐帝能够看出来是,薛夷光现在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和太子有些相似,喜欢综合全面的考虑,有大局观,这显然是有人可以培养出来的,是谁教的?景祐帝不用猜就知道。
  景祐帝当得知自己嫡子要娶薛夷光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觉得儿子是在自己养媳妇,后来他还特地拿此事调侃过太子。不过现在看来,太子教出的姑娘确实比他养公主的本事强多了。看看自己面前已经能够入朝为官的薛夷光,再想想自己的几个闹腾的公主,景祐帝就觉得头痛,特别是五公主,对他和皇后挑选的驸马都不满意,正在宫中闹腾呢。
  不过,景祐帝现在也懒得理五公主,他对儿女确实都有慈父之心,但是五公主这几年来已经将他的耐心和慈爱都消磨干净了,他真的不想再搭理这个女儿了。
  五公主的事情薛夷光并不清楚,不过她觉得依照景祐帝的性子应该更加属意颜铄。
  薛夷光想得确实没错,刘芳和颜铄两人景祐帝确实更加满意颜铄,他更喜欢有朝气的年轻人,当然景祐帝更满意薛夷光,只是这是儿子预定好的太子妃,而且已经和他打过招呼了过些日子就要把人调入东宫,放到眼皮子底下看护着,为此,景祐帝也是默许的,太子少有这么在意一个人的时候,他这个当父皇的自然要满足。
  “你们三人说得都不错。”景祐帝也没有评价谁说得好,谁说得不好,只道:“《世说新语》一书虽在很多地方自相矛盾,与史书相悖,但是读起来却颇为有趣,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想法不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问也是一样,多交流,多听听别人怎么想,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
  三个人赶紧躬身应是,薛夷光觉得景祐帝当帝王都可惜了,这水平完全都可以当教育家了。
  说完后,景祐帝也没有让三人空手回去,一人赏了本《世说新语》给他们。但景祐帝也没有宣布到底谁来担任这中书舍人,就让海福送三人回去了。
  薛夷光看着刘芳和颜铄从紫宸殿出来后拿着景祐帝赏下的《世说新语》交流景祐帝是不是有什么示意,果然这就是应了一句话,领导一句话,下属想半天。
  “群主你觉得景祐帝赏赐你们一人一本《世说新语》是为什么?”同昌公主好奇地问道。
  “我觉得就是应景。”薛夷光回答道:“顺手赏赐的,依照景祐帝的性子,若是真有什么暗示就算不自己跟我们明说,也会让海福或者是内监提醒我们的,而景祐帝什么没说,估计就是随手一赏。”有些帝王的赏赐寓意深远,但有些也许就是随便一赏,作为官员该揣测帝心的时候要学会揣测,但是有时候就属于官员自己多想,自己吓自己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薛夷光三人回到翰林院后,主官胡荣给他们介绍了翰林院中的官员,比起颜铄和刘芳受到的热情相待,甚至还有人相邀两人去聚会喝酒,薛夷光基本上算得上是被冷落,也不能说是冷落,确切地说应该是被孤立,这些人轻易不和她说话,就是说话估计也是碍于她的身份维持着假笑,生怕得罪了她。
  当然着其中也有看薛夷光不顺眼的,薛夷光对于这样的人该不理会,她只将胡荣交给自己的任务妥善完成就好,而且她觉得都坐上翰林院主官的人,最起码碍于人情世故,对她也不会太过为难。
  薛夷光觉得这都是小事,她本来在翰林院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其实她倒也不是讨厌将她孤立起来的翰林院的人,准确来说,这些人也不算是孤立,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想,不能或者是不愿和她说话,比如男女大防要避嫌,比如像刘芳颜铄两人可以约出去一起喝酒,但这样约她显然就十分不合适了,所以薛夷光也理解,心中并无怨愤。
  只是她也更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思想上需要开放,也明白女子为官除了参加科举等阻碍外,社会的大环境对女性更不利。想想以她的身份都这样了,那要是换成其他女子,还不定成什么样呢?
  除了这些以外,薛夷光在翰林院的生活还算是十分平静的,并没有什么人为难她。而中书舍人一职的结果在第二日就出来结果了,和她猜想的一样,景祐帝最终还是选择了颜铄,薛夷光看了一眼被众人簇拥着恭喜的颜铄和脸色有些不好看的刘芳,心中叹了一口气。刘芳的性子只适合做一个中规中矩的臣子,官至二品大员都有可能,但是做阁臣首辅还是欠缺一些敢闯敢拼的血性,而这些颜铄恰恰都有。
  她觉得在仕途让,颜铄会比刘芳走得更远,至于颜铄欠缺的稳重,这并不是大的缺点,在官场上磨练两年,再跳脱的性子也能改掉。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薛夷光的生活并没有起太大的波澜。反倒是要准备两场婚礼的裴邵十分忙碌,在一个月后先娶姜延之女为妻,又在娶姜氏十日后,又娶苏夷玉为平妻,京中人人都说裴邵坐享齐人之福,一下子去了两个美娇妻,羡煞旁人呢!
  殊不知裴邵因为两个妻子正头痛地紧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