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3 / 4)
康熙皇帝无言以对,他总不能说,从她第一次递给他那份什么歌舞剧苑的计划书的时候,他就从那个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要搞事搞事搞事的信念吧!本来,老四要是当个亲王,他的福晋本事再大,能搞出来的事也有限,可是老四这成了太子,以后还会成为皇帝,这满天下谁管得了皇帝的福晋?
这搞事要是只放在后宅,和一群女人斗来斗去的也就罢了,可是老四福晋却是往外扑腾,老四也是,还就由着她!偏偏她武功高的……让人怀疑人生!
老四他是不指望了,康熙皇帝往自己表妹身上看看,那张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的脸,是老四福晋用成盒成盒的珍珠粉配出来的什么养颜粉养出来的,看她护着老四福晋的态度,也是指望不上的。
至于老四的三个儿子,那几个孩子确实深得他心,老四媳妇在养儿子上确实有一套,就是不是亲生的乌日宁贵,都是当成亲生养出来的,更难得的是,那孩子没和亲娘茉雅琪离心,就是前几年传回来和人又生了龙凤胎的事,这孩子亲自张罗着给送了一堆东西,就是为了安他额娘的心,说来龙凤胎现在也三岁了,茉雅琪来信还说,要把龙凤胎也送到京城来给嫂子养。
唉,一个省心的都没有!临老了,他反而感受到了为帝的不易,也是没谁了。
罢了罢了,表妹说的也对,老四的儿子都是老四福晋的,搞事就搞事吧,反正老十三干的那事,现在想想,也是大块他心的事,就是换个时间就更好了!
“行啦,我这两年身体越发不行了,”康熙皇帝扶着皇后娘娘的手起身,“大限不知何时就要来了。”
看着皇后拦着他不让说,康熙皇帝摆摆手,“表妹你也别伤心,这事朕心里有数,他自己的福晋,就让他自己操心去吧,朕呢,朝政都还力不从心呢,施粥还有以工代赈的事,你也别操心了,就让弘易去做吧,他额娘出银子出东西的,让这孩子历练历练也好。”
皇后娘娘扶着康熙皇帝往前走几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弘易还小着呢,还需要你这个皇玛法指婚,生个重孙呢。”
康熙皇帝又往前走了两步,停下躺在躺椅上,“指婚?弘易多大了?这时间过的确实快,弘易这孩子也到了指婚的年纪了,那是需要好好选选……”
皇后娘娘看康熙皇帝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拿了薄被给他盖好,这才轻手轻脚的离开。
在屋外站了良久,这才回了自己的住处。
第169章
相对于施粥, 苏莹觉得以工代赈更好一些,自己挣来的, 总比施舍来的更让人有尊严,在这个时代, 百姓因为灾而离开故土,等到这场灾难过去,又会重新回到家乡,这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的选择。
百姓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之中生生不息的延续了下来。
为了保证这些因受灾成了流民的百姓不因为身体过于孱弱而被淘汰,以工代赈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有活干就等于有希望, 施粥这种有今天没明天的行为,给老百姓的感觉其实是给他们一种心理安慰, 没有什么保障。
可是想要以工代赈,就必须要有一个工程给人干活, 弘易接了任务,带着弟弟乌日宁贵和不请自来的弘昱、弘晟在京城之外转了一天, 几人决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以工代赈就从修城墙开始好了。
有了工程, 报到了康熙皇帝那里得到了应允, 就开工了, 这场以为给皇上庆贺祈福的工程就这么开始了。
这个以工代赈并没有进行宣传,但是闻讯而来黑压压的人群依然差点没把几个阿哥吓得够呛,他们是真的没想到京城附近聚集了这么多的人,让他们深刻的明白了赈灾的必要性。
这种以工代赈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赈灾,那就要老老少少的都有事干,有事干,才不会卖儿卖女以求活路,卖儿卖女的行为其实在百姓眼里也是实在没办法之下的选择,这样给他们这些留下的人一个活下去的可能,也不至于让儿女全军覆没。
很多人都觉得卖儿卖女是很屈辱,很没人性的一件事,但是事实会告诉你,在这样一个连草根都被吃光,树皮被扒光,只能吃土去的情况下,有人买真的是一件很值得幸运的事,毕竟,被人买走总比变成被吃来的好,人吃人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史书里面记载这种情况多得是。
除了储存粮食,苏莹还让船队二十个队除了必要的工作以及休渔期,全力捕鱼,腌制成鱼干,就是已经成规模的养鱼的渔民,他们养出来的鱼也是全部由船队买进,制成了鱼干,嗯,感谢海盗们贡献的资产,让这项工作以及买进粮食进行得很顺利。
苏莹这并不是未卜先知,只是在那一场大雪之后,专门向张道人请教过,确定接下来的几年大机率不太平,又询问了胤禛吏治还是老样子之后,做出来的决定,这一点要感谢张道人精通五运六气的推算!
所以在给工人们准备的工作餐——稠州稀粥里有鱼肉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为了预防病气,弘易还专门请张道人去城外实地考察,开出了增强体质的药方,大锅熬煮,保证每人每天至少两碗,这很有效,再加上张道人专门在城外给人免费治病,至少本来还每天出现的大量死亡情况终于得到了遏止,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在逃难的过程之中,本身就已经把那些老弱淘汰掉了,能走到京城外的人,哪一个不是精神坚韧,体质良好的?
在这种时候,能吃饱饭就是奢侈,大部分流民都是一家老小不分男女齐上阵,最后还是几个阿哥看不下去了,让人给支起了几个棚子,把那些不足七岁就和一群大人一样搬砖搬土的孩子聚集了起来,让他们就在这草棚子里读书去。
经历过生死的百姓有了盼头之后,迸发出来的力量绝对是惊人的,这一点,看他们只用了短短半个月就把京城的城墙给全部修了一遍就可以知道。
修完了城墙,弘易给百姓们结了工钱,又宣布了接下来要干的事——修路!
弘易已经打算好了,修完路,灾情还不过,他就只能带着这些人去疏通河道了,苏莹对于自己儿子的天真‘呵呵’以对,直接让他去找了京城附近的地图,以及京城往外的那些或大或小的道路。
“你啊,先把这些修完了再说吧,修完了这些,可以往北继续,甚至往南把那些老旧失修的路再来一遍也是可以的。”说真的,几百年后那两三年就要修一轮的路简直成了苏莹记忆之中亮丽的风景线了,那充分的告诉苏莹,国家这么大,想要干活还不好找吗?一个修路就可以干到天荒地老了,一遍不行,完全可以来第二遍啊! ↑返回顶部↑
这搞事要是只放在后宅,和一群女人斗来斗去的也就罢了,可是老四福晋却是往外扑腾,老四也是,还就由着她!偏偏她武功高的……让人怀疑人生!
老四他是不指望了,康熙皇帝往自己表妹身上看看,那张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的脸,是老四福晋用成盒成盒的珍珠粉配出来的什么养颜粉养出来的,看她护着老四福晋的态度,也是指望不上的。
至于老四的三个儿子,那几个孩子确实深得他心,老四媳妇在养儿子上确实有一套,就是不是亲生的乌日宁贵,都是当成亲生养出来的,更难得的是,那孩子没和亲娘茉雅琪离心,就是前几年传回来和人又生了龙凤胎的事,这孩子亲自张罗着给送了一堆东西,就是为了安他额娘的心,说来龙凤胎现在也三岁了,茉雅琪来信还说,要把龙凤胎也送到京城来给嫂子养。
唉,一个省心的都没有!临老了,他反而感受到了为帝的不易,也是没谁了。
罢了罢了,表妹说的也对,老四的儿子都是老四福晋的,搞事就搞事吧,反正老十三干的那事,现在想想,也是大块他心的事,就是换个时间就更好了!
“行啦,我这两年身体越发不行了,”康熙皇帝扶着皇后娘娘的手起身,“大限不知何时就要来了。”
看着皇后拦着他不让说,康熙皇帝摆摆手,“表妹你也别伤心,这事朕心里有数,他自己的福晋,就让他自己操心去吧,朕呢,朝政都还力不从心呢,施粥还有以工代赈的事,你也别操心了,就让弘易去做吧,他额娘出银子出东西的,让这孩子历练历练也好。”
皇后娘娘扶着康熙皇帝往前走几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弘易还小着呢,还需要你这个皇玛法指婚,生个重孙呢。”
康熙皇帝又往前走了两步,停下躺在躺椅上,“指婚?弘易多大了?这时间过的确实快,弘易这孩子也到了指婚的年纪了,那是需要好好选选……”
皇后娘娘看康熙皇帝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拿了薄被给他盖好,这才轻手轻脚的离开。
在屋外站了良久,这才回了自己的住处。
第169章
相对于施粥, 苏莹觉得以工代赈更好一些,自己挣来的, 总比施舍来的更让人有尊严,在这个时代, 百姓因为灾而离开故土,等到这场灾难过去,又会重新回到家乡,这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的选择。
百姓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之中生生不息的延续了下来。
为了保证这些因受灾成了流民的百姓不因为身体过于孱弱而被淘汰,以工代赈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有活干就等于有希望, 施粥这种有今天没明天的行为,给老百姓的感觉其实是给他们一种心理安慰, 没有什么保障。
可是想要以工代赈,就必须要有一个工程给人干活, 弘易接了任务,带着弟弟乌日宁贵和不请自来的弘昱、弘晟在京城之外转了一天, 几人决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以工代赈就从修城墙开始好了。
有了工程, 报到了康熙皇帝那里得到了应允, 就开工了, 这场以为给皇上庆贺祈福的工程就这么开始了。
这个以工代赈并没有进行宣传,但是闻讯而来黑压压的人群依然差点没把几个阿哥吓得够呛,他们是真的没想到京城附近聚集了这么多的人,让他们深刻的明白了赈灾的必要性。
这种以工代赈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赈灾,那就要老老少少的都有事干,有事干,才不会卖儿卖女以求活路,卖儿卖女的行为其实在百姓眼里也是实在没办法之下的选择,这样给他们这些留下的人一个活下去的可能,也不至于让儿女全军覆没。
很多人都觉得卖儿卖女是很屈辱,很没人性的一件事,但是事实会告诉你,在这样一个连草根都被吃光,树皮被扒光,只能吃土去的情况下,有人买真的是一件很值得幸运的事,毕竟,被人买走总比变成被吃来的好,人吃人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史书里面记载这种情况多得是。
除了储存粮食,苏莹还让船队二十个队除了必要的工作以及休渔期,全力捕鱼,腌制成鱼干,就是已经成规模的养鱼的渔民,他们养出来的鱼也是全部由船队买进,制成了鱼干,嗯,感谢海盗们贡献的资产,让这项工作以及买进粮食进行得很顺利。
苏莹这并不是未卜先知,只是在那一场大雪之后,专门向张道人请教过,确定接下来的几年大机率不太平,又询问了胤禛吏治还是老样子之后,做出来的决定,这一点要感谢张道人精通五运六气的推算!
所以在给工人们准备的工作餐——稠州稀粥里有鱼肉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为了预防病气,弘易还专门请张道人去城外实地考察,开出了增强体质的药方,大锅熬煮,保证每人每天至少两碗,这很有效,再加上张道人专门在城外给人免费治病,至少本来还每天出现的大量死亡情况终于得到了遏止,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在逃难的过程之中,本身就已经把那些老弱淘汰掉了,能走到京城外的人,哪一个不是精神坚韧,体质良好的?
在这种时候,能吃饱饭就是奢侈,大部分流民都是一家老小不分男女齐上阵,最后还是几个阿哥看不下去了,让人给支起了几个棚子,把那些不足七岁就和一群大人一样搬砖搬土的孩子聚集了起来,让他们就在这草棚子里读书去。
经历过生死的百姓有了盼头之后,迸发出来的力量绝对是惊人的,这一点,看他们只用了短短半个月就把京城的城墙给全部修了一遍就可以知道。
修完了城墙,弘易给百姓们结了工钱,又宣布了接下来要干的事——修路!
弘易已经打算好了,修完路,灾情还不过,他就只能带着这些人去疏通河道了,苏莹对于自己儿子的天真‘呵呵’以对,直接让他去找了京城附近的地图,以及京城往外的那些或大或小的道路。
“你啊,先把这些修完了再说吧,修完了这些,可以往北继续,甚至往南把那些老旧失修的路再来一遍也是可以的。”说真的,几百年后那两三年就要修一轮的路简直成了苏莹记忆之中亮丽的风景线了,那充分的告诉苏莹,国家这么大,想要干活还不好找吗?一个修路就可以干到天荒地老了,一遍不行,完全可以来第二遍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