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找上门去(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班后,远峰去销售一线。
  目标,长江三角带的一家电动自行车公司,以前,这家公司就是一家自行车厂。
  这也是一家国企。之前就是生产脚踏自行车。
  这家公司把握了市场机遇,只是至今,没有多大突破,提供给市场的自行车,并不受欢迎。现在,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远峰要调研。他要找出问题所在,要摸清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反映。
  这个时候,电动自行车,正处于初创阶段,虽然已有产品问世,也只是实验性阶段,生产的量,有限。
  后来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把这个时间段,定在九十年代的后半程。
  这个阶段,生产厂家,处在技术研究,以及生产的探索中。
  生产厂家,主要的精力,在做这方面的信息汇集,技术方面的市场跟踪,批量比较小的试用。
  即便是这样,这种产品,已经进入到消费者的视野里。
  远峰手头上,已经搜集到一些资料。
  第一款电动自行车,是沿海的自行车厂试制的,那是一款dx-130型号的车。
  这一款车,一九八四年试生产,到了一九九一年,只生产四万多辆。使用的,是24v轿车用铅酸蓄电池,电机是150w柱式。
  前天的日报上有消息,一所高等学府,已经研制出轮毂电机的车。
  头一批敢于试用的消费者,可以说是试吃螃蟹的人。
  问题随之而来。即便是新的电池,充满电后,最多也就是行驶不到三十公里。
  电池的使用时间短,成了这种产品被诟病的主要话题。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零件磨损,爬坡时,要骑行者用脚蹬地助力。甚至要下车推着车子上坡。
  来到这座城市后,远峰有些吃惊。这座城市里,到处可见电动自行车。
  而在远峰居住的城市里,很难看见有人骑电动自行车。
  从柏坚强同学处了解到的信息,远峰现在来到的这座城市,财政上对这个项目的推进,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听说,在这座城市里,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售出,会有百分之二十的财政补贴。每个购买这种车子的消费者也会在赎买时拿到百分之十的反扣。
  可见,财政上推动这个项目的力度不小。
  坐在出租车里的远峰,看着来来去去的电动自行车,是有些激动。
  如果,每座城市,都有这么多的电动自行车,甚至,乡镇上也这样的话,这个市场的潜力该有多大。
  坐在车里的远峰,情不自禁地搓了搓手。他可是要跃跃欲试了。
  前面是一座桥。上去,有坡度。这个坡度有二十几近三十度吧。
  出租车前方,有一个人骑这种电动自行车。开始的速度还正常,离到桥上还有百米时,车速慢下来,到最后,车子停下。
  骑车人只好下车。
  出租车到了这个推车人旁边时,远峰看清楚,这个骑车的人,有六十岁上下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