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4)
莫大树是个有见识的,打小就注重培养孩子,所以家里有点条件就让三个儿子都去学堂念书,其中莫大海被投注心血最多,因为是第一个孩子,也比较让家里珍惜,一切资源都享受到了。
因为自小就跟旁人家的孩子不一样,还能念书,所以莫大海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发展至看家里其他人都带着这种优越感。
莫大海聪明不聪明看不出来,但很会钻营就是了,还很自信,知道家里对读书看重,就自诩是个天才,回来就说怎么怎么得了夫子夸奖,让对他本就报以希望的刘氏就更看重莫大海了。
莫大海嫌自己的小名太土了,就用了大名,还让村里包括家里人都不许提小名!
也是看了莫云飞的记忆,莫云霏才知道原来古人,哪怕是农村,也不是没有好听的名字的,其实论字排辈,每个人都有一个大气的名字,一点都不土!
就好比莫大海,是宗字辈儿的,所以他的正名叫莫宗海;只是古代尤其是农村人,叫这些接地气的名字顺口又觉得好听,非正式场合都是喊小名,总觉得大名很正式,非一般的时候跟身份配不上!
同样是读书,莫大河嘴笨,因为也比哥哥晚两年上学,莫宗海会的,他还不会,又加上莫宗海嘴巴时常说着夫子对他的夸赞,于是不管刘氏还是其他人,甚至连莫大河都觉得自己读书不行,不如哥哥好。
这样一来,莫宗海就更让刘氏重视了,莫大河没被报以什么希望。
实际上,莫宗海的读书天分很一般,又比莫大河早上了两年学,会得多一些不是很正常吗?随着莫大河年纪越大,读的书越多,莫大河其实心里也知道莫宗海读书天分一般,他也一般,但比莫宗海强一点,只是他谦虚,而且弟弟比哥哥强,也会让人看不起大哥,所以莫大河从来不说,也不计较莫宗海在外面说他比较笨不会读书!
实证就是别看莫宗海比莫大河读书早两年,可秀才身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而莫大河是一考就考上了,只比莫宗海晚一年。
莫大河自觉得不计较,可不代表莫宗海不计较,身为莫家长子,他很有压力,尤其是当发现弟弟的读书天分竟然比他高的时候,不是想着自己上进,而是靠打压弟弟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可能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天分有限吧。
莫大河则也由着他去,他性格就这样,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读书给读傻了,迂腐的觉得要向圣人学习,性格要大度,不能太计较,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莫大河的性格淡然到什么程度呢?就拿考秀才这件事,莫大河之所以晚莫宗海一年,也不过是莫宗海嫉妒莫大河可以跟他同期考秀才,心里嫉妒不满,于是每逢考试,就找各种理由借口作祟让莫大河不去参考,还一副为莫大河好的样子,莫大河也信以为真,没把人性想得那么坏,当然了,其实会读书的也没多少傻子,只看你愿不愿意去思考,莫大河就不思考,他哥说啥是啥;再加上刘氏奉大儿子的话是圣旨,各种偏向莫宗海;莫大河更不去思考了,反正早考晚考都是考嘛,哥哥娘说得对:去考也不一定能考上!
直到莫宗海考上的第二年,莫大河才终于能去参加府试,然后一举成秀才。
当时莫宗海心里嫉妒,面上却是很欣慰,话里话外都是他的功劳,仿佛如果不是靠他,莫大河根本就考不上似的!
再说之前莫大河有个至交好友湛文斌,当时莫大河自知自己是个文弱书生,托他帮忙找份营生,湛文斌因为家里也有些条件,认识一些人,就托关系给莫大河找了份教谕的工作,人家看莫大河真才实学的,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莫大河也高兴,结果回家一说,莫宗海就嫉妒了,因为他虽然也在一家私塾当夫子,但是跟莫大河找的这家根本就没法比,不管是规模还是硬件设备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最重要的是福利待遇也不是一个档次的;要不他的私塾里他叫夫子,莫大河的叫教谕呢?从这就可以看出区别来了。
第六章 摔碗
莫宗海回头就找刘氏嘀咕开了,最后在莫宗海的“劝说,卖惨”,刘氏的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半威逼之下,莫大河无奈的只能让了,本来人家能让莫大河进去,三分靠学识,七分靠的是湛文斌的关系,也就是说其实谁去都没什么关系!
最后莫大河只能去湛文斌那里赔罪加说明,毕竟这事儿他家办得不地道。
湛文斌也气得要死,好在多少知道莫大河属于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在莫大河好一通赔礼的情况下才把这事儿揭过去,后来湛文斌想再帮莫大河找,莫大河自己也不好意思了,给推了,就自己找了一家书店,帮人抄抄书,多少贴补一点家用。
更绝的是莫宗海在私塾站稳脚跟以后,就提了分家这一茬,跟莫大树说的是:树大要分枝,人大分家;对刘氏则是:这才能多攒点钱,可以早点让父母享清福,不再让他们为儿子们操劳,于是就这么分家了。
分家是很有讲究的,莫大树虽然对孩子公平公正,可架不住总是有个喜欢拖后腿的妻子整天在耳边念叨,都把他叨叨烦了,不过原则性的问题莫大树是不会让步的。
只是即使是这样,在刘氏偏心的情况下,看似分得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就拿房子跟土地来说吧,这两样都是古人安身立命之本,尤其是对农村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莫家分家,看似每房都有一套房子,土地的面积也是平分,但是莫宗海分的房子是最好的,土地是最好的,都是上等水田;给莫大江的也不差,莫大江别看吃不了苦,读书不咋样,但是嘴巴会说心里会算计啊,跟大哥不敢比,但是也不想捡最差的啊,所以土地也是好的,上等水田中等水田各半,房子虽然是泥坯房却也有好几间,一家五口住着绰绰有余!
轮到莫大江呢,也是有房有地,房子却是茅草屋,还只有两间,厨房跟卧室是连着的,现在养鸭子的鸭舍还是自己后面找人花钱做的,没办法谁让他这个文弱书生不会呢?土地呢?全部都是下等田和旱地。
要莫云霏说,好在莫大河没完全傻到家,还知道给自己讨个喜欢的老婆,也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然是真的一点救都没有!
然后是钱财,钱财方面倒是还好,都平分了,可莫家的现钱并不多,毕竟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莫大树能培养出两个秀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然后下一代的基本上也都去了学堂,家里哪里能剩下什么钱,而家伙事的也都归在了大房里。
然后莫云霏就要吐槽一下莫家三房:莫大树的三儿子莫大江了,身为家里最小的男孩,莫大江得到的宠爱自不必说,加上从小就会甜言蜜语,莫大江从小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刘氏就差把莫大江宠上天!
在这样情况下长大的莫大江被宠坏是肯定的,同样有读书的机会,莫大江却吃不了那个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最后是什么也没读出来,去了一圈学堂,别的没学出来,嘴皮子练得更溜了,时不时的说话还掺杂点文言文,显得特别的有文化。
不过就是经不起深究,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莫大江好吃懒做,喜欢占便宜,欺软怕硬,柿子总是挑软的捏;娶的媳妇呢?也就是来闹的陈氏,倒是颇有一番姿色,当初也是被莫大江的“文化”给欺骗了,要莫云霏说俩人倒是挺般配的,陈氏不也是好吃懒做,喜欢占便宜吗?如果说还有一个跟莫大江不同的是还碎嘴! ↑返回顶部↑
因为自小就跟旁人家的孩子不一样,还能念书,所以莫大海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发展至看家里其他人都带着这种优越感。
莫大海聪明不聪明看不出来,但很会钻营就是了,还很自信,知道家里对读书看重,就自诩是个天才,回来就说怎么怎么得了夫子夸奖,让对他本就报以希望的刘氏就更看重莫大海了。
莫大海嫌自己的小名太土了,就用了大名,还让村里包括家里人都不许提小名!
也是看了莫云飞的记忆,莫云霏才知道原来古人,哪怕是农村,也不是没有好听的名字的,其实论字排辈,每个人都有一个大气的名字,一点都不土!
就好比莫大海,是宗字辈儿的,所以他的正名叫莫宗海;只是古代尤其是农村人,叫这些接地气的名字顺口又觉得好听,非正式场合都是喊小名,总觉得大名很正式,非一般的时候跟身份配不上!
同样是读书,莫大河嘴笨,因为也比哥哥晚两年上学,莫宗海会的,他还不会,又加上莫宗海嘴巴时常说着夫子对他的夸赞,于是不管刘氏还是其他人,甚至连莫大河都觉得自己读书不行,不如哥哥好。
这样一来,莫宗海就更让刘氏重视了,莫大河没被报以什么希望。
实际上,莫宗海的读书天分很一般,又比莫大河早上了两年学,会得多一些不是很正常吗?随着莫大河年纪越大,读的书越多,莫大河其实心里也知道莫宗海读书天分一般,他也一般,但比莫宗海强一点,只是他谦虚,而且弟弟比哥哥强,也会让人看不起大哥,所以莫大河从来不说,也不计较莫宗海在外面说他比较笨不会读书!
实证就是别看莫宗海比莫大河读书早两年,可秀才身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而莫大河是一考就考上了,只比莫宗海晚一年。
莫大河自觉得不计较,可不代表莫宗海不计较,身为莫家长子,他很有压力,尤其是当发现弟弟的读书天分竟然比他高的时候,不是想着自己上进,而是靠打压弟弟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可能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天分有限吧。
莫大河则也由着他去,他性格就这样,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读书给读傻了,迂腐的觉得要向圣人学习,性格要大度,不能太计较,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莫大河的性格淡然到什么程度呢?就拿考秀才这件事,莫大河之所以晚莫宗海一年,也不过是莫宗海嫉妒莫大河可以跟他同期考秀才,心里嫉妒不满,于是每逢考试,就找各种理由借口作祟让莫大河不去参考,还一副为莫大河好的样子,莫大河也信以为真,没把人性想得那么坏,当然了,其实会读书的也没多少傻子,只看你愿不愿意去思考,莫大河就不思考,他哥说啥是啥;再加上刘氏奉大儿子的话是圣旨,各种偏向莫宗海;莫大河更不去思考了,反正早考晚考都是考嘛,哥哥娘说得对:去考也不一定能考上!
直到莫宗海考上的第二年,莫大河才终于能去参加府试,然后一举成秀才。
当时莫宗海心里嫉妒,面上却是很欣慰,话里话外都是他的功劳,仿佛如果不是靠他,莫大河根本就考不上似的!
再说之前莫大河有个至交好友湛文斌,当时莫大河自知自己是个文弱书生,托他帮忙找份营生,湛文斌因为家里也有些条件,认识一些人,就托关系给莫大河找了份教谕的工作,人家看莫大河真才实学的,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莫大河也高兴,结果回家一说,莫宗海就嫉妒了,因为他虽然也在一家私塾当夫子,但是跟莫大河找的这家根本就没法比,不管是规模还是硬件设备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最重要的是福利待遇也不是一个档次的;要不他的私塾里他叫夫子,莫大河的叫教谕呢?从这就可以看出区别来了。
第六章 摔碗
莫宗海回头就找刘氏嘀咕开了,最后在莫宗海的“劝说,卖惨”,刘氏的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半威逼之下,莫大河无奈的只能让了,本来人家能让莫大河进去,三分靠学识,七分靠的是湛文斌的关系,也就是说其实谁去都没什么关系!
最后莫大河只能去湛文斌那里赔罪加说明,毕竟这事儿他家办得不地道。
湛文斌也气得要死,好在多少知道莫大河属于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在莫大河好一通赔礼的情况下才把这事儿揭过去,后来湛文斌想再帮莫大河找,莫大河自己也不好意思了,给推了,就自己找了一家书店,帮人抄抄书,多少贴补一点家用。
更绝的是莫宗海在私塾站稳脚跟以后,就提了分家这一茬,跟莫大树说的是:树大要分枝,人大分家;对刘氏则是:这才能多攒点钱,可以早点让父母享清福,不再让他们为儿子们操劳,于是就这么分家了。
分家是很有讲究的,莫大树虽然对孩子公平公正,可架不住总是有个喜欢拖后腿的妻子整天在耳边念叨,都把他叨叨烦了,不过原则性的问题莫大树是不会让步的。
只是即使是这样,在刘氏偏心的情况下,看似分得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就拿房子跟土地来说吧,这两样都是古人安身立命之本,尤其是对农村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莫家分家,看似每房都有一套房子,土地的面积也是平分,但是莫宗海分的房子是最好的,土地是最好的,都是上等水田;给莫大江的也不差,莫大江别看吃不了苦,读书不咋样,但是嘴巴会说心里会算计啊,跟大哥不敢比,但是也不想捡最差的啊,所以土地也是好的,上等水田中等水田各半,房子虽然是泥坯房却也有好几间,一家五口住着绰绰有余!
轮到莫大江呢,也是有房有地,房子却是茅草屋,还只有两间,厨房跟卧室是连着的,现在养鸭子的鸭舍还是自己后面找人花钱做的,没办法谁让他这个文弱书生不会呢?土地呢?全部都是下等田和旱地。
要莫云霏说,好在莫大河没完全傻到家,还知道给自己讨个喜欢的老婆,也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然是真的一点救都没有!
然后是钱财,钱财方面倒是还好,都平分了,可莫家的现钱并不多,毕竟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莫大树能培养出两个秀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然后下一代的基本上也都去了学堂,家里哪里能剩下什么钱,而家伙事的也都归在了大房里。
然后莫云霏就要吐槽一下莫家三房:莫大树的三儿子莫大江了,身为家里最小的男孩,莫大江得到的宠爱自不必说,加上从小就会甜言蜜语,莫大江从小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刘氏就差把莫大江宠上天!
在这样情况下长大的莫大江被宠坏是肯定的,同样有读书的机会,莫大江却吃不了那个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最后是什么也没读出来,去了一圈学堂,别的没学出来,嘴皮子练得更溜了,时不时的说话还掺杂点文言文,显得特别的有文化。
不过就是经不起深究,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莫大江好吃懒做,喜欢占便宜,欺软怕硬,柿子总是挑软的捏;娶的媳妇呢?也就是来闹的陈氏,倒是颇有一番姿色,当初也是被莫大江的“文化”给欺骗了,要莫云霏说俩人倒是挺般配的,陈氏不也是好吃懒做,喜欢占便宜吗?如果说还有一个跟莫大江不同的是还碎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