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2 / 4)
就他娘的烦人!
隔壁吵成这样,老魏家这边肯定不得安宁的。兼又有人往这边来,指望她也过去劝一劝。
劝?劝个屁!
该说的能说的,她老早就跟魏大嫂说过了。眼下过去,劝啥?是劝隔壁几个大的老老实实的带着媳妇孩子分家单过,还是劝魏大嫂依着正常模式分家?
可眼下都闹成这样了,真要是按着正常模式分家,魏大哥和魏大嫂还能跟大儿子一家处得好吗?如今兴许看着还不显,等以后呢?等老得走不动了呢?
所以是劝不动的。
劝那几个大的就更扯淡了,明摆着是吃大亏的事情,咋办啊?如果今个儿是老大老二老三闹着要分家,趁此机会当爹娘的给几个大的一个教训,倒也合适。可眼下,是当爹娘的不要几个大的了。
就怎么着都不占理,偏不讲道理的还是爹娘,能咋办?
杨冬燕两边都不想帮,索性承担了送窝头去上学的重任,她还找了个结实的竹篓子,用来装猪崽。
猪崽沉啊,入手都是坠着的,所以竹篓子必须结实。
搞定以后杨冬燕就开始了两头奔波,背着猪崽去上学……咳咳,送窝头上学。
这一送就送了半拉月,隔壁家也总算消停了。
杨冬燕都懒得去打听到底接下来要咋办,她只忙着追问家里人各项任务的进展。
还真挺不错的。
大牛连着跑了好多地方收货,得亏他前阵子就因为想买地的缘故,接触了不少人。这回要收获了,又是秋收以后,本来好多人家就是要卖掉部分粮食的,因为大牛给的价格比镇上粮店的收购价也不差多少了,为了省事,不少人选择直接将粮食卖给大牛。
当然,老魏家是吃不下那么多粮食的,再说这不是要掩人耳目吗?就将其中大半又拖到了镇上卖掉。
虽说收购价跟卖价是没差多少,但有牛车在,一趟能运送几百斤的粮食,这么一算,差价就算再少,总得来说还是有赚头的。
一来一去的,老魏家里囤了不少粮食。
二牛那头,初时是放了话出去,若是有人需要驴子推磨的,就唤他过去。不过,礁磬村这边还是穷人家多,多半舍不得出这个钱,因此生意也就那样。哪怕他后来领着驴子各个村里都逛了一圈,舍得钱的还是在少数。
干了一阵子后,他就索性隔天出门,不出门的那一天,就留在家中后院挖地窖。
隔壁就算再咋闹腾,最多也就是跑来前院瞅瞅,发现没人后,也不会特地往后院去的。再说老魏家还养了一只大黄狗,真要是像魏大嫂那种经常来串门子的熟人倒是还好,碰上眼神的,它一准瞎叫唤,就是不怕狗的,这么瞎嚷嚷,也挺吓人的。
只这般,杨冬燕开溜了半拉月,家里其他人倒是将事情都完成了个七七八八。
像囤的粮食,已经堆满了一间屋,这就很多了,足够他们老魏家吃上两三年的了。
还有地窖,就差个收尾工作了,最多三五天,就彻底完工了。
所以二牛是真能耐,木讷是不假,但凡是卖力气的活儿,他一准儿干得格外漂亮。
杨冬燕寻思着,自家都明知道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灾荒,那得提醒一下亲戚家吧?
大牛道:“老叔那头,早在我怀疑地里收成有问题的时候,就跟他提过了。老叔说他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上心的。还说,就算咱们猜错了,粮食这玩意儿耐放,多留一些也不亏。”
“那他岂不是知道咱们家囤了粮?”
“不知道啊,他只叮嘱我今年收上来的粮食别卖了。”
杨冬燕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大不了等地窖挖好之后,将别处收上来的粮食放到地窖里,自家地里的收成就还是堆在粮仓里。 ↑返回顶部↑
隔壁吵成这样,老魏家这边肯定不得安宁的。兼又有人往这边来,指望她也过去劝一劝。
劝?劝个屁!
该说的能说的,她老早就跟魏大嫂说过了。眼下过去,劝啥?是劝隔壁几个大的老老实实的带着媳妇孩子分家单过,还是劝魏大嫂依着正常模式分家?
可眼下都闹成这样了,真要是按着正常模式分家,魏大哥和魏大嫂还能跟大儿子一家处得好吗?如今兴许看着还不显,等以后呢?等老得走不动了呢?
所以是劝不动的。
劝那几个大的就更扯淡了,明摆着是吃大亏的事情,咋办啊?如果今个儿是老大老二老三闹着要分家,趁此机会当爹娘的给几个大的一个教训,倒也合适。可眼下,是当爹娘的不要几个大的了。
就怎么着都不占理,偏不讲道理的还是爹娘,能咋办?
杨冬燕两边都不想帮,索性承担了送窝头去上学的重任,她还找了个结实的竹篓子,用来装猪崽。
猪崽沉啊,入手都是坠着的,所以竹篓子必须结实。
搞定以后杨冬燕就开始了两头奔波,背着猪崽去上学……咳咳,送窝头上学。
这一送就送了半拉月,隔壁家也总算消停了。
杨冬燕都懒得去打听到底接下来要咋办,她只忙着追问家里人各项任务的进展。
还真挺不错的。
大牛连着跑了好多地方收货,得亏他前阵子就因为想买地的缘故,接触了不少人。这回要收获了,又是秋收以后,本来好多人家就是要卖掉部分粮食的,因为大牛给的价格比镇上粮店的收购价也不差多少了,为了省事,不少人选择直接将粮食卖给大牛。
当然,老魏家是吃不下那么多粮食的,再说这不是要掩人耳目吗?就将其中大半又拖到了镇上卖掉。
虽说收购价跟卖价是没差多少,但有牛车在,一趟能运送几百斤的粮食,这么一算,差价就算再少,总得来说还是有赚头的。
一来一去的,老魏家里囤了不少粮食。
二牛那头,初时是放了话出去,若是有人需要驴子推磨的,就唤他过去。不过,礁磬村这边还是穷人家多,多半舍不得出这个钱,因此生意也就那样。哪怕他后来领着驴子各个村里都逛了一圈,舍得钱的还是在少数。
干了一阵子后,他就索性隔天出门,不出门的那一天,就留在家中后院挖地窖。
隔壁就算再咋闹腾,最多也就是跑来前院瞅瞅,发现没人后,也不会特地往后院去的。再说老魏家还养了一只大黄狗,真要是像魏大嫂那种经常来串门子的熟人倒是还好,碰上眼神的,它一准瞎叫唤,就是不怕狗的,这么瞎嚷嚷,也挺吓人的。
只这般,杨冬燕开溜了半拉月,家里其他人倒是将事情都完成了个七七八八。
像囤的粮食,已经堆满了一间屋,这就很多了,足够他们老魏家吃上两三年的了。
还有地窖,就差个收尾工作了,最多三五天,就彻底完工了。
所以二牛是真能耐,木讷是不假,但凡是卖力气的活儿,他一准儿干得格外漂亮。
杨冬燕寻思着,自家都明知道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灾荒,那得提醒一下亲戚家吧?
大牛道:“老叔那头,早在我怀疑地里收成有问题的时候,就跟他提过了。老叔说他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上心的。还说,就算咱们猜错了,粮食这玩意儿耐放,多留一些也不亏。”
“那他岂不是知道咱们家囤了粮?”
“不知道啊,他只叮嘱我今年收上来的粮食别卖了。”
杨冬燕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大不了等地窖挖好之后,将别处收上来的粮食放到地窖里,自家地里的收成就还是堆在粮仓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