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3 / 4)
与此同时,杨冬燕还告诉他俩,自己准备下场考乡试了,让继续祝福。
“万一我通过了乡试,那你们可就是举人的儿子了!”
……
……
刘家兄弟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的梦见已过世的老太太,尤其老太太最近两年性子平和多了,哪怕还是唠唠叨叨的,但起码没最初那般暴躁了。都是有事说事,即便偶尔还会是骂几句,更多的像是一个习惯,而并非是真的咆哮怒骂。
这就很棒棒了。
千万要保持啊!
至于老太太要的祝福和安家费,没问题的,给!
这回他俩学聪明了,没给银票也没给铜钱更不曾给碎银子,而是无师自通的给了金锭子,还是那种抹去了印信的普通金锭。
老太太不是说她在省城吗?那既然是省城,就必须得有金银铺子啊!最重要的是,当数量多的时候,碎银子也是能砸死人的,他俩可不想挨骂。
事实证明,刘家兄弟还是很有脑子的,杨冬燕接了两锭金子后,满意的掂量了一下,就出门去了金银铺子。
金银铺子跟钱庄不是一回事儿。
前者就是用于兑换的,金子、银子、铜板之间的兑换,当然是收费的,好在不算贵,且从上往下兑要更便宜一些。
后者其实就是存钱的地方,拿金银铜板去钱庄里存上,又分为记名和不记名的两种。记名的那种办起来异常繁琐,一般都是大商行在用,拿商行的印信就能存取兑换。不记名就是普通的定额银票,譬如存五两银子给面值五两的银票。
像最初杨冬燕捞到的那一沓足足三万两的银票,就是属于不记名的银票,谁拿到都能用的。
那沓银票啊,至今都还是杨冬燕的心病,搬家的时候都不忘妥帖的揣上。只可惜,直到如今她都不知道那玩意儿是能用的。
……
前一日要的钱,第二天一早杨冬燕就先去了金银铺子,后去的牙行,一天之内就将房子定了下来。
不过,那套二进院子的原房主还住在里头,得给人家搬家的时间。最终,他们约定了七月底之前搬走。
还有大半个月呢,怎么着都能搬完了。
忙完了房子的事情,杨冬燕赶紧马不停蹄的往客栈去了。
昨个儿是放榜的日子,按理说,就算没考上,也不会当天离开的,起码也要隔两天再走,在省城里买些书或者其他东西,毕竟来都来了。
之所以没选在昨个儿就去客栈,也是因为杨冬燕觉得这事儿不好办。能帮她回去带口信的,那还能不是没考上的?当然,没考上怪不了别人,可总得给人家一些平心静气的时间吧?
杨冬燕熟门熟路的找上了窝头的先生,问他知不知道谁赶着回家。
赶着回家的多得是……
“这一次,跟咱们同行来省城的,只有三人考上了,除了你家承嗣外,只得二人。其中一人是今年首次下场,另外一人是私塾的先生。”
兴许是因为自身跛脚的缘故,那先生倒是相当得平和,甚至看起来还挺高兴的,因为同行的三人中,有两人都是他的学生。窝头虽是第二次下场了,可他年岁轻,跟另外那人一样都是活招牌。至于另外一个私塾的先生……
“咋地没考上秀才也能当先生啊?”
“教启蒙班的,就是五六岁的孩子。要不是他家境贫寒,得自个儿挣嚼用,也不至于耽搁了好几年才考上。”先生略有些唏嘘的道。
对方跟他是多年好友,当初还曾经同窗过几年,本来俩人天赋相当的,他因为家境不错,一心向学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对方却因为要分出时间和精力挣钱,这才比他晚了好几年才考上。 ↑返回顶部↑
“万一我通过了乡试,那你们可就是举人的儿子了!”
……
……
刘家兄弟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的梦见已过世的老太太,尤其老太太最近两年性子平和多了,哪怕还是唠唠叨叨的,但起码没最初那般暴躁了。都是有事说事,即便偶尔还会是骂几句,更多的像是一个习惯,而并非是真的咆哮怒骂。
这就很棒棒了。
千万要保持啊!
至于老太太要的祝福和安家费,没问题的,给!
这回他俩学聪明了,没给银票也没给铜钱更不曾给碎银子,而是无师自通的给了金锭子,还是那种抹去了印信的普通金锭。
老太太不是说她在省城吗?那既然是省城,就必须得有金银铺子啊!最重要的是,当数量多的时候,碎银子也是能砸死人的,他俩可不想挨骂。
事实证明,刘家兄弟还是很有脑子的,杨冬燕接了两锭金子后,满意的掂量了一下,就出门去了金银铺子。
金银铺子跟钱庄不是一回事儿。
前者就是用于兑换的,金子、银子、铜板之间的兑换,当然是收费的,好在不算贵,且从上往下兑要更便宜一些。
后者其实就是存钱的地方,拿金银铜板去钱庄里存上,又分为记名和不记名的两种。记名的那种办起来异常繁琐,一般都是大商行在用,拿商行的印信就能存取兑换。不记名就是普通的定额银票,譬如存五两银子给面值五两的银票。
像最初杨冬燕捞到的那一沓足足三万两的银票,就是属于不记名的银票,谁拿到都能用的。
那沓银票啊,至今都还是杨冬燕的心病,搬家的时候都不忘妥帖的揣上。只可惜,直到如今她都不知道那玩意儿是能用的。
……
前一日要的钱,第二天一早杨冬燕就先去了金银铺子,后去的牙行,一天之内就将房子定了下来。
不过,那套二进院子的原房主还住在里头,得给人家搬家的时间。最终,他们约定了七月底之前搬走。
还有大半个月呢,怎么着都能搬完了。
忙完了房子的事情,杨冬燕赶紧马不停蹄的往客栈去了。
昨个儿是放榜的日子,按理说,就算没考上,也不会当天离开的,起码也要隔两天再走,在省城里买些书或者其他东西,毕竟来都来了。
之所以没选在昨个儿就去客栈,也是因为杨冬燕觉得这事儿不好办。能帮她回去带口信的,那还能不是没考上的?当然,没考上怪不了别人,可总得给人家一些平心静气的时间吧?
杨冬燕熟门熟路的找上了窝头的先生,问他知不知道谁赶着回家。
赶着回家的多得是……
“这一次,跟咱们同行来省城的,只有三人考上了,除了你家承嗣外,只得二人。其中一人是今年首次下场,另外一人是私塾的先生。”
兴许是因为自身跛脚的缘故,那先生倒是相当得平和,甚至看起来还挺高兴的,因为同行的三人中,有两人都是他的学生。窝头虽是第二次下场了,可他年岁轻,跟另外那人一样都是活招牌。至于另外一个私塾的先生……
“咋地没考上秀才也能当先生啊?”
“教启蒙班的,就是五六岁的孩子。要不是他家境贫寒,得自个儿挣嚼用,也不至于耽搁了好几年才考上。”先生略有些唏嘘的道。
对方跟他是多年好友,当初还曾经同窗过几年,本来俩人天赋相当的,他因为家境不错,一心向学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对方却因为要分出时间和精力挣钱,这才比他晚了好几年才考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