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节(3 / 4)
再之后,不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过来。
先是刘二太太又办了场小宴,请了几个孟家的小姑娘,恰逢刘韵回娘家,又有世子妃并大房的另两个儿媳作伴,当然刘韵的亲大嫂也在,据说宴上的气氛好极了。
但就是这场小宴,请了杨冬燕到场,却并未通知三房这边。
等于说,大房二房的儿媳妇们都到了,外嫁的女儿也在场,并孟家的姑娘们,却口称家中小宴,独独撇开了三房的两位嫡女。
当然,大房二房的庶女们也未到,那头是个什么反应,刘三太太并不知晓。确切的说,她没心思考虑这个,在她看来,小妾生的能同她亲生的相比。
可再接着,府上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接连又办了两场宴请,都不是大范围的,请的人家也都次于永平王府,有依附王府生存的小家族,也有爷们官场上的下属。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刘三太太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她就真傻了。
很明显,府上就是在为某人的亲事操心,但为了谁呢?王妃和刘二太太显然不是那种会为了庶出子女劳心劳力的人,加上每次小宴,杨冬燕必在场,这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
刘三太太左思右想,觉得不能任由事情这么荒唐下去了,咬咬牙同三老爷说了此事,毕竟事关儿女的终身大事,他们夫妻俩办不成的事儿,只能托付给兄长嫂子,总不能为了一时的面子,不顾儿女们吧?
且不提这俩商量的结果如何,单说杨冬燕那头,她简直看得头大。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
她相中了一个孙媳妇→_→
这就很尴尬了,毕竟她的本意是为了将猪崽嫁出去,结果猪崽的下家还未曾找好,她却对孟家的一个小姑娘格外中意。
刘二太太挺惊讶的,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合适。
窝头出身虽不显,但他的才华在同龄人中当属出类拔萃的,年岁轻轻就中了二榜进士不说,还被圣上看中亲自为他选了地方。当然,谁都知道御学只是权宜之计,依着圣上一贯的行事作风,估摸着窝头大概会在御学待上三年左右,而这个时间也足够圣上教训三皇子了。
至于三年之后,窝头的去处大概有两处,要么去翰林院,要么去国子监。
这两处都不是什么实权部门,但考虑到窝头的年岁,非权力中心才更适合他。至于再往后,放外任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毕竟多数人还是需要外出历练才能成事的,窝头就算跟永平王府扯上了关系,但这点关系并不足以圣上产生警惕。
但就算是放外任,在南陵郡待上六年后再放外任,跟殿试结束后谋缺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出意外的话,窝头将来即便是放了外任,最起码也是从五品官做起的。
这就是待在南陵郡的好处,普通官员在外头熬上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坐到五品官。但京官却只要平顺的度过最初的两届,一旦外任那是跳级往上窜的。
像刘三太太的娘家父亲就是在官场上熬了差不多三十年,才坐到如今那个位置上的,且回南陵郡的希望渺茫,甚至再度升官的可能性都不大,大概率会在五品官的位置上退下来了。
种种考虑之下,窝头会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女婿的存在。
当然,这个很多人里头是绝对不存在顶尖勋贵的,他们不需要将女儿嫁给寒门子弟,倘若是个庶女倒是可以考虑,横竖赔了也无妨。
杨冬燕中意的是孟家一位小姑娘,自然不是长房的,她父兄的官职都不高,确切的说,她父亲已经从官场上退下来了,理由是不太适应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如今在青云书院任教。她兄长倒是出仕了,是上一届的二榜进士,当时谋了外放的缺儿,正在努力想调回南陵郡。
也就是说,那小姑娘其实是属于大家族里不太起眼的一房,但她本身的条件却相当得好,看言行举止就知道家里教得极好,也擅长书画,就算谈不上饱读诗书,但在她这个年岁,也称得上是小才女一枚了。
刘二太太从杨冬燕处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特地暗中观察了一番。
天可怜见的,她先前是邀请了好几个娘家侄女来府上小聚,但事实上她对这些人并不熟悉的。孟家也是世家大族,比不得八大世家,但孟家也足以上百年不曾分家了,得亏他们家没有纳妾的习惯,这才将人数控制在可观但不吓人的地步。饶是如此,刘二太太也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娘家侄女。
待了解之后,刘二太太觉得这事儿可行。
跟娘家那头沟通之后,她又回来找了杨冬燕,张嘴就问:“老太太能不能帮我解个惑?端娘论家世,不是这些天来府上小姑娘里头最好的;论相貌,她的两个堂姐远胜于她;论才华,也就是画画上头颇有天赋,旁的也就一般;还有……”
“她像你!”杨冬燕不想听这倒霉儿媳妇继续叨逼,干脆利索的道出了答案。 ↑返回顶部↑
先是刘二太太又办了场小宴,请了几个孟家的小姑娘,恰逢刘韵回娘家,又有世子妃并大房的另两个儿媳作伴,当然刘韵的亲大嫂也在,据说宴上的气氛好极了。
但就是这场小宴,请了杨冬燕到场,却并未通知三房这边。
等于说,大房二房的儿媳妇们都到了,外嫁的女儿也在场,并孟家的姑娘们,却口称家中小宴,独独撇开了三房的两位嫡女。
当然,大房二房的庶女们也未到,那头是个什么反应,刘三太太并不知晓。确切的说,她没心思考虑这个,在她看来,小妾生的能同她亲生的相比。
可再接着,府上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接连又办了两场宴请,都不是大范围的,请的人家也都次于永平王府,有依附王府生存的小家族,也有爷们官场上的下属。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刘三太太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她就真傻了。
很明显,府上就是在为某人的亲事操心,但为了谁呢?王妃和刘二太太显然不是那种会为了庶出子女劳心劳力的人,加上每次小宴,杨冬燕必在场,这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
刘三太太左思右想,觉得不能任由事情这么荒唐下去了,咬咬牙同三老爷说了此事,毕竟事关儿女的终身大事,他们夫妻俩办不成的事儿,只能托付给兄长嫂子,总不能为了一时的面子,不顾儿女们吧?
且不提这俩商量的结果如何,单说杨冬燕那头,她简直看得头大。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
她相中了一个孙媳妇→_→
这就很尴尬了,毕竟她的本意是为了将猪崽嫁出去,结果猪崽的下家还未曾找好,她却对孟家的一个小姑娘格外中意。
刘二太太挺惊讶的,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合适。
窝头出身虽不显,但他的才华在同龄人中当属出类拔萃的,年岁轻轻就中了二榜进士不说,还被圣上看中亲自为他选了地方。当然,谁都知道御学只是权宜之计,依着圣上一贯的行事作风,估摸着窝头大概会在御学待上三年左右,而这个时间也足够圣上教训三皇子了。
至于三年之后,窝头的去处大概有两处,要么去翰林院,要么去国子监。
这两处都不是什么实权部门,但考虑到窝头的年岁,非权力中心才更适合他。至于再往后,放外任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毕竟多数人还是需要外出历练才能成事的,窝头就算跟永平王府扯上了关系,但这点关系并不足以圣上产生警惕。
但就算是放外任,在南陵郡待上六年后再放外任,跟殿试结束后谋缺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出意外的话,窝头将来即便是放了外任,最起码也是从五品官做起的。
这就是待在南陵郡的好处,普通官员在外头熬上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坐到五品官。但京官却只要平顺的度过最初的两届,一旦外任那是跳级往上窜的。
像刘三太太的娘家父亲就是在官场上熬了差不多三十年,才坐到如今那个位置上的,且回南陵郡的希望渺茫,甚至再度升官的可能性都不大,大概率会在五品官的位置上退下来了。
种种考虑之下,窝头会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女婿的存在。
当然,这个很多人里头是绝对不存在顶尖勋贵的,他们不需要将女儿嫁给寒门子弟,倘若是个庶女倒是可以考虑,横竖赔了也无妨。
杨冬燕中意的是孟家一位小姑娘,自然不是长房的,她父兄的官职都不高,确切的说,她父亲已经从官场上退下来了,理由是不太适应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如今在青云书院任教。她兄长倒是出仕了,是上一届的二榜进士,当时谋了外放的缺儿,正在努力想调回南陵郡。
也就是说,那小姑娘其实是属于大家族里不太起眼的一房,但她本身的条件却相当得好,看言行举止就知道家里教得极好,也擅长书画,就算谈不上饱读诗书,但在她这个年岁,也称得上是小才女一枚了。
刘二太太从杨冬燕处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特地暗中观察了一番。
天可怜见的,她先前是邀请了好几个娘家侄女来府上小聚,但事实上她对这些人并不熟悉的。孟家也是世家大族,比不得八大世家,但孟家也足以上百年不曾分家了,得亏他们家没有纳妾的习惯,这才将人数控制在可观但不吓人的地步。饶是如此,刘二太太也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娘家侄女。
待了解之后,刘二太太觉得这事儿可行。
跟娘家那头沟通之后,她又回来找了杨冬燕,张嘴就问:“老太太能不能帮我解个惑?端娘论家世,不是这些天来府上小姑娘里头最好的;论相貌,她的两个堂姐远胜于她;论才华,也就是画画上头颇有天赋,旁的也就一般;还有……”
“她像你!”杨冬燕不想听这倒霉儿媳妇继续叨逼,干脆利索的道出了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