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154(1 / 2)
光看大理的粮食产量,这里已经是帝王基业,只要大理愿意进取,那么,出色的后勤可以为他们培养出一批精兵来。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
段思平这边推进非常顺利,而那边,董璋在刚开始的时候一阵小胜之后,就陷入了僵持,正打算利用反间计离间孟知祥与前线将领,哪知道这回就收到消息,自个的老巢都快被人兵临城下了。 ↑返回顶部↑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
段思平这边推进非常顺利,而那边,董璋在刚开始的时候一阵小胜之后,就陷入了僵持,正打算利用反间计离间孟知祥与前线将领,哪知道这回就收到消息,自个的老巢都快被人兵临城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