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101节(2 / 4)
这人姓桓名温,提起这名字,还有一段典故。
他刚一落生,还未来得及取名时,恰巧温峤造访。温峤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连连称赞:“这孩子骨骼英奇,哭声雄壮,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家人见孩子得到温大名士夸奖,都很高兴,故用温峤的姓为他命名。
桓氏是个日趋没落的家族,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桓氏族人心里头始终有个疙瘩。但凡旁人问及他们的先祖,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答道:“祖上无名,也没留下什么事迹。”
事实果真如此吗?桓氏祖籍兖州谯郡,一个世纪前,这一家族是当地除曹氏、夏侯氏外最庞大的望族。没错,魏朝正始年间曹爽的智囊——被司马懿诛杀的义士桓范即属于这一家族。
谯郡桓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初年的名儒桓荣,桓温便是桓荣第十世孙。根据《后汉书》和《世说新语·人名谱》中的记载,桓荣第二代(儿子)至第五代(玄孙)族谱详尽,但到第六、第七两代却突然中断,记载全无。然后到第八、第九两代又再度出现(第九代即是桓温的爸爸)。考证时间节点,桓氏第六、第七两代所处的年代正是魏朝中期,以此推断,义士桓范是桓荣第六世孙确凿无疑。当时,桓氏惨遭灭族之祸,桓范的兄弟和子侄大多被司马懿诛杀,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幸存者整天提着脑袋过日子,自然闭口不言家世。即便到了晋朝开国后,司马炎对前朝政治犯既往不咎,但毕竟高平陵政变搞得既不体面又过于惨烈,所以无论司马氏,还是幸存下来的桓氏,均刻意避免触及往日的痛点。
再说桓温的爸爸,也即是桓荣的九世孙桓彝。这人前文曾出现过,正是苏峻之乱中战死的宣城太守。桓彝被苏峻部将韩晃和江播合谋杀害,叛乱平息后,韩晃被处死,江播被赦免。那年桓温只有十五岁,他一心想找江播报仇,却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直到三年后,江播病死,桓温遂以吊唁为名手刃了江播的儿子。为报父仇而杀人在当时是被人称颂的,更何况所杀者是叛臣后代。这事不仅没让桓温吃官司,反而给他赢得了忠孝的名声。
桓温成年后,娶了皇帝司马衍的姐姐南康公主为妻,官拜琅邪太守。不过,桓温自幼胸怀大志,并不甘于当一个无所作为的皇族女婿,他把西晋名将刘琨视为偶像,又跟庾翼意气相投,受这两个人的影响,他最大的追求即是驱逐鞑虏,收复中原。
庾翼向司马衍言道:“桓温有雄才,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普通皇族女婿一般蓄养,若能委以藩镇重任,他必能建立丰功伟绩。”于是,在公元343年,桓温升任徐、兖、青三州都督兼徐州刺史,成为帝国东战区最高统帅。
仅仅过了两年,西战区统帅庾翼病死,真正属于桓温的机会来了。
何充强烈推荐桓温接替庾翼的位置。这里面有什么名堂?原来,庾翼临死前,向朝廷提议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而何充推荐桓温,正是为了遏制庾氏家族。另外,桓氏最多算个三流士族,没太大家底,就算真掌了权,对朝廷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由此,桓温从东战区调任西战区,当上了荆、司、雍、益、梁、宁六州都督兼荆州刺史。特别需要注意,桓温的辖区并不包含江州,朝廷为了各藩镇势力平衡,坐镇江州者另有他人。不过即便如此,单是荆州的实力也远超过桓温之前的徐州。
这天,桓温乘船西去,便是要到荆州赴任。
船逆水而行,走得甚是缓慢。
桓温端立船头,看着滔滔江水一波又一波向身后涌去,仿佛觉得自己毕生的追求唾手可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快点划船!再快点!”他嘴里不住催促着船工,不知不觉间,船已驶入了荆州地界。
与此同时,远在国都建邺,公卿对桓温的前景并不看好。众人认为:庾翼的两个儿子——庾方之和庾爰之都在荆州手握重兵,二人肯定不会屈服于桓温之下。
何充不以为然地说:“以桓温的能力足能制服二人,诸君勿忧。”
正如何充所料,桓温到任后,果断缴下庾方之和庾爰之的兵权,并以强硬手段将二人外派到了豫章郡。
昔日,庾翼对桓温有知遇之恩,但桓温心里只秉承着一个理念——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无论是谁横在这条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巴蜀王朝
当时,整个中国大陆分布着如下几个势力。让我们从北往南,从东到西逐个捋一遍。
东北方,今天的辽宁省一带,是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前燕往西,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及内蒙古一带,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再往西,当时的凉州,今天的甘肃省一带,是汉人张氏建立的前凉。
这三股势力以南的整个中原地区,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早在十六年前,石勒就吞并了整个汉赵。如今,后赵皇帝是石勒的侄子石虎。
长江以南是我们很熟悉的东晋,疆域基本等同于三国时期的吴国。
东晋往西的巴蜀,则是氐族人李氏建立的成汉,疆域基本等同于三国时期的蜀国。
处在东晋的立场,前燕、代、前凉地处最北,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基本可以被忽视。后赵与东晋形同水火,但双方势均力敌,短期内谁也灭不了谁。
桓温想,北伐首先需要稳固后方,由此,与荆州西部接壤的成汉理所当然被列入他的第一个目标。
关于成汉帝国,前文曾提过几次。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早在公元304年,氐族流民首领李雄攻占成都,一年半后,李雄称帝,国号“成”,是为十六国中第一个立国的胡人王朝。李雄在巴蜀踏踏实实做了三十年土皇帝,完全不理会中原纷争。他死后,李氏家族为帝位掀起一连串内斗,最终,李雄的堂弟李寿胜出,改国号为“汉”,这即是“成汉”的来历。现如今,成汉皇帝是李寿的儿子李势。
公元346年,成汉国内爆发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国力也因此大损。 ↑返回顶部↑
他刚一落生,还未来得及取名时,恰巧温峤造访。温峤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连连称赞:“这孩子骨骼英奇,哭声雄壮,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家人见孩子得到温大名士夸奖,都很高兴,故用温峤的姓为他命名。
桓氏是个日趋没落的家族,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桓氏族人心里头始终有个疙瘩。但凡旁人问及他们的先祖,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答道:“祖上无名,也没留下什么事迹。”
事实果真如此吗?桓氏祖籍兖州谯郡,一个世纪前,这一家族是当地除曹氏、夏侯氏外最庞大的望族。没错,魏朝正始年间曹爽的智囊——被司马懿诛杀的义士桓范即属于这一家族。
谯郡桓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初年的名儒桓荣,桓温便是桓荣第十世孙。根据《后汉书》和《世说新语·人名谱》中的记载,桓荣第二代(儿子)至第五代(玄孙)族谱详尽,但到第六、第七两代却突然中断,记载全无。然后到第八、第九两代又再度出现(第九代即是桓温的爸爸)。考证时间节点,桓氏第六、第七两代所处的年代正是魏朝中期,以此推断,义士桓范是桓荣第六世孙确凿无疑。当时,桓氏惨遭灭族之祸,桓范的兄弟和子侄大多被司马懿诛杀,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幸存者整天提着脑袋过日子,自然闭口不言家世。即便到了晋朝开国后,司马炎对前朝政治犯既往不咎,但毕竟高平陵政变搞得既不体面又过于惨烈,所以无论司马氏,还是幸存下来的桓氏,均刻意避免触及往日的痛点。
再说桓温的爸爸,也即是桓荣的九世孙桓彝。这人前文曾出现过,正是苏峻之乱中战死的宣城太守。桓彝被苏峻部将韩晃和江播合谋杀害,叛乱平息后,韩晃被处死,江播被赦免。那年桓温只有十五岁,他一心想找江播报仇,却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直到三年后,江播病死,桓温遂以吊唁为名手刃了江播的儿子。为报父仇而杀人在当时是被人称颂的,更何况所杀者是叛臣后代。这事不仅没让桓温吃官司,反而给他赢得了忠孝的名声。
桓温成年后,娶了皇帝司马衍的姐姐南康公主为妻,官拜琅邪太守。不过,桓温自幼胸怀大志,并不甘于当一个无所作为的皇族女婿,他把西晋名将刘琨视为偶像,又跟庾翼意气相投,受这两个人的影响,他最大的追求即是驱逐鞑虏,收复中原。
庾翼向司马衍言道:“桓温有雄才,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普通皇族女婿一般蓄养,若能委以藩镇重任,他必能建立丰功伟绩。”于是,在公元343年,桓温升任徐、兖、青三州都督兼徐州刺史,成为帝国东战区最高统帅。
仅仅过了两年,西战区统帅庾翼病死,真正属于桓温的机会来了。
何充强烈推荐桓温接替庾翼的位置。这里面有什么名堂?原来,庾翼临死前,向朝廷提议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而何充推荐桓温,正是为了遏制庾氏家族。另外,桓氏最多算个三流士族,没太大家底,就算真掌了权,对朝廷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由此,桓温从东战区调任西战区,当上了荆、司、雍、益、梁、宁六州都督兼荆州刺史。特别需要注意,桓温的辖区并不包含江州,朝廷为了各藩镇势力平衡,坐镇江州者另有他人。不过即便如此,单是荆州的实力也远超过桓温之前的徐州。
这天,桓温乘船西去,便是要到荆州赴任。
船逆水而行,走得甚是缓慢。
桓温端立船头,看着滔滔江水一波又一波向身后涌去,仿佛觉得自己毕生的追求唾手可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快点划船!再快点!”他嘴里不住催促着船工,不知不觉间,船已驶入了荆州地界。
与此同时,远在国都建邺,公卿对桓温的前景并不看好。众人认为:庾翼的两个儿子——庾方之和庾爰之都在荆州手握重兵,二人肯定不会屈服于桓温之下。
何充不以为然地说:“以桓温的能力足能制服二人,诸君勿忧。”
正如何充所料,桓温到任后,果断缴下庾方之和庾爰之的兵权,并以强硬手段将二人外派到了豫章郡。
昔日,庾翼对桓温有知遇之恩,但桓温心里只秉承着一个理念——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无论是谁横在这条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巴蜀王朝
当时,整个中国大陆分布着如下几个势力。让我们从北往南,从东到西逐个捋一遍。
东北方,今天的辽宁省一带,是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前燕往西,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及内蒙古一带,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再往西,当时的凉州,今天的甘肃省一带,是汉人张氏建立的前凉。
这三股势力以南的整个中原地区,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早在十六年前,石勒就吞并了整个汉赵。如今,后赵皇帝是石勒的侄子石虎。
长江以南是我们很熟悉的东晋,疆域基本等同于三国时期的吴国。
东晋往西的巴蜀,则是氐族人李氏建立的成汉,疆域基本等同于三国时期的蜀国。
处在东晋的立场,前燕、代、前凉地处最北,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基本可以被忽视。后赵与东晋形同水火,但双方势均力敌,短期内谁也灭不了谁。
桓温想,北伐首先需要稳固后方,由此,与荆州西部接壤的成汉理所当然被列入他的第一个目标。
关于成汉帝国,前文曾提过几次。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早在公元304年,氐族流民首领李雄攻占成都,一年半后,李雄称帝,国号“成”,是为十六国中第一个立国的胡人王朝。李雄在巴蜀踏踏实实做了三十年土皇帝,完全不理会中原纷争。他死后,李氏家族为帝位掀起一连串内斗,最终,李雄的堂弟李寿胜出,改国号为“汉”,这即是“成汉”的来历。现如今,成汉皇帝是李寿的儿子李势。
公元346年,成汉国内爆发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国力也因此大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