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3节(1 / 4)
应该说,诛和珅这步棋,是非常高明的一着。面对如火如荼的起义烈火,乾隆帝只知一味愤懑和仇恨,而嘉庆则能冷静分析出大乱之源是“官逼民反”,正如嘉庆自己所说:“白莲教的起因,乃在于官吏多方搜刮,竭尽民脂民膏,因而激变如此。然而州县官员剥削小民,不尽是为了自肥,大半也是为了趋奉上司。而督抚大吏勒索属员,也不尽为私贪,无非结交和珅。”“是以层层剥削,皆为和珅一人。而无穷之苦累,则我百姓当之。”嘉庆看得很清楚,腐败已经成了关乎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要熄灭起义的烈火,必须刹住朝廷上下贪腐相尚的风气。而要刹住腐败之风,就要从和珅抓起。这高屋建瓴的一招充分显示了嘉庆皇帝把握和处理复杂政治局面的政治智慧。
三
以诛和珅为开端,一缕缕政治新风,绵绵不断地从紫禁城吹散出来。
亲政后的第二个月,皇帝发布谕旨,今后皇帝出宫祭天及谒陵,随行仪仗减半,皇后和嫔妃不必随行,以减少出行费用。
这道谕旨显示了新皇帝与老皇帝截然不同的务实作风。
几天之后,皇帝再次发布谕旨,禁止大臣们向他进贡古玩字画。大臣们向皇帝进奉贡物以邀宠这一不良风气是乾隆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从乾隆六十大寿开始,各地大臣争相向皇帝进贡奇珍异宝、名贵字画,以博皇帝欢心。嘉庆直言不讳地说,大臣向皇帝进贡古玩,除了助长贪风,别无益处。这些古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粪土之不若”,却又价值高昂。名义上是官员贡献,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搜刮自民脂民膏,“下而取之州县,而州县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数,敲扑随之。民何以堪?”。从今而后,谁再贡献,不但不收,反而还要严惩。
这道谕旨发布不久之后,他接到大臣的汇报,说上年底从叶尔羌采解入京的一块特大玉石正在运送途中,因为道路难行,难以按规定时间抵达京城,请皇帝批准延期。皇帝下发了一道让全国人民都目瞪口呆的谕旨:“一接此谕,不论玉石行至何处,即行抛弃。”因为玉石虽美,但无益民生,皇帝并不喜爱。
撰写圣旨的军机大臣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来皇帝是动真格的了。通过这道谕旨,新皇帝的节俭形象一下子树立起来了。
皇帝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轰动效应。大清天下有太多事需要拨乱反正了。他所做的这些,不过是小小的铺垫而已,实质性的举动还在后面。
第一件是“求直言”。
在专制社会,统治者了解情况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靠臣下的进言。乾隆皇帝晚年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真实情况不能上达,眼皮子底下的问题不能发现。嘉庆深知此弊,他决心在自己的任内,充分发挥建言和进谏的作用。
刚诛了和珅,皇帝就下诏鼓励官员直言,揭露朝中弊政。皇帝说:“求治之道,必期明目达聪,广为咨取,庶民隐得以周知。”在皇帝的鼓励之下,大清王朝一时间出现了“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言路大开”的局面。虽然大多数奏折见解平庸,但也确有有识之士,向他指陈了朝廷用人行政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揭发了一批贪官,让他对大清政局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件是掀起反腐浪潮。
诛和珅的根本目标是扼制腐败。在广泛听取官员意见的前提下,一批乾隆时代即以廉洁著称的大臣进入了朝廷中枢,而和珅时代大部分省一级高官被撤换。《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初,尚在其位的十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吏中,六个被迅速撤换,他们是:驻南京的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以及漕运总督。次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二人。
借诛和珅的东风,一次反腐高潮在全国兴起。在“求直言”运动中,一大批贪官被揭露出来,受到严惩:湖南布政使郑源涛公开卖官,并且定下官职售价,被定罪斩首;云贵总督富纲在任内索贿,被判绞刑;湖北安襄郧道台胡齐崙在镇压白莲教过程中,贪污军需银三万两,被抄家处绞;武昌同知常丹葵,借办匪案为名,任意勒索百姓,被人举报,丢官罢职……
当然,大事中的大事,还是白莲教起义。自从登基以来,熊熊燃烧的起义烈火一刻不停地灼痛着他。太上皇乾隆调集了十七省的兵力,三年间先后花费军费七千万两,可是起义烈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有越烧越旺之势。嘉庆深知,这是关系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事实上,他之所以不惜冒违反“三年无改”之教的风险,雷厉风行地全面扭转父亲的政策,核心目标就是为了除掉这个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求直言、惩腐败,也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布局。
通过惩办贪污和人事调整,一个更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来。通过百官的直言进谏,皇帝对军队中长期存在的腐败、权力分散、战略失当、军纪涣散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川楚军营的腐败在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统兵将领无不滥支军费,纳入私囊。由于军费被大肆侵吞,士兵甚至到了难以存活的程度。赴陕的豫兵,因四十五天不发粮饷,集体逃回河南。湖北巡抚长期克扣兵粮,士兵只好靠抢劫百姓为生。
皇帝整顿军事,首先从治理贪污开始。亲政不久,他就把阵前最高统帅经略大臣勒保撤职查办。据人举报,这个统兵大员居然在阵前带着戏班子,成天喝酒听戏。皇帝怒不可遏,勒保被判死刑,他手下的一批贪污不法的亲信也被从重治罪。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朝廷的战略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太上皇的指挥下,官兵的作战方法是一味追击,往往陷于被动。皇帝则命令各省推行“坚壁清野”政策,切断起义军的后勤保障来源,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另外,皇帝还对起义军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一方面实行严厉镇压,另一方面,只惩首义者,其他人以抚为主。
经过不懈努力,镇压白莲教的军事战争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嘉庆七年(1802年)底,额勒登保、德楞泰与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等联名,用黄绫表外、里内朱红的折子,六百里加急驰奏:“大功底定,川、陕、楚著名首逆全数肃清。”镇压白莲教的关键战役取得了胜利,嘉庆帝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他的新政,终于结出了鲜艳的果子。
何去何从
一
带着初政成功的喜悦和自得,嘉庆七年(1802年)秋,皇帝骑着骏马,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坝上。小时候,他曾经多次随着父皇来这里围猎。这里古木参天的茂密森林,万人围猎的壮观气势,猎虎斗熊的紧张气氛,让他一直魂牵梦绕。
在镇压白莲教的关键战役胜利之后,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是拜祭祖陵,一路之上,他常常想起自己的曾祖父康熙皇帝。他感觉自己的命运和这位曾祖父有很多相似之处:康熙擒了鳌拜,而他闪电般地诛了和珅;圣祖平三藩,而他也平定了白莲教。回顾历史,在平定三藩后,圣祖励精图治,把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江山经营得井井有条,开启了百余年的康乾盛世。那么等待着他的,将是什么呢?在镇压白莲教取得关键胜利之后,歌功颂德的奏折铺天盖地地迎面而来。对这些奏折,他只是淡淡一笑,就放在一边,因为他知道,还远不到歌功颂德的时候。消灭白莲教不过是嘉庆皇帝政治目标中的第一个环节。等什么时候自己带领大清全面走出乾隆晚年的颓势,重新焕发了青春,那个时候,再享受歌颂,他才心安理得。
从懂事开始,大清那些功业不凡的先祖就是皇帝心中最伟大的英雄,向他们学习,是他最主要的精神动力来源。从继位那天起,皇帝在每一个政务细节中都注意继承先祖的传统。他相信,只有把爱新觉罗家族与众不同的雄武、强毅特点保持下去,大清王朝才能摆脱汉族王朝帝王“一蟹不如一蟹”的规律。因此,在镇压白莲教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他马上把“木兰秋狝”提上了议事日程。圣祖康熙开创的这个旨在联系外藩、保持武备的传统活动,在自己即位后还一直没有来得及举行。今天,他终于夙愿以偿了。
然而,离木兰围场越近,皇帝的心情就越异样。这还是他记忆中的围场吗?围场周围的木栅东倒西歪,缺口处处。围场里参天的古木不见了,砍剩的木墩如同一个个惊心的伤口在地上呻吟。地上纵横着运木大车的车辙,有的地方因为车辆过频,俨然成了光秃秃的大路。处处是盗木者搭建的窝棚,地上经常出现燃剩的树枝,有的还冒着微弱的青烟。很显然,这是盗木者生火做饭的痕迹。皇帝后来回忆他感觉到的震惊说:“百余年秋狝围场,竟与盛京、高丽沟私置木厂无异。”皇家猎场,居然成了盗木贩子任意横行的木材产地。管理人员的失职一目了然。
修养极佳的皇帝没有立刻发火。他强抑怒火,按照父皇行围的路线,中规中矩地带领一万骑兵,打了一天的猎。过去,父皇每次出猎都能打到几只老虎、黑熊等猛兽,狐狸、麋鹿、獐子等小动物更是数以十计、百计,猎物每天都要装满十多辆大车。可是他辛辛苦苦寻找了一整天,只打到了两只小小的狍子!不是他射术不高明,也不是骑兵们不听指挥,而是猎物太少了:一方面是林场破坏,猎物逃散;另一方面,盗猎者趁皇帝不来的这些年,一直在与皇帝分享这个皇家猎场,十分之九的麋鹿、獐子等物,都成了他们的口中餐。
回到热河行宫,皇帝按旧例,把这两只狍子中的一只供奉在后楼祖宗御像前。过去,这座宽达三米的巨大供桌上往往会摆上十多只野兽,而今,却孤零零地只摆着一只小小的狍子。不知道列祖列宗看了会是什么感想?皇帝感觉自己脸上一阵阵燥热。
羞愧过后,皇帝不得不感慨,大清王朝毕竟是今不如昔了。全盛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朝政的败坏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从努尔哈赤到乾隆,谁的治下会发生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要恢复旧日的辉煌,看来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第二天,皇帝停止了行围,开始彻查围场管理失职之事。以内务府有关官员庆杰、阿尔塔为首的十数名官员被处以降职、罚俸等惩罚。 ↑返回顶部↑
三
以诛和珅为开端,一缕缕政治新风,绵绵不断地从紫禁城吹散出来。
亲政后的第二个月,皇帝发布谕旨,今后皇帝出宫祭天及谒陵,随行仪仗减半,皇后和嫔妃不必随行,以减少出行费用。
这道谕旨显示了新皇帝与老皇帝截然不同的务实作风。
几天之后,皇帝再次发布谕旨,禁止大臣们向他进贡古玩字画。大臣们向皇帝进奉贡物以邀宠这一不良风气是乾隆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从乾隆六十大寿开始,各地大臣争相向皇帝进贡奇珍异宝、名贵字画,以博皇帝欢心。嘉庆直言不讳地说,大臣向皇帝进贡古玩,除了助长贪风,别无益处。这些古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粪土之不若”,却又价值高昂。名义上是官员贡献,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搜刮自民脂民膏,“下而取之州县,而州县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数,敲扑随之。民何以堪?”。从今而后,谁再贡献,不但不收,反而还要严惩。
这道谕旨发布不久之后,他接到大臣的汇报,说上年底从叶尔羌采解入京的一块特大玉石正在运送途中,因为道路难行,难以按规定时间抵达京城,请皇帝批准延期。皇帝下发了一道让全国人民都目瞪口呆的谕旨:“一接此谕,不论玉石行至何处,即行抛弃。”因为玉石虽美,但无益民生,皇帝并不喜爱。
撰写圣旨的军机大臣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来皇帝是动真格的了。通过这道谕旨,新皇帝的节俭形象一下子树立起来了。
皇帝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轰动效应。大清天下有太多事需要拨乱反正了。他所做的这些,不过是小小的铺垫而已,实质性的举动还在后面。
第一件是“求直言”。
在专制社会,统治者了解情况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靠臣下的进言。乾隆皇帝晚年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真实情况不能上达,眼皮子底下的问题不能发现。嘉庆深知此弊,他决心在自己的任内,充分发挥建言和进谏的作用。
刚诛了和珅,皇帝就下诏鼓励官员直言,揭露朝中弊政。皇帝说:“求治之道,必期明目达聪,广为咨取,庶民隐得以周知。”在皇帝的鼓励之下,大清王朝一时间出现了“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言路大开”的局面。虽然大多数奏折见解平庸,但也确有有识之士,向他指陈了朝廷用人行政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揭发了一批贪官,让他对大清政局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件是掀起反腐浪潮。
诛和珅的根本目标是扼制腐败。在广泛听取官员意见的前提下,一批乾隆时代即以廉洁著称的大臣进入了朝廷中枢,而和珅时代大部分省一级高官被撤换。《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初,尚在其位的十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吏中,六个被迅速撤换,他们是:驻南京的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以及漕运总督。次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二人。
借诛和珅的东风,一次反腐高潮在全国兴起。在“求直言”运动中,一大批贪官被揭露出来,受到严惩:湖南布政使郑源涛公开卖官,并且定下官职售价,被定罪斩首;云贵总督富纲在任内索贿,被判绞刑;湖北安襄郧道台胡齐崙在镇压白莲教过程中,贪污军需银三万两,被抄家处绞;武昌同知常丹葵,借办匪案为名,任意勒索百姓,被人举报,丢官罢职……
当然,大事中的大事,还是白莲教起义。自从登基以来,熊熊燃烧的起义烈火一刻不停地灼痛着他。太上皇乾隆调集了十七省的兵力,三年间先后花费军费七千万两,可是起义烈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有越烧越旺之势。嘉庆深知,这是关系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事实上,他之所以不惜冒违反“三年无改”之教的风险,雷厉风行地全面扭转父亲的政策,核心目标就是为了除掉这个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求直言、惩腐败,也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布局。
通过惩办贪污和人事调整,一个更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来。通过百官的直言进谏,皇帝对军队中长期存在的腐败、权力分散、战略失当、军纪涣散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川楚军营的腐败在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统兵将领无不滥支军费,纳入私囊。由于军费被大肆侵吞,士兵甚至到了难以存活的程度。赴陕的豫兵,因四十五天不发粮饷,集体逃回河南。湖北巡抚长期克扣兵粮,士兵只好靠抢劫百姓为生。
皇帝整顿军事,首先从治理贪污开始。亲政不久,他就把阵前最高统帅经略大臣勒保撤职查办。据人举报,这个统兵大员居然在阵前带着戏班子,成天喝酒听戏。皇帝怒不可遏,勒保被判死刑,他手下的一批贪污不法的亲信也被从重治罪。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朝廷的战略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太上皇的指挥下,官兵的作战方法是一味追击,往往陷于被动。皇帝则命令各省推行“坚壁清野”政策,切断起义军的后勤保障来源,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另外,皇帝还对起义军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一方面实行严厉镇压,另一方面,只惩首义者,其他人以抚为主。
经过不懈努力,镇压白莲教的军事战争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嘉庆七年(1802年)底,额勒登保、德楞泰与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等联名,用黄绫表外、里内朱红的折子,六百里加急驰奏:“大功底定,川、陕、楚著名首逆全数肃清。”镇压白莲教的关键战役取得了胜利,嘉庆帝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他的新政,终于结出了鲜艳的果子。
何去何从
一
带着初政成功的喜悦和自得,嘉庆七年(1802年)秋,皇帝骑着骏马,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坝上。小时候,他曾经多次随着父皇来这里围猎。这里古木参天的茂密森林,万人围猎的壮观气势,猎虎斗熊的紧张气氛,让他一直魂牵梦绕。
在镇压白莲教的关键战役胜利之后,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是拜祭祖陵,一路之上,他常常想起自己的曾祖父康熙皇帝。他感觉自己的命运和这位曾祖父有很多相似之处:康熙擒了鳌拜,而他闪电般地诛了和珅;圣祖平三藩,而他也平定了白莲教。回顾历史,在平定三藩后,圣祖励精图治,把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江山经营得井井有条,开启了百余年的康乾盛世。那么等待着他的,将是什么呢?在镇压白莲教取得关键胜利之后,歌功颂德的奏折铺天盖地地迎面而来。对这些奏折,他只是淡淡一笑,就放在一边,因为他知道,还远不到歌功颂德的时候。消灭白莲教不过是嘉庆皇帝政治目标中的第一个环节。等什么时候自己带领大清全面走出乾隆晚年的颓势,重新焕发了青春,那个时候,再享受歌颂,他才心安理得。
从懂事开始,大清那些功业不凡的先祖就是皇帝心中最伟大的英雄,向他们学习,是他最主要的精神动力来源。从继位那天起,皇帝在每一个政务细节中都注意继承先祖的传统。他相信,只有把爱新觉罗家族与众不同的雄武、强毅特点保持下去,大清王朝才能摆脱汉族王朝帝王“一蟹不如一蟹”的规律。因此,在镇压白莲教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他马上把“木兰秋狝”提上了议事日程。圣祖康熙开创的这个旨在联系外藩、保持武备的传统活动,在自己即位后还一直没有来得及举行。今天,他终于夙愿以偿了。
然而,离木兰围场越近,皇帝的心情就越异样。这还是他记忆中的围场吗?围场周围的木栅东倒西歪,缺口处处。围场里参天的古木不见了,砍剩的木墩如同一个个惊心的伤口在地上呻吟。地上纵横着运木大车的车辙,有的地方因为车辆过频,俨然成了光秃秃的大路。处处是盗木者搭建的窝棚,地上经常出现燃剩的树枝,有的还冒着微弱的青烟。很显然,这是盗木者生火做饭的痕迹。皇帝后来回忆他感觉到的震惊说:“百余年秋狝围场,竟与盛京、高丽沟私置木厂无异。”皇家猎场,居然成了盗木贩子任意横行的木材产地。管理人员的失职一目了然。
修养极佳的皇帝没有立刻发火。他强抑怒火,按照父皇行围的路线,中规中矩地带领一万骑兵,打了一天的猎。过去,父皇每次出猎都能打到几只老虎、黑熊等猛兽,狐狸、麋鹿、獐子等小动物更是数以十计、百计,猎物每天都要装满十多辆大车。可是他辛辛苦苦寻找了一整天,只打到了两只小小的狍子!不是他射术不高明,也不是骑兵们不听指挥,而是猎物太少了:一方面是林场破坏,猎物逃散;另一方面,盗猎者趁皇帝不来的这些年,一直在与皇帝分享这个皇家猎场,十分之九的麋鹿、獐子等物,都成了他们的口中餐。
回到热河行宫,皇帝按旧例,把这两只狍子中的一只供奉在后楼祖宗御像前。过去,这座宽达三米的巨大供桌上往往会摆上十多只野兽,而今,却孤零零地只摆着一只小小的狍子。不知道列祖列宗看了会是什么感想?皇帝感觉自己脸上一阵阵燥热。
羞愧过后,皇帝不得不感慨,大清王朝毕竟是今不如昔了。全盛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朝政的败坏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从努尔哈赤到乾隆,谁的治下会发生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要恢复旧日的辉煌,看来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第二天,皇帝停止了行围,开始彻查围场管理失职之事。以内务府有关官员庆杰、阿尔塔为首的十数名官员被处以降职、罚俸等惩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