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216节(1 / 4)
“不,娘教得很好,娘比谁都教得好。”朱厚炜难得反应敏捷,生存欲满满地答道,“有时候我觉得,娘似乎知道所有的答案,但她不想直接告诉我,希望我能够自己努力将答案找出来。可她也说得很对,我一人之力有限,若没有志同道合之人相助,只凭着我自己,又能找出多少问题的答案呢?”
“放心,你想要做甚么,我都支持你。”朱厚照亲密地揽住了他的肩背,“咱们先别想着翰林院,就先建一个学堂罢。像小舅舅的武学堂似的,招揽那些聪明伶俐的孤儿来上学。你来当他们的先生,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以后他们就会跟着你了。你的疑惑,你的想法,都能通过他们共同协力解决。”
“嗯,我会好好挑选弟子的。哥哥,你想过么?我的行事之法,与墨家有些相像。”
“是啊,可惜如今没有人提墨家、法家、兵家,只剩下儒家一家独大,道家苟延残喘。”
“……哥哥,你不觉得,娘很像是墨家的传人么?”
“……”
兄弟俩对视一眼,仿佛像是发现甚么惊天大秘密似的瞪圆了眼睛。而后,他们默契地再也不提此事,将娘的来历默默地藏在了心底最深处。
弘治十七年六月中旬,李广等人顺利抵达京城。随后,在京郊某处皇庄防卫森严的山地工坊里,数十位精通火器的工匠开始如痴如醉地研究着他带回来的番邦火器。理解新火铳和火炮的构造与发射原理后,他们立即将火器拆分成不同部分,交由不同的工坊制作,最终由他们自己来组装。八月初,第一批仿制的新火器便在这座山地工坊里诞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哥,你知道吗?咱们娘是墨家传人!
照照:Σ(⊙▽⊙"a
炜炜:娘说不定是巨子!
照照:没错,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桐桐:→ →
陛下: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娘是巨子?
娘娘:是啊,连我都不知道。他们俩的脑洞还真大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古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4章 引蛇出洞
深秋时节, 京郊皇庄的红薯与土豆再一次收获, 据说收成较之从前又提高了些。在户部尚书周经的倡议下, 内阁四位阁老与六部尚书都兴致勃勃地前往皇庄亲自体验丰收的喜悦。与这些重臣同行的还有太子朱厚照、二皇子朱厚炜与兴王长子朱厚熙。
收获季节的皇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即使赶着收割再种冬小麦让所有农人都陷入了忙碌之中,但这种忙碌却是值得的。都是靠天吃饭,在皇庄里劳作却令人心里格外踏实。即使他们都只是佃农, 日子也过得比从前不知红火了多少。
在田间地头忙着统计收成的农事官也很兴奋。虽然他们的职位都比较低,最高也只是正七品, 但他们在工部的地位却与其他低级官吏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他们是在皇庄里干活, 所有的折子都能递到御前或者坤宁宫, 时不时就会得到陛下与娘娘的鼓励与奖赏。当然, 他们也不是为了奖赏才干活, 研究农事不仅仅是他们的兴趣,亦能为国朝农事贡献力量,争取让天下人免受饥饿。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 没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活计了。
一群重臣在田埂中缓步慢行,偶尔停下来询问收成,人人脸上皆是满足的笑意。这种高官群至的场景,自玉米引入之后,几乎年年都能在皇庄中看见,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不觉间, 这些贵人便来到了山地里,隐没在青纱帐般的玉米田之中。
自玉米田角落里延伸出一条小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朱厚照搀扶着已经八十余岁的王恕, 朱厚炜、朱厚熙则扶着同样年事已高的另两位重臣,缓缓地向上攀登。王恕身体虽康健,但到底已经老了,攀爬时有些力不从心,时走时停。平日里跳脱无比的太子殿下却很有耐心,始终在他身边扶着他。不仅仅是王恕,旁边的老臣们心底都觉得很是妥帖。
在林间走了许久,经过锦衣卫的两重防卫,又穿过一个挖凿出来的山洞,众人才终于到得一座隐秘的工坊前。工坊四面皆是高峻的崖壁,上头生着繁茂的树木,即使有人行至此处,恐怕也很难发现底下藏着甚么。
兵部尚书刘大夏望着驻守在工坊外那几名锦衣卫手中握着的火铳,眼底难掩喜意:“太子殿下,这就是新火铳?”
“是。”朱厚照道,命工坊的管事拿几柄新火铳来给大家仔细瞧瞧。另外,刚组装好的新火炮也推出来看看。“李广让人从西洋人那里带回来的火铳,父皇取名为西洋铳。与咱们的火铳相比,杀伤力更大,弹丸射击更精确。不过,用它不容易,须得经过严格的训练,遵循使用步骤,不然便容易手忙脚乱。”
老臣们围着这些西洋铳,甚为稀奇地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说:“这须得用火绳点燃,在雨天恐怕不能用罢。”那个道:“不仅雨天不可用,恐怕夜里偷袭也不能用啊。”还有人道:“瞧,这种铳又长又细,形如鸟嘴,唤作鸟铳亦可。” ↑返回顶部↑
“放心,你想要做甚么,我都支持你。”朱厚照亲密地揽住了他的肩背,“咱们先别想着翰林院,就先建一个学堂罢。像小舅舅的武学堂似的,招揽那些聪明伶俐的孤儿来上学。你来当他们的先生,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以后他们就会跟着你了。你的疑惑,你的想法,都能通过他们共同协力解决。”
“嗯,我会好好挑选弟子的。哥哥,你想过么?我的行事之法,与墨家有些相像。”
“是啊,可惜如今没有人提墨家、法家、兵家,只剩下儒家一家独大,道家苟延残喘。”
“……哥哥,你不觉得,娘很像是墨家的传人么?”
“……”
兄弟俩对视一眼,仿佛像是发现甚么惊天大秘密似的瞪圆了眼睛。而后,他们默契地再也不提此事,将娘的来历默默地藏在了心底最深处。
弘治十七年六月中旬,李广等人顺利抵达京城。随后,在京郊某处皇庄防卫森严的山地工坊里,数十位精通火器的工匠开始如痴如醉地研究着他带回来的番邦火器。理解新火铳和火炮的构造与发射原理后,他们立即将火器拆分成不同部分,交由不同的工坊制作,最终由他们自己来组装。八月初,第一批仿制的新火器便在这座山地工坊里诞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哥,你知道吗?咱们娘是墨家传人!
照照:Σ(⊙▽⊙"a
炜炜:娘说不定是巨子!
照照:没错,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桐桐:→ →
陛下: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娘是巨子?
娘娘:是啊,连我都不知道。他们俩的脑洞还真大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古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4章 引蛇出洞
深秋时节, 京郊皇庄的红薯与土豆再一次收获, 据说收成较之从前又提高了些。在户部尚书周经的倡议下, 内阁四位阁老与六部尚书都兴致勃勃地前往皇庄亲自体验丰收的喜悦。与这些重臣同行的还有太子朱厚照、二皇子朱厚炜与兴王长子朱厚熙。
收获季节的皇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即使赶着收割再种冬小麦让所有农人都陷入了忙碌之中,但这种忙碌却是值得的。都是靠天吃饭,在皇庄里劳作却令人心里格外踏实。即使他们都只是佃农, 日子也过得比从前不知红火了多少。
在田间地头忙着统计收成的农事官也很兴奋。虽然他们的职位都比较低,最高也只是正七品, 但他们在工部的地位却与其他低级官吏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他们是在皇庄里干活, 所有的折子都能递到御前或者坤宁宫, 时不时就会得到陛下与娘娘的鼓励与奖赏。当然, 他们也不是为了奖赏才干活, 研究农事不仅仅是他们的兴趣,亦能为国朝农事贡献力量,争取让天下人免受饥饿。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 没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活计了。
一群重臣在田埂中缓步慢行,偶尔停下来询问收成,人人脸上皆是满足的笑意。这种高官群至的场景,自玉米引入之后,几乎年年都能在皇庄中看见,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不觉间, 这些贵人便来到了山地里,隐没在青纱帐般的玉米田之中。
自玉米田角落里延伸出一条小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朱厚照搀扶着已经八十余岁的王恕, 朱厚炜、朱厚熙则扶着同样年事已高的另两位重臣,缓缓地向上攀登。王恕身体虽康健,但到底已经老了,攀爬时有些力不从心,时走时停。平日里跳脱无比的太子殿下却很有耐心,始终在他身边扶着他。不仅仅是王恕,旁边的老臣们心底都觉得很是妥帖。
在林间走了许久,经过锦衣卫的两重防卫,又穿过一个挖凿出来的山洞,众人才终于到得一座隐秘的工坊前。工坊四面皆是高峻的崖壁,上头生着繁茂的树木,即使有人行至此处,恐怕也很难发现底下藏着甚么。
兵部尚书刘大夏望着驻守在工坊外那几名锦衣卫手中握着的火铳,眼底难掩喜意:“太子殿下,这就是新火铳?”
“是。”朱厚照道,命工坊的管事拿几柄新火铳来给大家仔细瞧瞧。另外,刚组装好的新火炮也推出来看看。“李广让人从西洋人那里带回来的火铳,父皇取名为西洋铳。与咱们的火铳相比,杀伤力更大,弹丸射击更精确。不过,用它不容易,须得经过严格的训练,遵循使用步骤,不然便容易手忙脚乱。”
老臣们围着这些西洋铳,甚为稀奇地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说:“这须得用火绳点燃,在雨天恐怕不能用罢。”那个道:“不仅雨天不可用,恐怕夜里偷袭也不能用啊。”还有人道:“瞧,这种铳又长又细,形如鸟嘴,唤作鸟铳亦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