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2节(3 / 4)
不过现在他的风寒没有好起来,杨云清还在天天喝药,现在只盼着这个风寒赶紧过去,那些药太苦了。他现在不禁叹了口气。不然再这样喝下去,他就怕自己要疯了。做为一个在21世纪生病是胶囊吃药片的对人来说,古代人要简直让人接受不能。
不过幸亏这几天他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喝药就喝吧,出了车祸还能捡回一条命,这已经算上天厚待了,现在喝点药算什么呢?
杨云清决定,等病好了之后,他一定要锻炼锻炼身体,他以后再也不想喝药了。
又过了几天,杨云清的风寒终于好了。他终于不用再喝药了。
在生病这几天,他每天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不断的练习毛笔字。他发现原身的毛笔字不能说遒劲有力,稍见风骨,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清秀,毕竟要练出一手有风骨令人惊叹的毛笔字,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而且在原身的记忆中,夫子也曾经多次提到过书法对科举十分重要。虽然本朝为了防止考官根据学生的笔记或者事先约定好的标记进行辨认,创立了誊录之法,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之后再进行审阅,但是在殿试中却并不实行誊录制,所以贡士们的书法能不能入皇帝或者主考官的眼,就成了一条很隐秘且具有主观性的评判标准,毕竟这个时候,字如其人可不是说着玩的。
虽然不是出于同一个时空,但是杨云清还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潜规则”联想到了一位后世很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他就是因为字丑虽然在会试中高中,但是却最后在殿试中被以“楷法不中程”的理由,排名降到了后面,导致殿试失利。
好在杨云清由于家学渊源,小的时候和爷爷学过几年颜体,后来也一直勤加练习,因而也有了一笔好字。只不过现在他这具身体年纪尚小,腕部力量不足,所以字写起来到底还是缺了几分风骨。杨云清决定以后在练字的时候可以考虑在腕部绑一个沙袋或者是通过锻炼增强一下腕部的力量。
生病这几天,他除了练习毛笔字之外,也翻看了一下四书五经。在现代的时候,杨云青的记忆力虽说不上是过目不忘,但是一般下来,东西三四遍看完也可以记住了。所以这几天,他自己翻看四书五经,再加上原身的记忆,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也大概都有些了解,不会与原身相差太远。
按理说杨云清现在是要找夫子读书的,但是原本教授的夫子因病已经请辞了,不过倒还一直有通过书信对原身进行指导,后来刚要重新找夫子的时候,原身的父亲去了,而原身又病了,这才搁置了下来。后面杨云清就穿了过来。
找夫子这事不急于一时,没点门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过现在病好了,杨云清决定出去走走,先看一下家中的产业。家中的两间铺子,成衣铺和糕点铺在通过记忆他都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唯有家中那处田庄,翻看了原身的记忆,他也没有得到什么详细的信息。
于是杨云清决定,和管家一起去田庄那看一下。
既然杨云清提出了要去看一下,管家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不过看着杨云清小小年纪但是却稳重的样子,管家在内心里也是心疼,他觉得自家少爷是在老爷去了后瞬间长大了。但是他又想,或许这样老爷在地下也该放心了,少爷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这些情绪管家也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当即让下人收拾好东西,套车准备去田庄。
这一趟杨云清也没有带太多人,总共就只有他和管家还有小厮来福。
杨云清让小厮来福驾着马车,他和管家坐在马车里。因为这些年一直是管家陪着杨父去田庄的,对田庄还算熟悉,所以路上杨云清就让管家给他介绍一下田庄的具体情况。
田庄在城外,所以到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晚上可以在城门关闭之前回来,他们凌晨的时候就出发了。好在古人睡得早也起得早,杨云清他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息时间,所以也不会早上的时候起不来。
两个时辰后,他们终于到了田庄。
第5章 土质 杨云清发现这边的田庄看起来有点……
杨云清发现这边的田庄看起来有点破旧,不过想了想也知道了原因,那是因为杨父多年也没有派人来这边打理。
在杨父眼里,虽然这边的土地租给了佃户,但每年来一趟也不过是过来收取佃户的租金而已。当然他也不怕被佃户蒙骗,毕竟一年多少租金都是有数的。所以这样一来,田庄这边的院落,也就不需要居住了,因而就不怎么上心。
而且田庄这边的土地,杨父也并不是全部都租给了佃户,他只租了一部分,倒不是他不愿意全部租出去,而是田庄这边的地不够肥沃,土壤不好,收成也就不多,这样情况下,就算租出去,佃户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付租金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租出去的,一直是只有那些还算肥沃的,剩下的一部分一直都在那荒着。
杨云清在路上的时候还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这边的土地不够肥沃,而杨父还是买了。后来经过管家的解释,他才明白。
原来当年杨父准备买的时候,去看的明明是另一片肥沃的土地,但是后来,花了银子签完契书后莫名其妙变成了这边。当时杨父年轻气盛,想要去找人理论,甚至是告官,可后来经人提点才知道,原来搞出这事的就是县令的小舅子。
那个县令的小舅子,低价买入这边的土地,然后跟杨父买的那边肥沃的土地调换,一下赚了一大笔银子。而且做出了这种事,居然还自诩厚道,说好歹没有直接霸占杨父买的土地,最后还给他换了这边一块,还威胁杨父说如果要是去告官,他就搞得杨父一无所有。
县令就是人家姐夫,而杨父只是一个开着几家铺子,吃着祖上老本的普通富户,连告人家侵占土地都没有法子,最后只能生生的咽下这口气。
经过管家这么一番解释,杨云清才明白了一二。当然听了这件事他内心也很气愤,发生在杨父身上的在那些人眼里或许还不算过分,觉得起码没有逼得人家到妻离子散的地步,但是在大周朝像这样的事到底有多少呢?
这个时候杨云清突然想到原身记忆中,杨父一直都对这个儿子抱着很大的期望,知道原身有读书的天赋后,就经常对他说要好好读书,去做官好光宗耀祖,以后才不会被人欺压,而且还花了高价的银子,请来夫子给儿子授课。或许杨父希望儿子读书做官的背后就有这件事的影子吧。
古代底层的人没有人权,果然不是说说的,更何况杨父还是个富户呢,而那些更加底层的农民百姓还不知道遇上过多少类似的事。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杨云清科举做官的决心。
当来福驾着马车进入田庄里的时候,一些正在耕作的佃户远远就看见了,当即就放下手中的活过来拜见。 ↑返回顶部↑
不过幸亏这几天他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喝药就喝吧,出了车祸还能捡回一条命,这已经算上天厚待了,现在喝点药算什么呢?
杨云清决定,等病好了之后,他一定要锻炼锻炼身体,他以后再也不想喝药了。
又过了几天,杨云清的风寒终于好了。他终于不用再喝药了。
在生病这几天,他每天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不断的练习毛笔字。他发现原身的毛笔字不能说遒劲有力,稍见风骨,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清秀,毕竟要练出一手有风骨令人惊叹的毛笔字,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而且在原身的记忆中,夫子也曾经多次提到过书法对科举十分重要。虽然本朝为了防止考官根据学生的笔记或者事先约定好的标记进行辨认,创立了誊录之法,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之后再进行审阅,但是在殿试中却并不实行誊录制,所以贡士们的书法能不能入皇帝或者主考官的眼,就成了一条很隐秘且具有主观性的评判标准,毕竟这个时候,字如其人可不是说着玩的。
虽然不是出于同一个时空,但是杨云清还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潜规则”联想到了一位后世很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他就是因为字丑虽然在会试中高中,但是却最后在殿试中被以“楷法不中程”的理由,排名降到了后面,导致殿试失利。
好在杨云清由于家学渊源,小的时候和爷爷学过几年颜体,后来也一直勤加练习,因而也有了一笔好字。只不过现在他这具身体年纪尚小,腕部力量不足,所以字写起来到底还是缺了几分风骨。杨云清决定以后在练字的时候可以考虑在腕部绑一个沙袋或者是通过锻炼增强一下腕部的力量。
生病这几天,他除了练习毛笔字之外,也翻看了一下四书五经。在现代的时候,杨云青的记忆力虽说不上是过目不忘,但是一般下来,东西三四遍看完也可以记住了。所以这几天,他自己翻看四书五经,再加上原身的记忆,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也大概都有些了解,不会与原身相差太远。
按理说杨云清现在是要找夫子读书的,但是原本教授的夫子因病已经请辞了,不过倒还一直有通过书信对原身进行指导,后来刚要重新找夫子的时候,原身的父亲去了,而原身又病了,这才搁置了下来。后面杨云清就穿了过来。
找夫子这事不急于一时,没点门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过现在病好了,杨云清决定出去走走,先看一下家中的产业。家中的两间铺子,成衣铺和糕点铺在通过记忆他都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唯有家中那处田庄,翻看了原身的记忆,他也没有得到什么详细的信息。
于是杨云清决定,和管家一起去田庄那看一下。
既然杨云清提出了要去看一下,管家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不过看着杨云清小小年纪但是却稳重的样子,管家在内心里也是心疼,他觉得自家少爷是在老爷去了后瞬间长大了。但是他又想,或许这样老爷在地下也该放心了,少爷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这些情绪管家也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当即让下人收拾好东西,套车准备去田庄。
这一趟杨云清也没有带太多人,总共就只有他和管家还有小厮来福。
杨云清让小厮来福驾着马车,他和管家坐在马车里。因为这些年一直是管家陪着杨父去田庄的,对田庄还算熟悉,所以路上杨云清就让管家给他介绍一下田庄的具体情况。
田庄在城外,所以到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晚上可以在城门关闭之前回来,他们凌晨的时候就出发了。好在古人睡得早也起得早,杨云清他也适应了这样的作息时间,所以也不会早上的时候起不来。
两个时辰后,他们终于到了田庄。
第5章 土质 杨云清发现这边的田庄看起来有点……
杨云清发现这边的田庄看起来有点破旧,不过想了想也知道了原因,那是因为杨父多年也没有派人来这边打理。
在杨父眼里,虽然这边的土地租给了佃户,但每年来一趟也不过是过来收取佃户的租金而已。当然他也不怕被佃户蒙骗,毕竟一年多少租金都是有数的。所以这样一来,田庄这边的院落,也就不需要居住了,因而就不怎么上心。
而且田庄这边的土地,杨父也并不是全部都租给了佃户,他只租了一部分,倒不是他不愿意全部租出去,而是田庄这边的地不够肥沃,土壤不好,收成也就不多,这样情况下,就算租出去,佃户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付租金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租出去的,一直是只有那些还算肥沃的,剩下的一部分一直都在那荒着。
杨云清在路上的时候还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这边的土地不够肥沃,而杨父还是买了。后来经过管家的解释,他才明白。
原来当年杨父准备买的时候,去看的明明是另一片肥沃的土地,但是后来,花了银子签完契书后莫名其妙变成了这边。当时杨父年轻气盛,想要去找人理论,甚至是告官,可后来经人提点才知道,原来搞出这事的就是县令的小舅子。
那个县令的小舅子,低价买入这边的土地,然后跟杨父买的那边肥沃的土地调换,一下赚了一大笔银子。而且做出了这种事,居然还自诩厚道,说好歹没有直接霸占杨父买的土地,最后还给他换了这边一块,还威胁杨父说如果要是去告官,他就搞得杨父一无所有。
县令就是人家姐夫,而杨父只是一个开着几家铺子,吃着祖上老本的普通富户,连告人家侵占土地都没有法子,最后只能生生的咽下这口气。
经过管家这么一番解释,杨云清才明白了一二。当然听了这件事他内心也很气愤,发生在杨父身上的在那些人眼里或许还不算过分,觉得起码没有逼得人家到妻离子散的地步,但是在大周朝像这样的事到底有多少呢?
这个时候杨云清突然想到原身记忆中,杨父一直都对这个儿子抱着很大的期望,知道原身有读书的天赋后,就经常对他说要好好读书,去做官好光宗耀祖,以后才不会被人欺压,而且还花了高价的银子,请来夫子给儿子授课。或许杨父希望儿子读书做官的背后就有这件事的影子吧。
古代底层的人没有人权,果然不是说说的,更何况杨父还是个富户呢,而那些更加底层的农民百姓还不知道遇上过多少类似的事。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杨云清科举做官的决心。
当来福驾着马车进入田庄里的时候,一些正在耕作的佃户远远就看见了,当即就放下手中的活过来拜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