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26节(1 / 4)
这些情况,杨云清虽然都在心中听海伯叙述了,但是到底没有亲眼回去看一看来的要好。而且对杨云清来说, 这次回去,也只是顺便的事, 事实上他是另有目的的。
岁试之后, 他思考了很久, 最终决定去找府学里的教授请假一年, 打算远行游学。
在杨云清眼里, 科举考的远远不只是那几本四书五经上的内容, 更多的是文章词句之中, 透露出的考生自己的思想还有阅历。历年来,考上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二十往上的年龄,三十不少有, 四五十也不罕见,但是十几岁的少年却是寥寥无几。
历来不到弱冠之年考上进士的少年,往往不被称作天才,也要被称一声少年英才了。的确,若不是本身便天资聪颖,才超众人,如何能考中呢?比起那些二三十岁的人,少年的确是缺少了一些阅历。
阅历这个东西,不是每天读书就能从书中读来的,至少杨云清他做不到。他在现代的时候,也是二十七八岁的人了,事情也见了不少,更是因为家庭的缘故,眼界也比一般人广一些。但是来到这古代,除了徽州府这个地方,杨云清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了。
俗话都说“十里不同俗”,光是府城这边便有许多风土人情就和祁县那边不一样了,更别说徽州府之外的地方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一来,胸中方能脱去尘浊,丘壑自营,文章落笔处,血肉丰满,脱去空泛。
二者,杨云清他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便是读书做官。古代无人权,杨云清若是真的被现在一时的安逸所迷惑,认为经商是条可以一条路走到黑的选择,那他还真的是蠢了。现在因为许多的原因,经商办厂一直也没有受到什么阻挠,但是世态易变,谁也不能说未来如何,杨云清可不想以后在绝对的强权之下,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既然以后要读书做官了,那他对以后的情况也大概都能推断清楚了。
在乡试之前,他这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是还算宽松的,无非就是在府学念书,而且一年还能放几次假呢。不过若是他几年后乡试中了举人,之后次年便要进京参加会试了,会试若是不中,他还能再等三年,参加下一次会试,这三年之间,时间倒是随他安排。只是若是他会试也中了,那以后时间上可就是被限制死了。
会试中了,殿试基本不会再被黜落下去,到时候考中三甲,自然就会授官了。授官之后,不管你是入翰林院还是成为庶吉士亦或是外放,无故都不得擅离职守,更别说给你放个长假了。
而且官场上有规定,官员任职时,一般都会避嫌,不会到祖籍之地任职。很多人除了丁忧,可能等到年老辞官的时候,才能回到故里。
而且在外为官,任期一般为三到九年不等,任期之内,更是不得离开任职地。这也就是说,以后你做官了,你这一生能到哪里,你自己决定不了,这要看上面给你授什么官,分配到哪里。他给你分到哪,你就得去到哪。
在杨云清看来,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忍受的了失去什么。有时候官职越大,自由度越低。朝堂上的那几位首辅次辅,哪个不是位高权重?还有其他那些每天要上朝的官员,可以是说是这一生在辞官之前,就是定居在京城了。除非陛下派你出京,其他时候,更是每天都要去点卯。
杨云清他自己也不能确定乡试会试能不能一次性考中,不过他还是想做先一步打算,趁着还没到乡试,先去游学一年,看一看大周朝各地的人情风景。
现在正好岁试结束,只要在下一年八月之前回来,便能赶上岁试,实在赶不上也没事,“高考”都有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弃考,一个岁试弃考也不算什么了。
而且今年出发去游学,一年之后回来可以继续潜心读书,调整心态准备乡试。若是晚个一两年再去游学,路上舟车劳顿,读书之事免不得会荒废一二,到那时又会临近乡试,状态调整不及,到时候自然也会对乡试有些影响。
游学这事,杨云清直接找的是府学里的教授。而教授对于杨云清这个请求自然是十分惊讶,他问了几句杨云清想要游学的缘故,待听到杨云清说完自己的想法后,便沉思了一会。
杨云清这个学生,说的也是有些道理的,的确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之前府学里的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读书,还没有提出这种请求的人。在这些学生眼里,到底还是抓紧时间苦读才是正道,出去游学,不仅是需要不少盘缠,而且路上少不得会耽误读书。
教授他对杨云清印象还是挺深的,刚入学时便有着小三元的名声,接下来又是被何大儒当中夸赞过,而且在这次岁试上,更是力压其他早已入学比他大了许多的师兄们,得了第一。从这些也能看出此子的读书天赋了,若是没有意外,乡试中举人是没有问题的。
因而现在对这个学生来说,一次为期一年的游学,对他来说,应该也影响不了他什么。所以最后,教授还是同意了杨云清这个请求,给他批了条子。
但是最后教授还是忍不住严肃的对杨云清劝诫了几句,道:“此次游学,虽说是要体验一下各地风俗民情,增长一点阅历,但是不可本末倒置,读书之事,也不能懈怠,路上闲来无事之时,也要多做几篇文章才是,游学回来之后,可不能比现在倒退太多了。”
杨云清躬身行礼道:“学生谨记,请教授放心。”
教授也没有再多说了,他相信以此子的心性,一年之后游学归来,也定不会让他失望的,因而也就挥挥手,让杨云清回去了。
杨云清会斋舍那边,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后,便打算家去了。这时楚嘉泽从外面进来了,有点遗憾地说道:“你游学要走了是吗?那我们得有一年不能见了。”
第59章 各项规定 杨云清他打算游学的……
杨云清他打算游学的这件事本来也就没有瞒着楚嘉泽, 因而现在楚嘉泽见他收拾斋舍里的一些东西,便能猜测出杨云清他大概是准备走了。
“嗯,既然已经决定了, 迟早要走, 那晚走不如早走,不然留在这, 后面心里也会惦记着这件事。”杨云清答道。
“那你到时候有时间可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呀。”之前杨云清刚刚决定好要去游学的时候,也是问过他要不要去的, 只是他自己拒绝了。
楚嘉泽他自己在还没有来到府学之前, 是对自己的水平有一定自信的, 认为自己还算是有点天赋的。他县试便是案首, 纵使后来府试、院试的时候,总是被杨云清这个比他还小上几岁的压了一头, 得了第二,他也没有灰心,甚至还有着和杨云清到了府学之后, 再一较高下的想法。
只是真正来到府学之后,他发现比自己聪明的大有人在, 他所以为自己在读书一道上有天赋也不过是他自己井底之蛙似的臆想而已。 ↑返回顶部↑
岁试之后, 他思考了很久, 最终决定去找府学里的教授请假一年, 打算远行游学。
在杨云清眼里, 科举考的远远不只是那几本四书五经上的内容, 更多的是文章词句之中, 透露出的考生自己的思想还有阅历。历年来,考上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二十往上的年龄,三十不少有, 四五十也不罕见,但是十几岁的少年却是寥寥无几。
历来不到弱冠之年考上进士的少年,往往不被称作天才,也要被称一声少年英才了。的确,若不是本身便天资聪颖,才超众人,如何能考中呢?比起那些二三十岁的人,少年的确是缺少了一些阅历。
阅历这个东西,不是每天读书就能从书中读来的,至少杨云清他做不到。他在现代的时候,也是二十七八岁的人了,事情也见了不少,更是因为家庭的缘故,眼界也比一般人广一些。但是来到这古代,除了徽州府这个地方,杨云清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了。
俗话都说“十里不同俗”,光是府城这边便有许多风土人情就和祁县那边不一样了,更别说徽州府之外的地方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一来,胸中方能脱去尘浊,丘壑自营,文章落笔处,血肉丰满,脱去空泛。
二者,杨云清他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便是读书做官。古代无人权,杨云清若是真的被现在一时的安逸所迷惑,认为经商是条可以一条路走到黑的选择,那他还真的是蠢了。现在因为许多的原因,经商办厂一直也没有受到什么阻挠,但是世态易变,谁也不能说未来如何,杨云清可不想以后在绝对的强权之下,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既然以后要读书做官了,那他对以后的情况也大概都能推断清楚了。
在乡试之前,他这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是还算宽松的,无非就是在府学念书,而且一年还能放几次假呢。不过若是他几年后乡试中了举人,之后次年便要进京参加会试了,会试若是不中,他还能再等三年,参加下一次会试,这三年之间,时间倒是随他安排。只是若是他会试也中了,那以后时间上可就是被限制死了。
会试中了,殿试基本不会再被黜落下去,到时候考中三甲,自然就会授官了。授官之后,不管你是入翰林院还是成为庶吉士亦或是外放,无故都不得擅离职守,更别说给你放个长假了。
而且官场上有规定,官员任职时,一般都会避嫌,不会到祖籍之地任职。很多人除了丁忧,可能等到年老辞官的时候,才能回到故里。
而且在外为官,任期一般为三到九年不等,任期之内,更是不得离开任职地。这也就是说,以后你做官了,你这一生能到哪里,你自己决定不了,这要看上面给你授什么官,分配到哪里。他给你分到哪,你就得去到哪。
在杨云清看来,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忍受的了失去什么。有时候官职越大,自由度越低。朝堂上的那几位首辅次辅,哪个不是位高权重?还有其他那些每天要上朝的官员,可以是说是这一生在辞官之前,就是定居在京城了。除非陛下派你出京,其他时候,更是每天都要去点卯。
杨云清他自己也不能确定乡试会试能不能一次性考中,不过他还是想做先一步打算,趁着还没到乡试,先去游学一年,看一看大周朝各地的人情风景。
现在正好岁试结束,只要在下一年八月之前回来,便能赶上岁试,实在赶不上也没事,“高考”都有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弃考,一个岁试弃考也不算什么了。
而且今年出发去游学,一年之后回来可以继续潜心读书,调整心态准备乡试。若是晚个一两年再去游学,路上舟车劳顿,读书之事免不得会荒废一二,到那时又会临近乡试,状态调整不及,到时候自然也会对乡试有些影响。
游学这事,杨云清直接找的是府学里的教授。而教授对于杨云清这个请求自然是十分惊讶,他问了几句杨云清想要游学的缘故,待听到杨云清说完自己的想法后,便沉思了一会。
杨云清这个学生,说的也是有些道理的,的确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之前府学里的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读书,还没有提出这种请求的人。在这些学生眼里,到底还是抓紧时间苦读才是正道,出去游学,不仅是需要不少盘缠,而且路上少不得会耽误读书。
教授他对杨云清印象还是挺深的,刚入学时便有着小三元的名声,接下来又是被何大儒当中夸赞过,而且在这次岁试上,更是力压其他早已入学比他大了许多的师兄们,得了第一。从这些也能看出此子的读书天赋了,若是没有意外,乡试中举人是没有问题的。
因而现在对这个学生来说,一次为期一年的游学,对他来说,应该也影响不了他什么。所以最后,教授还是同意了杨云清这个请求,给他批了条子。
但是最后教授还是忍不住严肃的对杨云清劝诫了几句,道:“此次游学,虽说是要体验一下各地风俗民情,增长一点阅历,但是不可本末倒置,读书之事,也不能懈怠,路上闲来无事之时,也要多做几篇文章才是,游学回来之后,可不能比现在倒退太多了。”
杨云清躬身行礼道:“学生谨记,请教授放心。”
教授也没有再多说了,他相信以此子的心性,一年之后游学归来,也定不会让他失望的,因而也就挥挥手,让杨云清回去了。
杨云清会斋舍那边,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后,便打算家去了。这时楚嘉泽从外面进来了,有点遗憾地说道:“你游学要走了是吗?那我们得有一年不能见了。”
第59章 各项规定 杨云清他打算游学的……
杨云清他打算游学的这件事本来也就没有瞒着楚嘉泽, 因而现在楚嘉泽见他收拾斋舍里的一些东西,便能猜测出杨云清他大概是准备走了。
“嗯,既然已经决定了, 迟早要走, 那晚走不如早走,不然留在这, 后面心里也会惦记着这件事。”杨云清答道。
“那你到时候有时间可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呀。”之前杨云清刚刚决定好要去游学的时候,也是问过他要不要去的, 只是他自己拒绝了。
楚嘉泽他自己在还没有来到府学之前, 是对自己的水平有一定自信的, 认为自己还算是有点天赋的。他县试便是案首, 纵使后来府试、院试的时候,总是被杨云清这个比他还小上几岁的压了一头, 得了第二,他也没有灰心,甚至还有着和杨云清到了府学之后, 再一较高下的想法。
只是真正来到府学之后,他发现比自己聪明的大有人在, 他所以为自己在读书一道上有天赋也不过是他自己井底之蛙似的臆想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