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36节(2 / 4)
而上一任皇帝,也就是乾宁帝他的老子景平帝却不是这样,景平帝在位那么多年,殿试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寻欢作乐,这还得亏祖宗留下的基业大,再加上这内阁尽力,够他折腾,不然还没等他驾崩,这江山就易了主。
景平帝在位时,通过殿试的进士们,除了那能留在京城做官,以后得以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能人们,大多数的人是一辈子都没见过这皇帝长什么样子。
不过景平帝他做皇帝不咋地,但是却生了一堆好儿子,而在一众皇子之间,夺得皇位的乾宁帝,他自然也会是什么庸才。
因而虽然现在乾宁帝对朝政有些懈怠,但是内阁的人还是没有胆子像糊弄景平帝一样糊弄他,每次见了都是恭恭敬敬的。
“去,在这大殿里多生一些炭火,别让朕的这些栋梁之才冻着。”乾宁帝说这话自然也是笼络人心的,当然也是他自己坐在这上首的确冷了。
而这个时候,许多尚未接触过朝堂的考生们,自是在心里感念皇帝仁慈。
杨云清他没有在意,而是专心看题目。
这次的题目大概二三百字,很长,不过总结下来的大概意思就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杨云清他看着这道题目,陷入沉思。说实话,这次的题目比起往届来略有不同,因为以前多数都是问百姓问民生的居多,没有想到到了他们这一届的殿试,居然来了个大的。
既然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就难免会涉及朝政,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答题的时候的分寸了,绝对不能过火,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这考卷在交由皇上过目之前,是要先交由那一群考官先评卷的,要是那个考生在考卷了非议朝政,杨云清估计这种情况,写的再好,这名次也很难排上去。
而且这皇上亲自出题说“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表面上说来,你随便说一些意见啊,我听着。但是要是谁还真的当真,直接在那批判,你这里做的不行,那里还有缺陷,杨云清敢肯定,以后这人吧,估计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在外做一辈子的官,别想回到这朝堂上来了。杨云清可不敢去赌帝王的仁慈,大度的帝王,那可还真是少见,杨云清可以肯定,他们上首的这位,肯定不是。
这文章又要写的好,又要注意其中的分寸,不能过界,这难度就大了不少,写的时候,更是要注意遣词造句,万不能有冒犯指摘之语,
不过在怎么难也要写下去,杨云清他沉思了一会,终于开始动笔写了。
开头要按格式来,先写个“臣对”,然后才能开始正文,“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这个是开头,就类似于套话,不过这个套话也很重要,作为开头,只有起好了才能吸引考官看下去,而杨云清他在这个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这个开头也是如此,气势上足了。
接下来就是说一下在自己眼中,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法了,“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因为这个殿试只是弥封糊名,并不需要找人将考生的答卷再次誊抄一份,因而这个时候,书写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字迹了,绝对不能凌乱或者有污迹,这个可是真真实实会影响到考官对考卷的排名的。
因为殿试只有一天时间,而且还要写上个几千字,因而杨云清他自然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先在素纸上写好,然后再誊抄到考卷上,这样时间是肯定不够的。
所以这个时候,写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绝对不能涂改。还好杨云清他平时就比较注意这一块,因而写的时候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卷面上也是十分好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是这个不妨碍人家说的对。这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和这皇上有着切实关系,你能不在文章里面夸一下吗?
杨云清他不是不知变通的人,自然不会觉得在里面对皇帝歌功颂德一番有什么羞耻的,这样的操作,其实也很常见,张夫子以前给他授课的时候,也给他提过不少次这个东西。
而这个写起来也很简单,只是这个言辞要注意,不能太浮夸,不过杨云清他写的很顺手,“恭维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握於穆之玄符,承国家之鸿业,八柄以驭臣民而百僚整肃,三重以定谟猷而九围式命,盖已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
时间过的很快,没多久就到了下午,这个时候,上座的皇上早已不见了,可能是去休息去了,在场的就只有诸位考官还有一众考生了。
诸位考官这个时候其实也很无聊,但是又不能在那说话,讨论一番,于是唯一的乐趣便只能观察观察这在座的考生了。
在座的考生不抬头还好,一抬头看到那“监考官”正在注视着自己,顿时就压力大的不得了,杨云清他抬头的时候,就正好和考官眼神对视了一下,不过杨云清他假装没看到,若无其事的低下头,继续写了。
写到后面,就到了提出具体措施了,否则文章便会显得太空了,杨云清在脑内构思了十条建议,又组织了一下措辞,这个部分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精华了,杨云清对此是慎之又慎,直到最后想好才继续下笔。
“今我皇上,任人图治,日以实政,望臣工矣!而诞谩成习,诚有如睿虑所及者。故张官置吏,各有司存……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
这十条建议有些是杨云清根据现有的制度扩展开来的,有些就单纯是他自己的想法了,虽然很多都夹杂着现代的观点,这些可都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由无数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杨云清现在把他们写出来,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杨云清他自己知道分寸,并没有激进,而是把它根据大周朝的国情改变了一下说法,因为这毕竟是殿试。
写着写着杨云清突然发现一道阴影投到了考卷上,再加上下面漏出的黄色龙袍,这人身份不作他想,肯定是皇上无疑了。只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来的,杨云清一开始写的太入神没有注意到。
不过就算皇上来到了什么,杨云清也只是一开始分散了一点注意力出去,接下来他又继续全神贯注的写着了,不然若是因此影响了心神,停下了笔,一来不会给皇上留下好印象,二来因此耽搁了时间,在最后的时候,时间也会显得很紧迫,不太够用。 ↑返回顶部↑
景平帝在位时,通过殿试的进士们,除了那能留在京城做官,以后得以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能人们,大多数的人是一辈子都没见过这皇帝长什么样子。
不过景平帝他做皇帝不咋地,但是却生了一堆好儿子,而在一众皇子之间,夺得皇位的乾宁帝,他自然也会是什么庸才。
因而虽然现在乾宁帝对朝政有些懈怠,但是内阁的人还是没有胆子像糊弄景平帝一样糊弄他,每次见了都是恭恭敬敬的。
“去,在这大殿里多生一些炭火,别让朕的这些栋梁之才冻着。”乾宁帝说这话自然也是笼络人心的,当然也是他自己坐在这上首的确冷了。
而这个时候,许多尚未接触过朝堂的考生们,自是在心里感念皇帝仁慈。
杨云清他没有在意,而是专心看题目。
这次的题目大概二三百字,很长,不过总结下来的大概意思就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杨云清他看着这道题目,陷入沉思。说实话,这次的题目比起往届来略有不同,因为以前多数都是问百姓问民生的居多,没有想到到了他们这一届的殿试,居然来了个大的。
既然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就难免会涉及朝政,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答题的时候的分寸了,绝对不能过火,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这考卷在交由皇上过目之前,是要先交由那一群考官先评卷的,要是那个考生在考卷了非议朝政,杨云清估计这种情况,写的再好,这名次也很难排上去。
而且这皇上亲自出题说“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表面上说来,你随便说一些意见啊,我听着。但是要是谁还真的当真,直接在那批判,你这里做的不行,那里还有缺陷,杨云清敢肯定,以后这人吧,估计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在外做一辈子的官,别想回到这朝堂上来了。杨云清可不敢去赌帝王的仁慈,大度的帝王,那可还真是少见,杨云清可以肯定,他们上首的这位,肯定不是。
这文章又要写的好,又要注意其中的分寸,不能过界,这难度就大了不少,写的时候,更是要注意遣词造句,万不能有冒犯指摘之语,
不过在怎么难也要写下去,杨云清他沉思了一会,终于开始动笔写了。
开头要按格式来,先写个“臣对”,然后才能开始正文,“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这个是开头,就类似于套话,不过这个套话也很重要,作为开头,只有起好了才能吸引考官看下去,而杨云清他在这个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这个开头也是如此,气势上足了。
接下来就是说一下在自己眼中,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法了,“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因为这个殿试只是弥封糊名,并不需要找人将考生的答卷再次誊抄一份,因而这个时候,书写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字迹了,绝对不能凌乱或者有污迹,这个可是真真实实会影响到考官对考卷的排名的。
因为殿试只有一天时间,而且还要写上个几千字,因而杨云清他自然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先在素纸上写好,然后再誊抄到考卷上,这样时间是肯定不够的。
所以这个时候,写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绝对不能涂改。还好杨云清他平时就比较注意这一块,因而写的时候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卷面上也是十分好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是这个不妨碍人家说的对。这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和这皇上有着切实关系,你能不在文章里面夸一下吗?
杨云清他不是不知变通的人,自然不会觉得在里面对皇帝歌功颂德一番有什么羞耻的,这样的操作,其实也很常见,张夫子以前给他授课的时候,也给他提过不少次这个东西。
而这个写起来也很简单,只是这个言辞要注意,不能太浮夸,不过杨云清他写的很顺手,“恭维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握於穆之玄符,承国家之鸿业,八柄以驭臣民而百僚整肃,三重以定谟猷而九围式命,盖已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
时间过的很快,没多久就到了下午,这个时候,上座的皇上早已不见了,可能是去休息去了,在场的就只有诸位考官还有一众考生了。
诸位考官这个时候其实也很无聊,但是又不能在那说话,讨论一番,于是唯一的乐趣便只能观察观察这在座的考生了。
在座的考生不抬头还好,一抬头看到那“监考官”正在注视着自己,顿时就压力大的不得了,杨云清他抬头的时候,就正好和考官眼神对视了一下,不过杨云清他假装没看到,若无其事的低下头,继续写了。
写到后面,就到了提出具体措施了,否则文章便会显得太空了,杨云清在脑内构思了十条建议,又组织了一下措辞,这个部分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精华了,杨云清对此是慎之又慎,直到最后想好才继续下笔。
“今我皇上,任人图治,日以实政,望臣工矣!而诞谩成习,诚有如睿虑所及者。故张官置吏,各有司存……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
这十条建议有些是杨云清根据现有的制度扩展开来的,有些就单纯是他自己的想法了,虽然很多都夹杂着现代的观点,这些可都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由无数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杨云清现在把他们写出来,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杨云清他自己知道分寸,并没有激进,而是把它根据大周朝的国情改变了一下说法,因为这毕竟是殿试。
写着写着杨云清突然发现一道阴影投到了考卷上,再加上下面漏出的黄色龙袍,这人身份不作他想,肯定是皇上无疑了。只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来的,杨云清一开始写的太入神没有注意到。
不过就算皇上来到了什么,杨云清也只是一开始分散了一点注意力出去,接下来他又继续全神贯注的写着了,不然若是因此影响了心神,停下了笔,一来不会给皇上留下好印象,二来因此耽搁了时间,在最后的时候,时间也会显得很紧迫,不太够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