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强硬背后(1 / 2)
叛匪各部会合一处,败势稍止,乌泰急忙叩拜葛根活佛,祈求显灵退敌。可这位活佛元帅听闻战事大败,又见乌泰所部十剩二三的惨状,吓得惊慌失措,颤栗不已。勉强打起精神头儿求佛“显灵退敌”,却是一点不灵。不仅没见到腾云驾雾、刀枪不入的喇嘛神兵,更看不到天上掉石头,连片雪花也没落。
此时,政府军的大部队终于赶到了洮南县。吴俊升的人马气势又盛,再次向叛军发起了进攻。此时叛匪军心已乱,士气衰弱,只是胡乱抵挡了一阵,乱放几枪,拔腿又跑。
乌泰的叛军败进葛根庙,想凭借镇中心葛根大庙高墙瓦寺之险,抵挡官军几日,以为喘息之机。于是三路兵马拼凑了一千余众,负隅顽抗。
葛根庙是内蒙中部的大镇,庙宇鳞次栉比,人烟密集,市井繁华。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农牧商业中心。当时居民就达十万多人。再加上札、镇两旗迁入的难民四万余人,搭起的“天幕”和蒙古包连接起来绵延数里,拥挤不堪。
葛根庙又是乌泰“独立”动乱的总指挥部和大本营。各寺庙的喇嘛们天天烧香唪经,迎神送鬼,祈祷上苍,保佑乌泰的“独立”之举成功。在这喧嚣声中,迎来了屡战屡败的溃逃者,各寺庙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第六世葛根“元帅”下子道“法旨”,说有外蒙古活佛的援军,能得到武器弹药等等。他要求大家镇静,拼死抵抗。其实,大家都看到,这个年仅十七岁的活佛“元帅”惊慌失措的样子比谁都厉害。
乌泰败进葛根庙的第二天,吴俊升率领轻骑三营便追击而至。在查看了葛根庙的地势地形后,觉得易守难攻,倘若硬攻,必然有很大伤亡,于是只虚围镇子,等待步兵和炮兵的到来。
两天之后,步、炮六营士兵赶到,总攻的时机到了。
炮兵在葛根庙南南盂西哈达山顶上架起大炮,瞄准了葛根大庙叛军司令部,又命万福麟率骑兵于南门待命,总攻打响后,即率马队冲入,然后由石得山率步兵跟进。
炮兵营营长李志信,将炮位再三校正后,开炮轰击。第一炮就落在庙院中心,惊得叛军乱成一团,纷纷躲进庙内。这些叛军没有作战经验,炮击时,越往屋里躲越危险,应该在空阔地上趴伏,伺机滚进弹坑才保安全。
炮弹接二连三地飞来,几炮便把大殿西角炸塌,殿脊上铜顶被震落在地。这被活佛、喇嘛们视为“不祥之兆”。此时,“法旨”、“佛咒”完全失灵了,动乱者从“元帅”、“统领”到众蒙古兵丁都知道大势已去。乌泰、硕代等叛军首领胆颤心寒,凿开大庙后墙,狼狈逃窜,向札萨克图王府逃命而去。
等万福麟得到命令,率马队向镇内冲击时,防守南门的叛军早已望风而逃,一路没有遇到抵抗便杀进葛根庙。见乌泰已经潜逃,又马不停蹄,直追而去,一直追击到归流河南岸方停止前进。
乌泰逃到王府,才略有喘息之机。检视人马,所剩不过三百骑,轻重伤者又将近一小半。而外蒙古的援军仍然未到,又获悉从黑龙江省又有一支官军开来,将与吴俊升部合攻王府。最要命的是嘎钦已被官军占领,逃往外蒙古的退路已被切断,真是穷途末路。
……………
中国革命发生后,俄国就有意与日本合作,共同出兵占领中国东三省。由于英、美等国坚决主张列强对华一致行动,俄国考虑欧洲局势更为紧要,不愿在中国问题上与英、美对立,便又向日本政府提议由日本带头共同瓜分东三省。
而日本重视与英国的同盟关系,也不愿开罪英国,予以拒绝。沙皇政府迫不及待,一手导演外蒙“独立”之后,又唆使哲布尊丹巴以“蒙古君主”的名义联络内蒙地区的王公,煽动他们率众叛乱,脱离中国。
然而,东北军区对蒙叛乱反应迅速,用兵果断。乌泰穷途末路,在“十八罗汉”等亲兵护卫下,放弃王府,连夜逃往索伦山。随后,黑龙江省驻军攻破拉什敏珠尔的镇国公府,拉什敏珠尔下令“自行焚毁”公府,在混乱中带少部分亲随败逃海拉尔。
东北军区部队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大小战斗三十余次,彻底平定了乌泰、拉什敏珠尔的“独立”动乱。击毙叛匪七百五十七人,击伤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五百余杆,有力地打击了分裂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同时,东北军区剿匪部队借此机会,取得了增兵内蒙的名义和事实,开始从东面向外蒙逼近。但困难还是很大的,姚雨平电示中央:“购备粮台筹款非易,不得不暂从缓办,仍望激励将士严防勿懈。且蒙地环境恶劣,蒙边一带地极寥阔,我军向未经过,所有该山川形势以及便于攻守各要隘均属茫然,难期致胜,请由中央函致测量局,速将前测该处地图检发若干份从速寄来,以便考察攻守之地点。另外蒙叛军大部为骑兵,行动快速。我军出探搜索及传达命令,以及抄袭御敌迅速,非有得力马队,万难取胜。”
根据蒙古地区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用兵作战利于骑兵,不利于步兵。外蒙叛军行动快速,这就多少弥补了其数量不足和组织不严的弱点。政府军的装备虽优于叛军,但多数是步兵,行动缓慢,以致外蒙叛军向内蒙进犯,政府军经常受到袭击。
当一地吃紧时,增援部队往往缓不济急,以致遭到不少损失。只有就地招募和改编部队,组建骑兵营、团,并从后方增调骑兵部队,从而大大改善部队的机动能力,才能进军外蒙,与叛军作战。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蒙匪作战的经验和不足,陆军部特发电令,召吴俊升、万福麟等军官进京汇报,并将进行表彰嘉奖。
同时,陆军部又作出了一连串的军事部署,以防备外蒙叛匪窜犯。热河、察哈尔、山西、绥远等地的驻军开始进行集结并开赴各军事要点。总计共有官兵三万九千九百余人,大炮八十六门,机关枪一百四十八挺。
另外,大批援军也得到命令,开始向滂江(今内蒙苏尼特右旗东二十五公里)、拜申图(今内蒙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北三十公里)、大佘太诸要隘开进。
西北军区司令黎元洪也得到命令,开始向新疆等地增调兵力,并加紧梳理前清原驻疆部队,做反攻科布多的准备,从西面威胁外蒙。
俄国策动外蒙各地叛乱,唐努乌梁海是唯一例外,原因是它决定直接加以霸占。当时,廓索维慈在北京俄使馆找到早年档案一件,报告俄政府,捕风捉影地把它作为唐努乌梁海归属俄国的根据。沙皇尼古拉二世批道:“我完全同意驻北京代办的意见。从讨论乌梁海地区问题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更积极解决此事,否则我们在中国边界上就得不到什么利益。”
沙俄惯于乘人之危,趁火打劫,鲸吞邻国领土。尼古拉二世这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老祖宗亚历山大二世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困难处境,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中国领土的历史。现在又决定如法炮制,夺取唐努乌梁海,硬把它与外蒙分开,置于沙俄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列入俄国的版图。
俄国唆使外蒙宣布独立后,便向共和国政府发出照会,表示可以充当中蒙之间的调停人,“目的在于缔结一项保证蒙古自治的中蒙条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中国承诺不在蒙古驻扎军队,不以汉人开垦蒙地,不在蒙古设置中国行政机构;蒙古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允许在外蒙驻派官员。
除此以外,俄国还提出中国政府在蒙古采取的措施,应与它磋商,并由驻库伦俄领事监督双方遵守条约的情况。俄国还要求中国政府同意它取得修筑蒙古铁路的优先权,建造库伦到俄国境内的铁路。
而共和国政府表现得很强硬,国务卿陈文强郑重通知俄国公使:内外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涉事务皆属中国内政,中国如何处理,与外国无关。
眼见着中国政府调兵遣将,作出武力解决外蒙独立事件的姿态。俄外部又警告中国驻俄代表,如中国进兵外蒙,俄当干涉,两国恐必启衅。 ↑返回顶部↑
此时,政府军的大部队终于赶到了洮南县。吴俊升的人马气势又盛,再次向叛军发起了进攻。此时叛匪军心已乱,士气衰弱,只是胡乱抵挡了一阵,乱放几枪,拔腿又跑。
乌泰的叛军败进葛根庙,想凭借镇中心葛根大庙高墙瓦寺之险,抵挡官军几日,以为喘息之机。于是三路兵马拼凑了一千余众,负隅顽抗。
葛根庙是内蒙中部的大镇,庙宇鳞次栉比,人烟密集,市井繁华。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农牧商业中心。当时居民就达十万多人。再加上札、镇两旗迁入的难民四万余人,搭起的“天幕”和蒙古包连接起来绵延数里,拥挤不堪。
葛根庙又是乌泰“独立”动乱的总指挥部和大本营。各寺庙的喇嘛们天天烧香唪经,迎神送鬼,祈祷上苍,保佑乌泰的“独立”之举成功。在这喧嚣声中,迎来了屡战屡败的溃逃者,各寺庙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第六世葛根“元帅”下子道“法旨”,说有外蒙古活佛的援军,能得到武器弹药等等。他要求大家镇静,拼死抵抗。其实,大家都看到,这个年仅十七岁的活佛“元帅”惊慌失措的样子比谁都厉害。
乌泰败进葛根庙的第二天,吴俊升率领轻骑三营便追击而至。在查看了葛根庙的地势地形后,觉得易守难攻,倘若硬攻,必然有很大伤亡,于是只虚围镇子,等待步兵和炮兵的到来。
两天之后,步、炮六营士兵赶到,总攻的时机到了。
炮兵在葛根庙南南盂西哈达山顶上架起大炮,瞄准了葛根大庙叛军司令部,又命万福麟率骑兵于南门待命,总攻打响后,即率马队冲入,然后由石得山率步兵跟进。
炮兵营营长李志信,将炮位再三校正后,开炮轰击。第一炮就落在庙院中心,惊得叛军乱成一团,纷纷躲进庙内。这些叛军没有作战经验,炮击时,越往屋里躲越危险,应该在空阔地上趴伏,伺机滚进弹坑才保安全。
炮弹接二连三地飞来,几炮便把大殿西角炸塌,殿脊上铜顶被震落在地。这被活佛、喇嘛们视为“不祥之兆”。此时,“法旨”、“佛咒”完全失灵了,动乱者从“元帅”、“统领”到众蒙古兵丁都知道大势已去。乌泰、硕代等叛军首领胆颤心寒,凿开大庙后墙,狼狈逃窜,向札萨克图王府逃命而去。
等万福麟得到命令,率马队向镇内冲击时,防守南门的叛军早已望风而逃,一路没有遇到抵抗便杀进葛根庙。见乌泰已经潜逃,又马不停蹄,直追而去,一直追击到归流河南岸方停止前进。
乌泰逃到王府,才略有喘息之机。检视人马,所剩不过三百骑,轻重伤者又将近一小半。而外蒙古的援军仍然未到,又获悉从黑龙江省又有一支官军开来,将与吴俊升部合攻王府。最要命的是嘎钦已被官军占领,逃往外蒙古的退路已被切断,真是穷途末路。
……………
中国革命发生后,俄国就有意与日本合作,共同出兵占领中国东三省。由于英、美等国坚决主张列强对华一致行动,俄国考虑欧洲局势更为紧要,不愿在中国问题上与英、美对立,便又向日本政府提议由日本带头共同瓜分东三省。
而日本重视与英国的同盟关系,也不愿开罪英国,予以拒绝。沙皇政府迫不及待,一手导演外蒙“独立”之后,又唆使哲布尊丹巴以“蒙古君主”的名义联络内蒙地区的王公,煽动他们率众叛乱,脱离中国。
然而,东北军区对蒙叛乱反应迅速,用兵果断。乌泰穷途末路,在“十八罗汉”等亲兵护卫下,放弃王府,连夜逃往索伦山。随后,黑龙江省驻军攻破拉什敏珠尔的镇国公府,拉什敏珠尔下令“自行焚毁”公府,在混乱中带少部分亲随败逃海拉尔。
东北军区部队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大小战斗三十余次,彻底平定了乌泰、拉什敏珠尔的“独立”动乱。击毙叛匪七百五十七人,击伤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五百余杆,有力地打击了分裂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同时,东北军区剿匪部队借此机会,取得了增兵内蒙的名义和事实,开始从东面向外蒙逼近。但困难还是很大的,姚雨平电示中央:“购备粮台筹款非易,不得不暂从缓办,仍望激励将士严防勿懈。且蒙地环境恶劣,蒙边一带地极寥阔,我军向未经过,所有该山川形势以及便于攻守各要隘均属茫然,难期致胜,请由中央函致测量局,速将前测该处地图检发若干份从速寄来,以便考察攻守之地点。另外蒙叛军大部为骑兵,行动快速。我军出探搜索及传达命令,以及抄袭御敌迅速,非有得力马队,万难取胜。”
根据蒙古地区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用兵作战利于骑兵,不利于步兵。外蒙叛军行动快速,这就多少弥补了其数量不足和组织不严的弱点。政府军的装备虽优于叛军,但多数是步兵,行动缓慢,以致外蒙叛军向内蒙进犯,政府军经常受到袭击。
当一地吃紧时,增援部队往往缓不济急,以致遭到不少损失。只有就地招募和改编部队,组建骑兵营、团,并从后方增调骑兵部队,从而大大改善部队的机动能力,才能进军外蒙,与叛军作战。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蒙匪作战的经验和不足,陆军部特发电令,召吴俊升、万福麟等军官进京汇报,并将进行表彰嘉奖。
同时,陆军部又作出了一连串的军事部署,以防备外蒙叛匪窜犯。热河、察哈尔、山西、绥远等地的驻军开始进行集结并开赴各军事要点。总计共有官兵三万九千九百余人,大炮八十六门,机关枪一百四十八挺。
另外,大批援军也得到命令,开始向滂江(今内蒙苏尼特右旗东二十五公里)、拜申图(今内蒙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北三十公里)、大佘太诸要隘开进。
西北军区司令黎元洪也得到命令,开始向新疆等地增调兵力,并加紧梳理前清原驻疆部队,做反攻科布多的准备,从西面威胁外蒙。
俄国策动外蒙各地叛乱,唐努乌梁海是唯一例外,原因是它决定直接加以霸占。当时,廓索维慈在北京俄使馆找到早年档案一件,报告俄政府,捕风捉影地把它作为唐努乌梁海归属俄国的根据。沙皇尼古拉二世批道:“我完全同意驻北京代办的意见。从讨论乌梁海地区问题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更积极解决此事,否则我们在中国边界上就得不到什么利益。”
沙俄惯于乘人之危,趁火打劫,鲸吞邻国领土。尼古拉二世这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老祖宗亚历山大二世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困难处境,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中国领土的历史。现在又决定如法炮制,夺取唐努乌梁海,硬把它与外蒙分开,置于沙俄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列入俄国的版图。
俄国唆使外蒙宣布独立后,便向共和国政府发出照会,表示可以充当中蒙之间的调停人,“目的在于缔结一项保证蒙古自治的中蒙条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中国承诺不在蒙古驻扎军队,不以汉人开垦蒙地,不在蒙古设置中国行政机构;蒙古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允许在外蒙驻派官员。
除此以外,俄国还提出中国政府在蒙古采取的措施,应与它磋商,并由驻库伦俄领事监督双方遵守条约的情况。俄国还要求中国政府同意它取得修筑蒙古铁路的优先权,建造库伦到俄国境内的铁路。
而共和国政府表现得很强硬,国务卿陈文强郑重通知俄国公使:内外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涉事务皆属中国内政,中国如何处理,与外国无关。
眼见着中国政府调兵遣将,作出武力解决外蒙独立事件的姿态。俄外部又警告中国驻俄代表,如中国进兵外蒙,俄当干涉,两国恐必启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