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11节(2 / 4)
那些精心炮制的假新闻统一口径,说中国财长甄嘉廉夫妇在得省慰问华人华侨时, 已经确定要马上回国述职, 不能亲自接见并表彰杜小姐, 不想因缘际会,与正在得省度假的杜小姐邂逅相逢, 便与她进行亲切友好的会面, 向她颁发了领袖夫妇的一切表彰细节。
源自于中国人的中西虚假新闻,尤其渲染“杜小姐”与甄夫人私交甚笃, 说甄夫人一手承办起来的黟山工艺品厂, 作为驰名中外的慈善性质的女工工厂, 从筹建之初就离不开杜小姐的鼎力支持, 至今在黟山工艺品厂的门前, 还挂着杜小姐的墨宝……不少报道针对这次会面发表社评, 说韩领袖非常重视培养爱护人材,领袖夫人也热衷于妇女平权运动,有意在杜小姐学成归国后,援杜小姐为应天监察委员会委员,使其有广阔的舞台展示她的天赋才能,继而引领新时代青年走上昂扬奋斗的道路……
所谓做戏就要做全套,关于甄嘉廉夫妇亲切会见杜小姐的报道,多半会出现他们友好交谈的照片,却都无杜小姐的正面照片,只有侧面或背面的影像,应天政府的所有官媒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杜小姐做事高调但为人低调,不欲使民众和读者过分关注她的个人,因而避免私人形象的过度曝光。
向来对官方人士敬而远之,一直以独立学者形象出现的易先生,在美接受政府高官的高调表彰,这一“新闻”通过政府官媒的过度宣传,加上美国本邦媒体的热情转载,一经众口似乎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了。
珍卿在假新闻的记者中,发现了曾有一面之缘的人,就是去年她大办画展并兴慈善后,曾经招待过的众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之人——一个叫罗笛的新闻系毕业生,他当时问珍卿是否想过把画款捐给政府,让政府购买军备物资以御外敌,珍卿找了借口结束跟他的会面。锦添表哥说此人已被应天政府的喉舌报纸录取,从现在情况看,此人成了“政府喉舌”的驻美记者。
珍卿也是被气笑了,听锦添表哥转述罗笛同学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不是啥省油的灯,没想到此人竟敢如此兴风作浪,理直气壮地行无耻之事。
通过国内外亲友的信件电报,珍卿知道现在舆论都快炸锅了,连她的一些忠实拥趸都快乱营,有不明就里轻易信以为真者,说她不该抛却独立学者、民族斗士的超然地位,转而谄媚独、裁政府甚至与其媾和,也有人说若连易先生都要当官,他们也该对应天政府刮目相看。还有一些明察秋毫的读者朋友,直斥甄嘉廉夫妇指使记者造假,明明不曾与易宣元先生会面,却无中生有说见易先生,污蔑易宣元先生与他们同流合污。
但疾辞批评珍卿的人几乎没有,似乎珍卿再一次名利双收了。但珍卿和三哥都明白,若他们对这次的假新闻装聋作哑,默认应天政府对她名誉的利用,他们以后就敢于为所欲为了。
但现实的阻滞并不小。他们先是收到甄嘉廉先生的来信——是写给三哥与珍卿两人的,详情痛陈有关部门的新闻造假,连甄太太竟也掺和了一脚。甄嘉廉也算是留洋派的绅士,并且与从商的陆三哥早有私交,那年三哥被阎崇礼等阴谋陷害,说起来甄嘉廉先生也曾出力营救。
甄嘉廉先生的意思很明确,既然错误已经铸成,请三哥和珍卿暂时忍纳这一回。毕竟,一旦谎言被珍卿这当事人戳破,恐怕全国的舆情都会沸腾,政府的公信力又会面临重击,中国人说不好会闹出一个国际笑柄。所以请珍卿二人看甄先生的面子,看他们很多共同好友的面子上,暂时不要戳破这些谎言的泡沫,不要使有辱国体国格的事情发生。
而且,甄嘉廉先生再三向他们保证,他会联合众人向领袖和夫人进谏,务必严惩此番炮制假新闻的系列人员,保证针对珍卿的同类事件不会再发生。
珍卿的亲师姐李娟也身涉其中,因为她丈夫是政府的财政次长,是甄嘉廉先生的直系下属。所以韩姐夫不便在电报中明言的话,就借娟娟姐拉家常的话表达,总而言之就是叫她忍了这一回,一定会严惩相关人员给她交代。
还有已经赋闲在海宁做寓公的明戈青先生,平京大学校长兼中华研究院总办理郑余周先生,无数虽然爱国但与政府有瓜葛的先生,都辗转向珍卿表达意思,劝她务必以大局为重,万万不要冲动行事。
还有一开始劝她接受表彰的孙离叔叔,很惭愧地说他实在没有想到,政府公人竟有这等恶佞的人,肆意弄虚作假来辖制不想配合政府的名人,他在信中一直跟珍卿道歉,但最终也希望珍卿隐忍这一回,特在信尾写了两遍“大局为重”。
珍卿被这些人的劝阻之言,弄得好端端地有点抑郁了。也许,炮制假新闻的人所以有恃无恐,就是笃定了会有这么多人,在事情发生后会力劝珍卿“以大局为重”吧。不得不说,那些下三烂的人很会揣摩人心。
而三哥真的很为难,公然跟政府的人撕破脸,他们国内的亲朋好友处境会很尴尬。而且他们以后还要回国,没到绝境处先不必把事情做绝。
然而借珍卿姓名炮制虚假新闻,还传得海内外人人尽知,只为了给政府和领袖装点门面,一旦姑息容忍了这头一回,以后就留下无穷不尽的后患。
珍卿和三哥意见是一致的,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但是反击的方法必须是克制而有力的。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在眼前,其他劝阻者都是给他们发电报,并未详细述及假新闻的黑慕,而甄嘉廉先生离开美国前写的信,特意托人转交给三哥和珍卿,还有身在美国的孙离叔叔写的信,都表达了对假新闻炮制者的厌恶,只要将这两封“政府官员”的亲笔信公诸报端,并注明写信人和收信人,珍卿和三哥一点多余的心都不必操了。
可是一旦如此,就把甄嘉廉先生得罪死了,连珍卿的韩姐夫夹在中间恐也无地自容,珍卿想到娟娟姐就更加不忍。而且孙离叔叔对她真的不错,若狠心置他于口诛笔伐之境地,恐怕将来是难以见面了。
可是就如此被人愚弄吗?珍卿还是觉得,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还有一个多星期她的休假就要结束,得趁着春季课程和夏季课程搬回波城。当她慢慢地收拾行李时,发现半年休假期间作的画,铅笔素描非常,完成的只有五幅中幅画,还有两幅没有上完颜色的。珍卿所画的不管人景物,都是典型的纽约省的冬季景象,她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三哥被他一点就明白了。
易先生接受应天政府的公开表彰,并可能在毕业后出任监察委员之事,在国内还是持续发酵的热点,各种各样的声音分裂着珍卿的拥趸们。从新闻出来已经争持半个月,说什么的人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喊话易先生,不管新闻里的事是否属实,都请易先生亲自予以证明或澄清。
珍卿和三哥请来本省的华侨领头羊——一直对珍卿各种事业极为热心的上官先生,如此这般说明情况,请他帮她一个大忙。这一天,上官先生兴匆匆来到达斯小镇,带走了珍卿在纽约省度假的画作——包括还未放大的素描习作,还有珍卿为画作量身定制的小作文,以及珍卿歌颂本省人情风物的文章,匆匆离开了达斯小镇,前往省会纽约市动员人力,帮珍卿办一场小型的画展,画展一定要大作广告,声势能搞多大就搞多大。
珍卿碍于太多先生的劝阻,想说点话却似被无形的力量堵嘴,这是她尚可以冷静应对的事,但心情难免有一点不快。想到在波城的住址完全曝光,她跟三哥若提前回去,恐怕迎接他们的是四面八方的访客,没完没了的信息轰炸,恐怕也不能安心准备毕业口试。
所以,珍卿一面打电话给表哥和怡民等,请他们帮忙另找一处房子,回去时就不必去米勒太太家。他们一面也在等舆论有转机,才慢慢地回转波士顿。
正巧这个时候,邻居巴瑞尔家向他们发出邀请,说请他们一起去蒙突克海边玩一玩。蒙托克是离达斯镇四小时车程的海滨。
珍卿本来觉得犯不上折腾,三哥说他们这里的住址,明摆着已经暴露在有心人眼中,未免再有不速之客造访,他们离开前去海边散散心也好。
如此,两人跟着巴瑞尔一家来到海边。本省三月的天气算不上温暖,但天气晴朗的白天气温不错,到海边除了晒太阳、冲浪、海泳,也吃一些平常就吃的海鲜。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项目了。
而珍卿热衷于捡拾贝壳,并跟巴瑞尔家的小男孩萨姆,讲那些白色的蛤贝以后可作颜料,萨姆听得感兴趣极了,还发愿要将来要去中国探险。
有三天温度飙到七十华氏度时,三哥就要求珍卿下水游一游海泳。三哥有一个别名叫“竞存”,他不时会露出“适者生存”的思想。三哥跟珍卿认真地说,她至少应该有在海里游泳的经历。 ↑返回顶部↑
源自于中国人的中西虚假新闻,尤其渲染“杜小姐”与甄夫人私交甚笃, 说甄夫人一手承办起来的黟山工艺品厂, 作为驰名中外的慈善性质的女工工厂, 从筹建之初就离不开杜小姐的鼎力支持, 至今在黟山工艺品厂的门前, 还挂着杜小姐的墨宝……不少报道针对这次会面发表社评, 说韩领袖非常重视培养爱护人材,领袖夫人也热衷于妇女平权运动,有意在杜小姐学成归国后,援杜小姐为应天监察委员会委员,使其有广阔的舞台展示她的天赋才能,继而引领新时代青年走上昂扬奋斗的道路……
所谓做戏就要做全套,关于甄嘉廉夫妇亲切会见杜小姐的报道,多半会出现他们友好交谈的照片,却都无杜小姐的正面照片,只有侧面或背面的影像,应天政府的所有官媒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杜小姐做事高调但为人低调,不欲使民众和读者过分关注她的个人,因而避免私人形象的过度曝光。
向来对官方人士敬而远之,一直以独立学者形象出现的易先生,在美接受政府高官的高调表彰,这一“新闻”通过政府官媒的过度宣传,加上美国本邦媒体的热情转载,一经众口似乎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了。
珍卿在假新闻的记者中,发现了曾有一面之缘的人,就是去年她大办画展并兴慈善后,曾经招待过的众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之人——一个叫罗笛的新闻系毕业生,他当时问珍卿是否想过把画款捐给政府,让政府购买军备物资以御外敌,珍卿找了借口结束跟他的会面。锦添表哥说此人已被应天政府的喉舌报纸录取,从现在情况看,此人成了“政府喉舌”的驻美记者。
珍卿也是被气笑了,听锦添表哥转述罗笛同学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不是啥省油的灯,没想到此人竟敢如此兴风作浪,理直气壮地行无耻之事。
通过国内外亲友的信件电报,珍卿知道现在舆论都快炸锅了,连她的一些忠实拥趸都快乱营,有不明就里轻易信以为真者,说她不该抛却独立学者、民族斗士的超然地位,转而谄媚独、裁政府甚至与其媾和,也有人说若连易先生都要当官,他们也该对应天政府刮目相看。还有一些明察秋毫的读者朋友,直斥甄嘉廉夫妇指使记者造假,明明不曾与易宣元先生会面,却无中生有说见易先生,污蔑易宣元先生与他们同流合污。
但疾辞批评珍卿的人几乎没有,似乎珍卿再一次名利双收了。但珍卿和三哥都明白,若他们对这次的假新闻装聋作哑,默认应天政府对她名誉的利用,他们以后就敢于为所欲为了。
但现实的阻滞并不小。他们先是收到甄嘉廉先生的来信——是写给三哥与珍卿两人的,详情痛陈有关部门的新闻造假,连甄太太竟也掺和了一脚。甄嘉廉也算是留洋派的绅士,并且与从商的陆三哥早有私交,那年三哥被阎崇礼等阴谋陷害,说起来甄嘉廉先生也曾出力营救。
甄嘉廉先生的意思很明确,既然错误已经铸成,请三哥和珍卿暂时忍纳这一回。毕竟,一旦谎言被珍卿这当事人戳破,恐怕全国的舆情都会沸腾,政府的公信力又会面临重击,中国人说不好会闹出一个国际笑柄。所以请珍卿二人看甄先生的面子,看他们很多共同好友的面子上,暂时不要戳破这些谎言的泡沫,不要使有辱国体国格的事情发生。
而且,甄嘉廉先生再三向他们保证,他会联合众人向领袖和夫人进谏,务必严惩此番炮制假新闻的系列人员,保证针对珍卿的同类事件不会再发生。
珍卿的亲师姐李娟也身涉其中,因为她丈夫是政府的财政次长,是甄嘉廉先生的直系下属。所以韩姐夫不便在电报中明言的话,就借娟娟姐拉家常的话表达,总而言之就是叫她忍了这一回,一定会严惩相关人员给她交代。
还有已经赋闲在海宁做寓公的明戈青先生,平京大学校长兼中华研究院总办理郑余周先生,无数虽然爱国但与政府有瓜葛的先生,都辗转向珍卿表达意思,劝她务必以大局为重,万万不要冲动行事。
还有一开始劝她接受表彰的孙离叔叔,很惭愧地说他实在没有想到,政府公人竟有这等恶佞的人,肆意弄虚作假来辖制不想配合政府的名人,他在信中一直跟珍卿道歉,但最终也希望珍卿隐忍这一回,特在信尾写了两遍“大局为重”。
珍卿被这些人的劝阻之言,弄得好端端地有点抑郁了。也许,炮制假新闻的人所以有恃无恐,就是笃定了会有这么多人,在事情发生后会力劝珍卿“以大局为重”吧。不得不说,那些下三烂的人很会揣摩人心。
而三哥真的很为难,公然跟政府的人撕破脸,他们国内的亲朋好友处境会很尴尬。而且他们以后还要回国,没到绝境处先不必把事情做绝。
然而借珍卿姓名炮制虚假新闻,还传得海内外人人尽知,只为了给政府和领袖装点门面,一旦姑息容忍了这头一回,以后就留下无穷不尽的后患。
珍卿和三哥意见是一致的,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但是反击的方法必须是克制而有力的。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在眼前,其他劝阻者都是给他们发电报,并未详细述及假新闻的黑慕,而甄嘉廉先生离开美国前写的信,特意托人转交给三哥和珍卿,还有身在美国的孙离叔叔写的信,都表达了对假新闻炮制者的厌恶,只要将这两封“政府官员”的亲笔信公诸报端,并注明写信人和收信人,珍卿和三哥一点多余的心都不必操了。
可是一旦如此,就把甄嘉廉先生得罪死了,连珍卿的韩姐夫夹在中间恐也无地自容,珍卿想到娟娟姐就更加不忍。而且孙离叔叔对她真的不错,若狠心置他于口诛笔伐之境地,恐怕将来是难以见面了。
可是就如此被人愚弄吗?珍卿还是觉得,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还有一个多星期她的休假就要结束,得趁着春季课程和夏季课程搬回波城。当她慢慢地收拾行李时,发现半年休假期间作的画,铅笔素描非常,完成的只有五幅中幅画,还有两幅没有上完颜色的。珍卿所画的不管人景物,都是典型的纽约省的冬季景象,她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三哥被他一点就明白了。
易先生接受应天政府的公开表彰,并可能在毕业后出任监察委员之事,在国内还是持续发酵的热点,各种各样的声音分裂着珍卿的拥趸们。从新闻出来已经争持半个月,说什么的人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喊话易先生,不管新闻里的事是否属实,都请易先生亲自予以证明或澄清。
珍卿和三哥请来本省的华侨领头羊——一直对珍卿各种事业极为热心的上官先生,如此这般说明情况,请他帮她一个大忙。这一天,上官先生兴匆匆来到达斯小镇,带走了珍卿在纽约省度假的画作——包括还未放大的素描习作,还有珍卿为画作量身定制的小作文,以及珍卿歌颂本省人情风物的文章,匆匆离开了达斯小镇,前往省会纽约市动员人力,帮珍卿办一场小型的画展,画展一定要大作广告,声势能搞多大就搞多大。
珍卿碍于太多先生的劝阻,想说点话却似被无形的力量堵嘴,这是她尚可以冷静应对的事,但心情难免有一点不快。想到在波城的住址完全曝光,她跟三哥若提前回去,恐怕迎接他们的是四面八方的访客,没完没了的信息轰炸,恐怕也不能安心准备毕业口试。
所以,珍卿一面打电话给表哥和怡民等,请他们帮忙另找一处房子,回去时就不必去米勒太太家。他们一面也在等舆论有转机,才慢慢地回转波士顿。
正巧这个时候,邻居巴瑞尔家向他们发出邀请,说请他们一起去蒙突克海边玩一玩。蒙托克是离达斯镇四小时车程的海滨。
珍卿本来觉得犯不上折腾,三哥说他们这里的住址,明摆着已经暴露在有心人眼中,未免再有不速之客造访,他们离开前去海边散散心也好。
如此,两人跟着巴瑞尔一家来到海边。本省三月的天气算不上温暖,但天气晴朗的白天气温不错,到海边除了晒太阳、冲浪、海泳,也吃一些平常就吃的海鲜。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项目了。
而珍卿热衷于捡拾贝壳,并跟巴瑞尔家的小男孩萨姆,讲那些白色的蛤贝以后可作颜料,萨姆听得感兴趣极了,还发愿要将来要去中国探险。
有三天温度飙到七十华氏度时,三哥就要求珍卿下水游一游海泳。三哥有一个别名叫“竞存”,他不时会露出“适者生存”的思想。三哥跟珍卿认真地说,她至少应该有在海里游泳的经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