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节(1 / 4)
果然,复试那日,石喻早早起身,探头往东院那里看了一眼,见石咏的寝居还未亮灯,于是轻手轻脚地梳洗停当,带上一切必要的用具,只带了长随石海一人,便往宫中去了。
于此同时,石咏正在被他屋里的那几件文物笑话。“咏哥儿真是杞人忧天,喻哥儿都这么大了,你让他自己去么!”一捧雪自从上回立下“大功”之后,着实开朗自信得多了。
“这不……不是担心喻哥儿睡过了头么!”石咏早先是没点灯,自己偷偷起来,见石喻的房间里已经掌了灯,这才放心溜回东院去的。
“所以你说说看,是喻哥儿不能自立,还是你这个做大哥的心思太多,总想着为弟弟遮风避雨?”武皇的宝镜毫不客气地批评石咏。
“是,您说得对!”石咏老老实实地做自我批评。多年来习惯照顾这个弟弟,可是现在再一想石喻早已不再是当初总是依赖在他身边的那个五六岁的孩子了。如今这个少年已经有与他一样宽阔的肩膀,是时候站出来自己去承担风雨了。
果然,这次复试极重字体与书法。而石喻的字体从石咏这里一脉相承,卷面看上去极其舒服,果不其然被评了一个“一等”,定于四月末参加殿试。
四月末,殿试应期在宫中举行。殿试的题目则是一道时务策,按制应由钦点的读卷大臣各自拟出题目,承与皇帝,钦定圈出。
读卷大臣中有两名在南书房当差的,在殿试之前几日,石咏便百般避着他们,免得交道打多了被人闲话。这两位与石咏都相熟,也知道石咏避开的原因,于是找了个机会前来打趣:“茂行不必避着我们,我们也没啥好透露的——今年的卷子,根本是圣上亲自出题。”
石咏:?
殿试出题,一向都是大臣服其劳,皇上只需圈选就行,没想到雍正选择了亲力亲为。不过,殿试本来名义上便是天子亲试,皇帝才是主考。雍正这么做才是正理。
“许是去年恩科的试题皇上没曾完全满意吧!”两位读卷大臣虽然嘴上这么说,面上都是笑嘻嘻,一派轻松的模样。
石咏听说此事,大概便知今年殿试试题一定不简单,且会紧紧贴合实务。这对石喻而言恰恰是有利的。
殿试这日,石咏依旧没有亲自去送石喻,只在弟弟出门之前勉励了一番,嘱他轻松上阵,尽量发挥。石喻受教,挥别母亲与兄长,仅带着长随石海进宫去。
这日天气晴好,殿试考试的地点在太和殿东西阁阶下。石咏在南书房走动,原本离太和殿有点儿距离。因此在南书房办差的时候石咏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不晓得太和殿那边殿试进行得怎么样了。
原本在南书房与大臣们议事的雍正,抬头看了看屋角的座钟,便带着几名读卷大臣出了南书房,想必是往太和殿过去,检视殿试贡生们答卷的情形去了。留下石咏在南书房,与张廷玉两人相对而坐。张廷玉便冲石咏诡笑一回,石咏登时生出些不善的预感。
过了大半个时辰,雍正带同几名读卷大臣,一面谈谈说说,一面进来。石咏听这几人谈得颇为热烈。雍正迈进南书房的时候,还不忘了嘱咐这几名臣子:“读卷时切记要看一看会试时史论与时务策的答卷,将成绩最好的几人会试时的卷子一起调出来,朕要亲自过目。”
他一踏进南书房便瞥见石咏,登时横挑鼻子竖挑眼,道:“石咏啊石咏,你能教出这样一个弟弟,本人底子应该也是不差的,怎么就这么懒怠读书,蹉跎岁月,荒废了学业呢?”
听见这话,石咏总算明白张廷玉适才为何那样笑了。他被雍正这样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一个字也反驳不得,只能老老实实地认错:“是臣的不是,臣已经知道错了!”
雍正也是一时有感而发,他十几年前就已经知道石咏,石家是什么个家境情形他心中尽知,知道石咏能教养出这样一个堂弟已是不易,实在不应苛求。他刚才那样苛刻,不过是惋惜罢了。此刻见到石咏认错认得顺溜无比,心里一股子气儿登时平了,道:“也罢了,日后要勤勉当差,知道了吗?”
石咏老老实实地应了,再次退到屋角去,老老实实地提笔,准备记录南书房君臣议政的结果。他身旁几名臣子莫不面带羡慕望着他,知道以雍正的脾气,越是这样严苛,其实越是亲近关爱。不少人都认定,石家日后怕会是兄弟二人同朝为官的局面,日后瓜尔佳氏除了忠勇伯府本支以外,这一旁支眼看着也崛起了。
殿试翌日,读卷大臣们便聚在文华殿批阅殿试试卷,试卷批阅共需三日,三日之后读卷大臣们选出前十名,呈递雍正帝亲自阅卷,圈定名次,并引见这十人。有个说法管这一回的引见叫做“小传胪”。
石喻此时已经与应试所有的考生们一道,候在太和殿外。经历过会试三场、复试,以及四日前的殿试,考生们已经彼此熟稔。
石喻身边,都是会试时名次靠前的考生。他左手边是内阁大学士张廷玉的族弟张廷珩,右手边则是石喻中举那一科的解元刘南山。这位也颇为传奇,他与石喻一样,中举之后没有于次年参加会试,而是回乡务农,沉淀了几年,才出来参加会试。
石喻与刘南山在殿试之后交流过几回,知道这一位对于土地与农耕之事非常熟悉,且于赋税财政上有独到的见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偏生士子们大多看不起草根出身的刘南山,甚至有人私下里以“泥腿子”代称。贡士里只有石喻与刘南山因为同乡加同科的情谊,很是谈得来。
一时“小传胪”开始,石喻等人只听唱名的声音悠扬:“甲辰年会试正科贡士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汪由敦、于振、戴瀚、张廷珩、杨炳、石喻、刘南山,进殿!”
第387章
在宣殿试最优的十人进太和殿之前, 雍正与所有的读卷大臣已经将这十人会试应试的试卷全部调出,众人合议, 将这几人答卷的长处与短板尽数讨论过。但是最终名次还需雍正本人决定。
石喻等十人进了太和殿, 依此前唱名的顺序列队, 石喻与刘南山两人便列在两队末尾。待行礼平身之后, 这十人都屏声静气,垂首肃立,静候雍正发问。
“谁是刘南山?”御座上传来一声。
众人都有耸动, 谁也没想到, 皇上头一个发问的,竟然就是看起来最平平无奇的刘南山。 ↑返回顶部↑
于此同时,石咏正在被他屋里的那几件文物笑话。“咏哥儿真是杞人忧天,喻哥儿都这么大了,你让他自己去么!”一捧雪自从上回立下“大功”之后,着实开朗自信得多了。
“这不……不是担心喻哥儿睡过了头么!”石咏早先是没点灯,自己偷偷起来,见石喻的房间里已经掌了灯,这才放心溜回东院去的。
“所以你说说看,是喻哥儿不能自立,还是你这个做大哥的心思太多,总想着为弟弟遮风避雨?”武皇的宝镜毫不客气地批评石咏。
“是,您说得对!”石咏老老实实地做自我批评。多年来习惯照顾这个弟弟,可是现在再一想石喻早已不再是当初总是依赖在他身边的那个五六岁的孩子了。如今这个少年已经有与他一样宽阔的肩膀,是时候站出来自己去承担风雨了。
果然,这次复试极重字体与书法。而石喻的字体从石咏这里一脉相承,卷面看上去极其舒服,果不其然被评了一个“一等”,定于四月末参加殿试。
四月末,殿试应期在宫中举行。殿试的题目则是一道时务策,按制应由钦点的读卷大臣各自拟出题目,承与皇帝,钦定圈出。
读卷大臣中有两名在南书房当差的,在殿试之前几日,石咏便百般避着他们,免得交道打多了被人闲话。这两位与石咏都相熟,也知道石咏避开的原因,于是找了个机会前来打趣:“茂行不必避着我们,我们也没啥好透露的——今年的卷子,根本是圣上亲自出题。”
石咏:?
殿试出题,一向都是大臣服其劳,皇上只需圈选就行,没想到雍正选择了亲力亲为。不过,殿试本来名义上便是天子亲试,皇帝才是主考。雍正这么做才是正理。
“许是去年恩科的试题皇上没曾完全满意吧!”两位读卷大臣虽然嘴上这么说,面上都是笑嘻嘻,一派轻松的模样。
石咏听说此事,大概便知今年殿试试题一定不简单,且会紧紧贴合实务。这对石喻而言恰恰是有利的。
殿试这日,石咏依旧没有亲自去送石喻,只在弟弟出门之前勉励了一番,嘱他轻松上阵,尽量发挥。石喻受教,挥别母亲与兄长,仅带着长随石海进宫去。
这日天气晴好,殿试考试的地点在太和殿东西阁阶下。石咏在南书房走动,原本离太和殿有点儿距离。因此在南书房办差的时候石咏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不晓得太和殿那边殿试进行得怎么样了。
原本在南书房与大臣们议事的雍正,抬头看了看屋角的座钟,便带着几名读卷大臣出了南书房,想必是往太和殿过去,检视殿试贡生们答卷的情形去了。留下石咏在南书房,与张廷玉两人相对而坐。张廷玉便冲石咏诡笑一回,石咏登时生出些不善的预感。
过了大半个时辰,雍正带同几名读卷大臣,一面谈谈说说,一面进来。石咏听这几人谈得颇为热烈。雍正迈进南书房的时候,还不忘了嘱咐这几名臣子:“读卷时切记要看一看会试时史论与时务策的答卷,将成绩最好的几人会试时的卷子一起调出来,朕要亲自过目。”
他一踏进南书房便瞥见石咏,登时横挑鼻子竖挑眼,道:“石咏啊石咏,你能教出这样一个弟弟,本人底子应该也是不差的,怎么就这么懒怠读书,蹉跎岁月,荒废了学业呢?”
听见这话,石咏总算明白张廷玉适才为何那样笑了。他被雍正这样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一个字也反驳不得,只能老老实实地认错:“是臣的不是,臣已经知道错了!”
雍正也是一时有感而发,他十几年前就已经知道石咏,石家是什么个家境情形他心中尽知,知道石咏能教养出这样一个堂弟已是不易,实在不应苛求。他刚才那样苛刻,不过是惋惜罢了。此刻见到石咏认错认得顺溜无比,心里一股子气儿登时平了,道:“也罢了,日后要勤勉当差,知道了吗?”
石咏老老实实地应了,再次退到屋角去,老老实实地提笔,准备记录南书房君臣议政的结果。他身旁几名臣子莫不面带羡慕望着他,知道以雍正的脾气,越是这样严苛,其实越是亲近关爱。不少人都认定,石家日后怕会是兄弟二人同朝为官的局面,日后瓜尔佳氏除了忠勇伯府本支以外,这一旁支眼看着也崛起了。
殿试翌日,读卷大臣们便聚在文华殿批阅殿试试卷,试卷批阅共需三日,三日之后读卷大臣们选出前十名,呈递雍正帝亲自阅卷,圈定名次,并引见这十人。有个说法管这一回的引见叫做“小传胪”。
石喻此时已经与应试所有的考生们一道,候在太和殿外。经历过会试三场、复试,以及四日前的殿试,考生们已经彼此熟稔。
石喻身边,都是会试时名次靠前的考生。他左手边是内阁大学士张廷玉的族弟张廷珩,右手边则是石喻中举那一科的解元刘南山。这位也颇为传奇,他与石喻一样,中举之后没有于次年参加会试,而是回乡务农,沉淀了几年,才出来参加会试。
石喻与刘南山在殿试之后交流过几回,知道这一位对于土地与农耕之事非常熟悉,且于赋税财政上有独到的见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偏生士子们大多看不起草根出身的刘南山,甚至有人私下里以“泥腿子”代称。贡士里只有石喻与刘南山因为同乡加同科的情谊,很是谈得来。
一时“小传胪”开始,石喻等人只听唱名的声音悠扬:“甲辰年会试正科贡士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汪由敦、于振、戴瀚、张廷珩、杨炳、石喻、刘南山,进殿!”
第387章
在宣殿试最优的十人进太和殿之前, 雍正与所有的读卷大臣已经将这十人会试应试的试卷全部调出,众人合议, 将这几人答卷的长处与短板尽数讨论过。但是最终名次还需雍正本人决定。
石喻等十人进了太和殿, 依此前唱名的顺序列队, 石喻与刘南山两人便列在两队末尾。待行礼平身之后, 这十人都屏声静气,垂首肃立,静候雍正发问。
“谁是刘南山?”御座上传来一声。
众人都有耸动, 谁也没想到, 皇上头一个发问的,竟然就是看起来最平平无奇的刘南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