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节(1 / 4)
石咏却知道,琉璃厂古董行的规矩,货物出手,就没有“退”这个说法,铺子会随行就市,重新衡量货物的价值,决定收还是不收。那铺子的掌柜说什么“不退”,其实是觉得这几枚玉往后未必卖得上价钱,不愿以原价再往回收。
可是庆德百般恳求,就差要给石咏跪下了。石咏无奈之下,与庆德约定了,日后绝不再与“锦官坊”有什么瓜葛,他这才出面,带着庆德和那两块玉,去早先那间古董铺子,要求铺子回购那两块玉。
听说“回购”两个字,这掌柜也觉得麻烦,左推右推,就是不肯。最后石咏无法,便道:“这么着,掌柜的,我应承你一件事,以后贵铺子要是有看不准的古董,我可以过来帮着看一回。”他拍着胸脯道,“你也知道我石咏这个人,商彝周鼎,秦镜汉匜,晋书唐画,尽可以找我,宋元以下,一概不看。”
石咏就是有这等底气,越是古老,越是有灵气的古董就越是难不倒他。而琉璃厂的人也都知道他有这等底气,也知道他这一承诺千金难求,若是用在刀刃上可以为铺子赚上一大票,哪儿还敢不卖石咏这个面子?最终掌柜这边就还是松了口,将庆德那两件高仿“高古玉”给退了。
石咏从此劝庆德,不要再想着走捷径求缺,不要再花冤枉钱了。庆德想想也是,便委委屈屈地答应了。石咏又劝他最好去将“锦官坊”那两匹蜀锦也给退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去将锦官坊那里记了他名字的那本册子里的记录都划去。
庆德听得又惊又疑,圆睁着眼,半晌才说:“年……年公的铺子,应该无妨的吧!”
石咏不愿多说什么,随意耸耸肩,说:“谁知道!不过,二伯,这种事情总之能少留下痕迹是最好,如今这般便是留了把柄在人家手里,虽然不能说以后就一定会如何,但是……唉,二伯,你自己好生把握便是。”
庆德这些日子经历的起起伏伏太多了,一时没省过来,到底是存了侥幸心理,心想,他当初也不过是两千两买了两匹蜀锦而已,与旁人相比,只是块蚊子肉。就算出事,应当也连累不到他身上去,于是这便算了,闷声吃了这个亏,也没敢再与孟氏去理论。
庆德的事过去没多久,西北又传来捷报,年羹尧继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叛以后,又平定卓子山叛乱。这时年羹尧已经一家上下都是爵位,几乎封无可封。因此雍正最后决定加封年羹尧次子年富爵位。自此,年羹尧的荣宠已经达到顶峰,威震西北,声慑全境,朝野之间,无人不知其“年大将军”之名。
就在此时,石家迎回了两位久违了的朋友。
“老太医,牟大夫,别来无恙!”石咏将于老太医与牟大夫从城外迎回,由他做东,为这两位接风洗尘。同仁堂的大夫乐凤鸣与靳勤两人作陪。众人都是饶有兴致,迫切想知道这两位在西北有什么进境。
“听说尊夫人得了一对双生子,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于老太医拱着手向石咏道贺,并且诚挚地说,“每到这种时候,我们都盼着没有人需要我们那种为活人输血的急救术。”
石咏笑了,心里也颇感动。医者父母心,谁也不希望世人有病痛危难,最好什么危险都不发生。可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愈发需要他们这些丹青圣手。
“早就听说老太医与牟大夫在西北救了不少受伤的兵卒,”乐凤鸣在一旁充满尊敬地插话,“两位真是功德无量!”
于老太医登时微笑,自豪地说:“总共救下了七百零二人,幸不辱命。茂行,你给西北送去的那些橡胶管什么的总算没白费。”
听见这个数字,石咏与乐靳两人一时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乐凤鸣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对于老太医说:“太医,您可知道,茂行那间橡胶厂总共就那么一点儿材料,制出的橡胶管和针头什么的全都送去西北了,京里都没留多少。您可见茂行是多么照顾西北了!”
眼下橡胶厂的橡胶还不能自给自足,都要靠从广州进口,原材料有限,因此产量也有限。到货源不足的时候石咏将热水袋什么的一切都停了,所有材料都用来供应西北。所以这么些年,于老太医与牟大夫在工具材料上从来没犯过愁。
于老太医得意地拈着胡子,笑着对石咏道:“可是你这也没亏呀!要知道,我们在西北还有一桩发现——也是可以救命的!”
这几人来了兴趣,一起问:“究竟是什么?”
牟某便替老太医解释:“是这样的,我们在西北也是误打误撞才发现的,原来有些药物也可以像输血一样直接输入血管,这种法子只要处理得当,也一样能够救命。”
石咏一听,便知这两位研制出来的应当类似静脉注射,而且还是中药制剂的静脉注射,这是在后世也没有人说一定有十足把握的法子,而且可能会有不小的副作用。
然而在眼下这时空,给病患用药的方法尚且只有口服、外敷、泡、洗之类。反倒是于老太医这无意中的一项发现,许是能给医药界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中药制剂成分非常复杂,所以安全性不如相对单一成分的西药制剂。本文这里完全不涉及中西医的功效,只是书中人物自行提出一个方向而已。
第391章
针对于老太医和牟大夫两位所说的中药制剂, 石咏只提了几点。
头一件是一定要无菌。无论是中药制剂的提取、稀释,还是使用, 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年头已经有不少大夫开始使用显微镜了, 对于“菌”与“洁净”的概念, 已经在这一代医者心中形成崭新的观念。第二件便是耐受性、过敏症、副作用, 什么能注射,什么不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与筛选;第三件则是使用的原则, 能口服的时候是不是不该注射……在战场上救命自然一切都可以从权, 但是既然要将这个急救的法子研究成为稳定、可靠,值得推广的法子, 却都还要将方方面面都想周全了才行。
其实, 如果中药制剂太过复杂,大夫们能将生理盐水研制出来, 就也已经是大功德一件了。
“老太医, 就我所知, 水要无菌可以使用蒸馏水,器皿消毒可以使用高纯度的烈酒进行。蒸馏与提纯的器皿我可以帮着请玻璃厂制作,二位无须担心。”石咏向这两人解释。
于老太医与牟大夫对视了一眼, 于老太医突然朗声大笑, 道:“你看我说的吧!一回京茂行准保还能说出点儿道道出来。”
牟大夫在一旁很尴尬,只连声应是,道:“我也早知这一点啊,所以刚才茂行说的我都记下了, 一字不落。” ↑返回顶部↑
可是庆德百般恳求,就差要给石咏跪下了。石咏无奈之下,与庆德约定了,日后绝不再与“锦官坊”有什么瓜葛,他这才出面,带着庆德和那两块玉,去早先那间古董铺子,要求铺子回购那两块玉。
听说“回购”两个字,这掌柜也觉得麻烦,左推右推,就是不肯。最后石咏无法,便道:“这么着,掌柜的,我应承你一件事,以后贵铺子要是有看不准的古董,我可以过来帮着看一回。”他拍着胸脯道,“你也知道我石咏这个人,商彝周鼎,秦镜汉匜,晋书唐画,尽可以找我,宋元以下,一概不看。”
石咏就是有这等底气,越是古老,越是有灵气的古董就越是难不倒他。而琉璃厂的人也都知道他有这等底气,也知道他这一承诺千金难求,若是用在刀刃上可以为铺子赚上一大票,哪儿还敢不卖石咏这个面子?最终掌柜这边就还是松了口,将庆德那两件高仿“高古玉”给退了。
石咏从此劝庆德,不要再想着走捷径求缺,不要再花冤枉钱了。庆德想想也是,便委委屈屈地答应了。石咏又劝他最好去将“锦官坊”那两匹蜀锦也给退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去将锦官坊那里记了他名字的那本册子里的记录都划去。
庆德听得又惊又疑,圆睁着眼,半晌才说:“年……年公的铺子,应该无妨的吧!”
石咏不愿多说什么,随意耸耸肩,说:“谁知道!不过,二伯,这种事情总之能少留下痕迹是最好,如今这般便是留了把柄在人家手里,虽然不能说以后就一定会如何,但是……唉,二伯,你自己好生把握便是。”
庆德这些日子经历的起起伏伏太多了,一时没省过来,到底是存了侥幸心理,心想,他当初也不过是两千两买了两匹蜀锦而已,与旁人相比,只是块蚊子肉。就算出事,应当也连累不到他身上去,于是这便算了,闷声吃了这个亏,也没敢再与孟氏去理论。
庆德的事过去没多久,西北又传来捷报,年羹尧继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叛以后,又平定卓子山叛乱。这时年羹尧已经一家上下都是爵位,几乎封无可封。因此雍正最后决定加封年羹尧次子年富爵位。自此,年羹尧的荣宠已经达到顶峰,威震西北,声慑全境,朝野之间,无人不知其“年大将军”之名。
就在此时,石家迎回了两位久违了的朋友。
“老太医,牟大夫,别来无恙!”石咏将于老太医与牟大夫从城外迎回,由他做东,为这两位接风洗尘。同仁堂的大夫乐凤鸣与靳勤两人作陪。众人都是饶有兴致,迫切想知道这两位在西北有什么进境。
“听说尊夫人得了一对双生子,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于老太医拱着手向石咏道贺,并且诚挚地说,“每到这种时候,我们都盼着没有人需要我们那种为活人输血的急救术。”
石咏笑了,心里也颇感动。医者父母心,谁也不希望世人有病痛危难,最好什么危险都不发生。可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愈发需要他们这些丹青圣手。
“早就听说老太医与牟大夫在西北救了不少受伤的兵卒,”乐凤鸣在一旁充满尊敬地插话,“两位真是功德无量!”
于老太医登时微笑,自豪地说:“总共救下了七百零二人,幸不辱命。茂行,你给西北送去的那些橡胶管什么的总算没白费。”
听见这个数字,石咏与乐靳两人一时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乐凤鸣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对于老太医说:“太医,您可知道,茂行那间橡胶厂总共就那么一点儿材料,制出的橡胶管和针头什么的全都送去西北了,京里都没留多少。您可见茂行是多么照顾西北了!”
眼下橡胶厂的橡胶还不能自给自足,都要靠从广州进口,原材料有限,因此产量也有限。到货源不足的时候石咏将热水袋什么的一切都停了,所有材料都用来供应西北。所以这么些年,于老太医与牟大夫在工具材料上从来没犯过愁。
于老太医得意地拈着胡子,笑着对石咏道:“可是你这也没亏呀!要知道,我们在西北还有一桩发现——也是可以救命的!”
这几人来了兴趣,一起问:“究竟是什么?”
牟某便替老太医解释:“是这样的,我们在西北也是误打误撞才发现的,原来有些药物也可以像输血一样直接输入血管,这种法子只要处理得当,也一样能够救命。”
石咏一听,便知这两位研制出来的应当类似静脉注射,而且还是中药制剂的静脉注射,这是在后世也没有人说一定有十足把握的法子,而且可能会有不小的副作用。
然而在眼下这时空,给病患用药的方法尚且只有口服、外敷、泡、洗之类。反倒是于老太医这无意中的一项发现,许是能给医药界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中药制剂成分非常复杂,所以安全性不如相对单一成分的西药制剂。本文这里完全不涉及中西医的功效,只是书中人物自行提出一个方向而已。
第391章
针对于老太医和牟大夫两位所说的中药制剂, 石咏只提了几点。
头一件是一定要无菌。无论是中药制剂的提取、稀释,还是使用, 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年头已经有不少大夫开始使用显微镜了, 对于“菌”与“洁净”的概念, 已经在这一代医者心中形成崭新的观念。第二件便是耐受性、过敏症、副作用, 什么能注射,什么不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与筛选;第三件则是使用的原则, 能口服的时候是不是不该注射……在战场上救命自然一切都可以从权, 但是既然要将这个急救的法子研究成为稳定、可靠,值得推广的法子, 却都还要将方方面面都想周全了才行。
其实, 如果中药制剂太过复杂,大夫们能将生理盐水研制出来, 就也已经是大功德一件了。
“老太医, 就我所知, 水要无菌可以使用蒸馏水,器皿消毒可以使用高纯度的烈酒进行。蒸馏与提纯的器皿我可以帮着请玻璃厂制作,二位无须担心。”石咏向这两人解释。
于老太医与牟大夫对视了一眼, 于老太医突然朗声大笑, 道:“你看我说的吧!一回京茂行准保还能说出点儿道道出来。”
牟大夫在一旁很尴尬,只连声应是,道:“我也早知这一点啊,所以刚才茂行说的我都记下了, 一字不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