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3 / 4)
“成本低,风险就少,能把几个菜做好就行……还真有不少是一道菜养了一家人的呢。”
比如眼前这碗浆面条,陆辛又低头喝了一口,然后对着汤碗笑了一下。
“我和我朋友来洛阳的时候,就住对面儿,那之前有个小旅馆,一晚上八十一个标间儿,我俩睡正好儿。我们吃饭啊,就来吃这个浆面条,他一开始吃不上来,捏着鼻子陪了我两顿,嘿,他自己还吃上瘾了,不光吃上瘾了,还在这儿给人断官司呢。”
陆辛指了指门口的位置。
“这家店老板不是个下岗的阿姨么,她下岗的时候就已经三十多岁了,用这个店,她把自己病了的男人,上学的儿子,得照顾的老人都撑起来了,说起来,真是个强人……
“她也不光是强在能立起门户上,这店里里里外外干活儿的,都是些失了业的阿姨,之前都是下岗的,后来,被婆家赶出来的,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后来又找不着工作的,里里外外七八个人,都是这么找来的,都被阿姨收下来干活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沈小甜的脑袋里刚想起这句话,就听陆辛接着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朋友一听这阿姨的事儿,一拍大腿就是这句话。”
沈小甜笑眯眯喝了一口浆面条。
“店开了十来年,阿姨也到岁数想退休了,事儿也就来了,她的儿子想把这浆面条改成连锁。阿姨一听觉得是好事儿,可再听下一句,她就不干了,她儿子想把这些在这儿干活的女的都换掉。”
沈小甜毫不意外,她去过很多的连锁餐厅,无一例外都是窗明几净外加青春靓丽。
“那天,阿姨就在这儿听她儿子说什么连开十二个店的大计划,脸越听越黑,我和我那朋友就一边儿喝着面条儿一边儿听,跟俩大耗子似的。”
陆辛的眼神满里是追忆,又比追忆更复杂,他看着静静听自己说“故事”的沈小甜,嘴角扯了一下,是愉悦的弧度。
“阿姨最后还是听不下去了,她就说了一句,‘你这主意挺好的,你别在我这儿用,再找个妈给你留个店吧。’”
这话说得漂亮,沈小甜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陆辛说:“我那朋友当时就带着我在那儿鼓掌。”
第62章 牡丹燕菜
“然后呢?阿姨的儿子说什么了?”沈小甜问。
“阿姨的儿子当然不愿意了, 他说,他也不是一定要没人情味儿,可现在这个时代变了, 市场啊,竞争啊,转型啊……”
这些词,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也都知道,老板的儿子知道,当老师的沈小甜知道, 当野厨子的陆辛也知道,现在说起来,只用这些词汇,他们就知道什么是“时代变了”。
“阿姨笑,她说她开了十几年的店,啥不知道啊。你卖浆面条, 他买浆面条,跟你讨价还价, 这就是市场, 你卖浆面条, 对面卖不翻汤, 这就是竞争, 你卖浆面条不赚钱了想搭着杂烩菜一起卖,这就是转型……她问她儿子,这跟用什么人有什么关系呢?是用了这些人,她的浆面条就不好吃了么?
“那时候我也是十几岁, 正觉得天老大,地老三, 我在中间是个二呢,听着很多老师傅讲起老规矩,我也是不耐烦,可这阿姨一段儿话,把我说得服气了。”
沈小甜慢慢长出一口气,说:“这世上不是只有学校里能教人知识的。”
“是啊,那之后我就知道了,人人心里有本儿经,能在这世上摸爬滚打站住了的,没一个是能小瞧的。”
“然后呢?你那个朋友断了什么案子啊?”
隔壁桌儿的人走了,一个穿着红围裙的阿姨走过来擦桌子,看见沈小甜在看自己,笑着问:
“恁再来点儿什么?”
“不用了,谢谢阿姨,我是看您干活儿真利落。”
女孩儿甜甜的脸上是纯蜜一样的赞美。
阿姨一下就给哄高兴了,被喊去端菜都是笑着的。 ↑返回顶部↑
比如眼前这碗浆面条,陆辛又低头喝了一口,然后对着汤碗笑了一下。
“我和我朋友来洛阳的时候,就住对面儿,那之前有个小旅馆,一晚上八十一个标间儿,我俩睡正好儿。我们吃饭啊,就来吃这个浆面条,他一开始吃不上来,捏着鼻子陪了我两顿,嘿,他自己还吃上瘾了,不光吃上瘾了,还在这儿给人断官司呢。”
陆辛指了指门口的位置。
“这家店老板不是个下岗的阿姨么,她下岗的时候就已经三十多岁了,用这个店,她把自己病了的男人,上学的儿子,得照顾的老人都撑起来了,说起来,真是个强人……
“她也不光是强在能立起门户上,这店里里里外外干活儿的,都是些失了业的阿姨,之前都是下岗的,后来,被婆家赶出来的,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后来又找不着工作的,里里外外七八个人,都是这么找来的,都被阿姨收下来干活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沈小甜的脑袋里刚想起这句话,就听陆辛接着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朋友一听这阿姨的事儿,一拍大腿就是这句话。”
沈小甜笑眯眯喝了一口浆面条。
“店开了十来年,阿姨也到岁数想退休了,事儿也就来了,她的儿子想把这浆面条改成连锁。阿姨一听觉得是好事儿,可再听下一句,她就不干了,她儿子想把这些在这儿干活的女的都换掉。”
沈小甜毫不意外,她去过很多的连锁餐厅,无一例外都是窗明几净外加青春靓丽。
“那天,阿姨就在这儿听她儿子说什么连开十二个店的大计划,脸越听越黑,我和我那朋友就一边儿喝着面条儿一边儿听,跟俩大耗子似的。”
陆辛的眼神满里是追忆,又比追忆更复杂,他看着静静听自己说“故事”的沈小甜,嘴角扯了一下,是愉悦的弧度。
“阿姨最后还是听不下去了,她就说了一句,‘你这主意挺好的,你别在我这儿用,再找个妈给你留个店吧。’”
这话说得漂亮,沈小甜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陆辛说:“我那朋友当时就带着我在那儿鼓掌。”
第62章 牡丹燕菜
“然后呢?阿姨的儿子说什么了?”沈小甜问。
“阿姨的儿子当然不愿意了, 他说,他也不是一定要没人情味儿,可现在这个时代变了, 市场啊,竞争啊,转型啊……”
这些词,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也都知道,老板的儿子知道,当老师的沈小甜知道, 当野厨子的陆辛也知道,现在说起来,只用这些词汇,他们就知道什么是“时代变了”。
“阿姨笑,她说她开了十几年的店,啥不知道啊。你卖浆面条, 他买浆面条,跟你讨价还价, 这就是市场, 你卖浆面条, 对面卖不翻汤, 这就是竞争, 你卖浆面条不赚钱了想搭着杂烩菜一起卖,这就是转型……她问她儿子,这跟用什么人有什么关系呢?是用了这些人,她的浆面条就不好吃了么?
“那时候我也是十几岁, 正觉得天老大,地老三, 我在中间是个二呢,听着很多老师傅讲起老规矩,我也是不耐烦,可这阿姨一段儿话,把我说得服气了。”
沈小甜慢慢长出一口气,说:“这世上不是只有学校里能教人知识的。”
“是啊,那之后我就知道了,人人心里有本儿经,能在这世上摸爬滚打站住了的,没一个是能小瞧的。”
“然后呢?你那个朋友断了什么案子啊?”
隔壁桌儿的人走了,一个穿着红围裙的阿姨走过来擦桌子,看见沈小甜在看自己,笑着问:
“恁再来点儿什么?”
“不用了,谢谢阿姨,我是看您干活儿真利落。”
女孩儿甜甜的脸上是纯蜜一样的赞美。
阿姨一下就给哄高兴了,被喊去端菜都是笑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