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4 / 4)
没必要的虚伪,李亨向来不愿意干。其身边鱼朝恩等人,也不希望他继续客气下去。于是乎,君臣几个商量了一下,便在灵武唱了一折子劝进的好戏。那裴冕虽然不是优伶,但唱念做打几项基本功俱臻化境。寻了一群河东、关内道的古稀宿老,联名上表。请求监国太子李亨,为大唐江山计,为天下苍生计,早正大位。
李亨当然要把孝子的戏码做足,掩面不肯受,裴冕带着宿老们痛哭固请,李亨再辞。如是者五次,“迫不得已”,太子李亨才向西南方磕了几个头,遥拜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然后穿上龙袍,正式即位,改元至德。
既然正式即位了,新朝自然要有些新气象来装点。恰恰天降祥瑞,有大星夜起于西北,坠于东南,照得半壁山河亮如白昼。于是乎,新皇帝李亨带领群臣,在灵武郊外祭天,感谢上苍垂怜,使得李唐国祚绵延不绝。随后大封功臣,根据往日之功,封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琯为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元帅,王思礼为兵部尚书。其他各部主事官员,皆由杜鸿渐、魏少游、崔漪、李涵等从龙之臣充任。为了表示公允,对目前依旧替大唐奋战的各地将领、官员,皆各升一到数级不等。如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或为节度使,或为大将军,一个都没有落下。
重中之重,当然是新近刚刚打了大胜仗,稳定了京畿道局势的王洵这边。此人的态度,不光决定着安禄山的势力能不能继续向西扩张。还决定着李亨的皇位能否坐得安稳。毕竟眼下太上皇的余威尚在,一旦太上皇不甘心丧失权力,从蜀中召集起兵马前来“问责”,驻守在汾州一带的王明允将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如果他奉了老皇帝的旨意,挥师向北,刚刚建立起来的灵武小朝廷,即便能将其击退,也势必遭受重大损失。而如果他记得往日怨仇,不肯奉老皇帝的“乱命”,则成了横亘在新老两位皇帝之间一道雄关。蜀中前来问罪的兵马想要抵达灵武,先得问问王大将军肯不肯借一条通道。
所以,不管王洵的想法如何,李亨这边,是绝不能放弃任何与他拉近关系的机会。几个从长安一道伴着太子殿下到灵武,鞍前马后没少受苦的太监,只是因为曾经跟高力士和边令诚两个有瓜葛,便被稀里糊涂地按上奸佞的罪名,砍了脑袋。几个当初在朝堂上弹劾封常清丧师辱国,不杀不足以严肃军纪的御史,也被寻了罪名下了狱,时刻准备丢出去平息王大将军的愤怒。至于目前仍旧分散在各地的安西军旧部,如白孝德、李嗣业、段秀实等人,则纷纷被褒奖,重新委以显职。虽然一时半会儿内,除了一个口头虚衔外,朝廷拿不出任何实际东西赏赐他们。
原安西大都护、封赏清则被朝廷洗刷冤枉,官复原职。其两个被贬谪为白身,目前不知所踪的儿子,也被追授了官爵。说来也巧,灵武小朝廷对封常清的身后褒奖,几乎和安禄山的厚葬他的举动,同时发生,同时在京畿道传播开来。闻者想起当年封常清带领一帮新募之兵,独力阻挡叛军西进的故事,无不摇头叹惋。
叹息过了,投向封常清嫡传弟子,王洵王明允身上目光就越发集中起来。新朝廷这边出手大方,直接封了王洵为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兼领安西节度使、营田使。几乎完全继承了封常清当年的职位和权力。当然了,这道圣旨能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还要看王洵本人今后的发展。反正眼下疏勒那边已经音讯断绝。王洵日后能否从当地部落手中将安西给夺回多少来,尚属于未知之数。 ↑返回顶部↑
李亨当然要把孝子的戏码做足,掩面不肯受,裴冕带着宿老们痛哭固请,李亨再辞。如是者五次,“迫不得已”,太子李亨才向西南方磕了几个头,遥拜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然后穿上龙袍,正式即位,改元至德。
既然正式即位了,新朝自然要有些新气象来装点。恰恰天降祥瑞,有大星夜起于西北,坠于东南,照得半壁山河亮如白昼。于是乎,新皇帝李亨带领群臣,在灵武郊外祭天,感谢上苍垂怜,使得李唐国祚绵延不绝。随后大封功臣,根据往日之功,封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琯为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元帅,王思礼为兵部尚书。其他各部主事官员,皆由杜鸿渐、魏少游、崔漪、李涵等从龙之臣充任。为了表示公允,对目前依旧替大唐奋战的各地将领、官员,皆各升一到数级不等。如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或为节度使,或为大将军,一个都没有落下。
重中之重,当然是新近刚刚打了大胜仗,稳定了京畿道局势的王洵这边。此人的态度,不光决定着安禄山的势力能不能继续向西扩张。还决定着李亨的皇位能否坐得安稳。毕竟眼下太上皇的余威尚在,一旦太上皇不甘心丧失权力,从蜀中召集起兵马前来“问责”,驻守在汾州一带的王明允将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如果他奉了老皇帝的旨意,挥师向北,刚刚建立起来的灵武小朝廷,即便能将其击退,也势必遭受重大损失。而如果他记得往日怨仇,不肯奉老皇帝的“乱命”,则成了横亘在新老两位皇帝之间一道雄关。蜀中前来问罪的兵马想要抵达灵武,先得问问王大将军肯不肯借一条通道。
所以,不管王洵的想法如何,李亨这边,是绝不能放弃任何与他拉近关系的机会。几个从长安一道伴着太子殿下到灵武,鞍前马后没少受苦的太监,只是因为曾经跟高力士和边令诚两个有瓜葛,便被稀里糊涂地按上奸佞的罪名,砍了脑袋。几个当初在朝堂上弹劾封常清丧师辱国,不杀不足以严肃军纪的御史,也被寻了罪名下了狱,时刻准备丢出去平息王大将军的愤怒。至于目前仍旧分散在各地的安西军旧部,如白孝德、李嗣业、段秀实等人,则纷纷被褒奖,重新委以显职。虽然一时半会儿内,除了一个口头虚衔外,朝廷拿不出任何实际东西赏赐他们。
原安西大都护、封赏清则被朝廷洗刷冤枉,官复原职。其两个被贬谪为白身,目前不知所踪的儿子,也被追授了官爵。说来也巧,灵武小朝廷对封常清的身后褒奖,几乎和安禄山的厚葬他的举动,同时发生,同时在京畿道传播开来。闻者想起当年封常清带领一帮新募之兵,独力阻挡叛军西进的故事,无不摇头叹惋。
叹息过了,投向封常清嫡传弟子,王洵王明允身上目光就越发集中起来。新朝廷这边出手大方,直接封了王洵为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兼领安西节度使、营田使。几乎完全继承了封常清当年的职位和权力。当然了,这道圣旨能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还要看王洵本人今后的发展。反正眼下疏勒那边已经音讯断绝。王洵日后能否从当地部落手中将安西给夺回多少来,尚属于未知之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