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3 / 4)
小两口又给小宝宝们念了一段《汉书》里面的文章,胤礽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阿茹娜要提前去毓庆宫准备好晚上的祭月、拜月等事宜,两个人就一起出发回紫禁城。
古华夏人对于日月的崇拜古来就有,周朝时期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贵族纷纷效仿帝王遥望明月的情怀,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到了唐朝时期中秋节就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到现在它已经与春节齐名,成为大清人的主要节日之一。
当夜幕降临,月亮在东边的天空缓缓升起的时候,大清国的家家户户都挂起来高悬空中的大红灯笼;街头巷尾都出现了卖兔儿爷的小摊,扮成兔首人身的小商贩;各个店家都把自己准备的灯谜奖品--极尽精巧的各式灯笼摆了出来。
文人雅士摩拳擦掌的酝酿情绪,力图在接下来的连诗猜灯谜活动中夺得魁首;富贵人家登高楼搭戏台,对月赏乐,把酒言欢;普通人家欢欢喜喜的安排家宴酬佳节,阖家团圆美,纵享天伦乐;风尘仆仆的江湖好汉们聚在一起,提一壶好酒,赏一轮圆月,今宵不虚度。
少男少女们,比如我们的四阿哥和他未来的小福晋,三格格和她的未来额附,在这个不可多得的,允许男女相聚的晚上,当然是结伴逛着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四九城,手里挑起嫦娥灯,担边买得兔儿爷。
日坛祭日,月坛祭月。太子殿下领着宗室众人站在月坛前,于露天设案,先将代表着“节节平安”的九节莲藕、代表“团团圆圆”的花纹西瓜摆上,再把各色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诚心诚意的拜月。
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鲶,酌元霜之酒,啖华月之羔。
烧锅鸭子水笋丝、羊肉炖萎瓜、燕窝烩鸭子、镶藕、五香鸡、果子粥、攒盘月饼等等美食陆续端上来,康熙皇帝在拜月阁摆上诱人的美酒佳肴,摆出皇家的格调氛围,宴请三品以上文武大员,情深义重的感谢君臣之间一年以来的相携与共。
身穿特制的正红小礼服,挺着大肚子的太子妃殿下,亲自指挥着宫人在御花园的东面立一架大屏风,摆上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再在屏风前头放一张八仙桌,桌子中央摆起一快特别大的桂花月饼,真心实意的祭月,最后把祭过月神娘娘的大月饼切成若干小块分给后宫诸人。
大家伙儿品尝了这一小块代表着合家团圆的月饼后,一起来到了今晚上举办家宴的地方望月楼。
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还没回来,太皇太后就让太子妃好好休息一会儿,然后她和其他人围桌而坐,边吃边喝边聊天,共赏明月。
做工愈加精致的兔儿爷,有扮成书生模样头戴状元帽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头戴盔甲身披戢袍,脸上抹脂带粉也是霸气十足;坐在麒麟虎豹小葫芦上面,即使是趴卧不动也是威风凛凛。
小阿哥们和小格格们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兔儿爷,笑的一脸满足。
唐宋时期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到现在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的世俗形象,被人形象的称为“月光马儿”,很多人家直接就把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当成月神像,和兔儿爷一起供奉起来。
妃嫔们把玩着手里的惟妙惟肖的软陶玩偶小“月光马儿”,笑的一脸喜气。
威海人拜月后来到成山头欣赏海、天尽头的大月亮,祈求能和心里的人儿,像太子殿下太子妃一样的“圆满”;杭州人祭月完毕来到西湖、漫步在苏堤上,重复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足迹;扬州人直接抱着月饼挤到太子殿下曾经呆过的小金山、五亭桥欣赏他们的“二分月色”。
乐乐陶陶的大清国人各自过着自己的中秋节,太子殿下的中秋宴俗,当然是--更为精雅?
等到康熙皇帝、太子殿下、三阿哥、四阿哥等人都来到望月楼,水洗一样的湛蓝色夜空一尘不染,云稀星疏,一轮又大又圆、饱满微黄的明月高挂在望月楼的檐角上。除了领兵在外的大阿哥,和家齐聚的皇家中秋小宴会正式开始。
升平署总管太监安排着手下的台柱子,把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妃嫔们都喜欢的,尽显中秋节日喜庆气氛的短篇神话戏剧,《丹桂飘香》、《日月迎祥》、《嫦娥奔月》等等轮番上演;御膳房大太监安排小宫人把精致素雅的小碟小菜、清爽应季的瓜果点心,一一呈上。
简单丰富的晚宴享用完毕,乐人们喜滋滋的抱着赏钱退去,宫人们轻手轻教的把残席撤去。美美的用了六七分饱的一家人手握团圆月饼,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清香,喝一口桂花蜜酒,心里俱是甜甜蜜蜜。
“秋风响,蟹脚痒”,“秋风起凉,螃蟹肥香”,中秋佳节岂能少了品螃蟹的环节?螃蟹用蒲包蒸熟,除了太子妃和大福晋以外的众人欢快的围坐品尝,佐以酒醋味道鲜美至极。用完螃蟹喝一小碗苏叶汤是为散寒,再用苏叶汤洗手是为去腥。
到了歌风颂月的连诗环节,作诗方面实在没有天赋的太子殿下向来是只听不发言,安安静静的陪着太皇太后、太子妃赏月。以往还能代替他凑凑热闹的太子妃今年成了“国宝”,谁也不敢让她劳神。
瞅着眼前乐乐和和的五代同堂、兴致高昂的康熙皇帝干脆放开了一贯的规矩讲究,带着家里所有通晓文墨的男女老少一起玩个乐呵。
等到膳房将他们专门给不能吃螃蟹的太子妃和大福晋准备的“宝宝餐”端上来,酸甜入味的拌糟鸭丝、清鲜淡雅的开水白菜、清爽可口的燕窝拌白菜丝、开脾健胃的苏造肉、煮火烧、羊肉包子、燕窝炖鸭萝卜汤、、、菜式搭配的很好,尤其是那道煨的刚刚好的苏造肉,肉质酥软,滋味香浓,勾的太子妃又有了馋意。
可是她面对这些个器大料丰的御膳,感觉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吃完,当下就瞅着太子殿下嘻嘻笑,作为好伴侣的太子殿下当然是陪着太子妃一起。
苏造肥鲜饱老谗,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文火煨焖出来的“酥造肉”配着烧饼和火烧,让人吃了还想吃,吃完以后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太子殿下瞧着自家太子妃吃的眼睛眯起,一副小“老饕”的模样,心里也是欢喜。今儿的苏造肉香软可口,配汤熬的非常好。怕她吃多浓汤口咸,瞅着锅子里宛若一朵朵盛开的睡莲吐露芬芳的开水白菜,就成了一小碗放到她跟前。
怀着第二胎的大福晋虽然也是七八个月的身孕,却不是像太子妃这样肚子大的吓人,单胎的她看起来轻便很多。大阿哥不在,皇家新媳妇三福晋自告奋勇的陪着她。
纤细清丽的长相、知书达理的性情,乍一看三福晋和四九城的很多大家闺秀差不多,只有一双柔和润致的小内双眼,稍稍露出她与众不同的内秀。
看着隔壁桌子上的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好像老夫老妻一样,安安静静的用餐,心里就羡慕的不行。 ↑返回顶部↑
古华夏人对于日月的崇拜古来就有,周朝时期就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贵族纷纷效仿帝王遥望明月的情怀,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到了唐朝时期中秋节就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宋朝时期开始盛行,到现在它已经与春节齐名,成为大清人的主要节日之一。
当夜幕降临,月亮在东边的天空缓缓升起的时候,大清国的家家户户都挂起来高悬空中的大红灯笼;街头巷尾都出现了卖兔儿爷的小摊,扮成兔首人身的小商贩;各个店家都把自己准备的灯谜奖品--极尽精巧的各式灯笼摆了出来。
文人雅士摩拳擦掌的酝酿情绪,力图在接下来的连诗猜灯谜活动中夺得魁首;富贵人家登高楼搭戏台,对月赏乐,把酒言欢;普通人家欢欢喜喜的安排家宴酬佳节,阖家团圆美,纵享天伦乐;风尘仆仆的江湖好汉们聚在一起,提一壶好酒,赏一轮圆月,今宵不虚度。
少男少女们,比如我们的四阿哥和他未来的小福晋,三格格和她的未来额附,在这个不可多得的,允许男女相聚的晚上,当然是结伴逛着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四九城,手里挑起嫦娥灯,担边买得兔儿爷。
日坛祭日,月坛祭月。太子殿下领着宗室众人站在月坛前,于露天设案,先将代表着“节节平安”的九节莲藕、代表“团团圆圆”的花纹西瓜摆上,再把各色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诚心诚意的拜月。
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鲶,酌元霜之酒,啖华月之羔。
烧锅鸭子水笋丝、羊肉炖萎瓜、燕窝烩鸭子、镶藕、五香鸡、果子粥、攒盘月饼等等美食陆续端上来,康熙皇帝在拜月阁摆上诱人的美酒佳肴,摆出皇家的格调氛围,宴请三品以上文武大员,情深义重的感谢君臣之间一年以来的相携与共。
身穿特制的正红小礼服,挺着大肚子的太子妃殿下,亲自指挥着宫人在御花园的东面立一架大屏风,摆上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再在屏风前头放一张八仙桌,桌子中央摆起一快特别大的桂花月饼,真心实意的祭月,最后把祭过月神娘娘的大月饼切成若干小块分给后宫诸人。
大家伙儿品尝了这一小块代表着合家团圆的月饼后,一起来到了今晚上举办家宴的地方望月楼。
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还没回来,太皇太后就让太子妃好好休息一会儿,然后她和其他人围桌而坐,边吃边喝边聊天,共赏明月。
做工愈加精致的兔儿爷,有扮成书生模样头戴状元帽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头戴盔甲身披戢袍,脸上抹脂带粉也是霸气十足;坐在麒麟虎豹小葫芦上面,即使是趴卧不动也是威风凛凛。
小阿哥们和小格格们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兔儿爷,笑的一脸满足。
唐宋时期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到现在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的世俗形象,被人形象的称为“月光马儿”,很多人家直接就把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当成月神像,和兔儿爷一起供奉起来。
妃嫔们把玩着手里的惟妙惟肖的软陶玩偶小“月光马儿”,笑的一脸喜气。
威海人拜月后来到成山头欣赏海、天尽头的大月亮,祈求能和心里的人儿,像太子殿下太子妃一样的“圆满”;杭州人祭月完毕来到西湖、漫步在苏堤上,重复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足迹;扬州人直接抱着月饼挤到太子殿下曾经呆过的小金山、五亭桥欣赏他们的“二分月色”。
乐乐陶陶的大清国人各自过着自己的中秋节,太子殿下的中秋宴俗,当然是--更为精雅?
等到康熙皇帝、太子殿下、三阿哥、四阿哥等人都来到望月楼,水洗一样的湛蓝色夜空一尘不染,云稀星疏,一轮又大又圆、饱满微黄的明月高挂在望月楼的檐角上。除了领兵在外的大阿哥,和家齐聚的皇家中秋小宴会正式开始。
升平署总管太监安排着手下的台柱子,把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妃嫔们都喜欢的,尽显中秋节日喜庆气氛的短篇神话戏剧,《丹桂飘香》、《日月迎祥》、《嫦娥奔月》等等轮番上演;御膳房大太监安排小宫人把精致素雅的小碟小菜、清爽应季的瓜果点心,一一呈上。
简单丰富的晚宴享用完毕,乐人们喜滋滋的抱着赏钱退去,宫人们轻手轻教的把残席撤去。美美的用了六七分饱的一家人手握团圆月饼,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清香,喝一口桂花蜜酒,心里俱是甜甜蜜蜜。
“秋风响,蟹脚痒”,“秋风起凉,螃蟹肥香”,中秋佳节岂能少了品螃蟹的环节?螃蟹用蒲包蒸熟,除了太子妃和大福晋以外的众人欢快的围坐品尝,佐以酒醋味道鲜美至极。用完螃蟹喝一小碗苏叶汤是为散寒,再用苏叶汤洗手是为去腥。
到了歌风颂月的连诗环节,作诗方面实在没有天赋的太子殿下向来是只听不发言,安安静静的陪着太皇太后、太子妃赏月。以往还能代替他凑凑热闹的太子妃今年成了“国宝”,谁也不敢让她劳神。
瞅着眼前乐乐和和的五代同堂、兴致高昂的康熙皇帝干脆放开了一贯的规矩讲究,带着家里所有通晓文墨的男女老少一起玩个乐呵。
等到膳房将他们专门给不能吃螃蟹的太子妃和大福晋准备的“宝宝餐”端上来,酸甜入味的拌糟鸭丝、清鲜淡雅的开水白菜、清爽可口的燕窝拌白菜丝、开脾健胃的苏造肉、煮火烧、羊肉包子、燕窝炖鸭萝卜汤、、、菜式搭配的很好,尤其是那道煨的刚刚好的苏造肉,肉质酥软,滋味香浓,勾的太子妃又有了馋意。
可是她面对这些个器大料丰的御膳,感觉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吃完,当下就瞅着太子殿下嘻嘻笑,作为好伴侣的太子殿下当然是陪着太子妃一起。
苏造肥鲜饱老谗,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文火煨焖出来的“酥造肉”配着烧饼和火烧,让人吃了还想吃,吃完以后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太子殿下瞧着自家太子妃吃的眼睛眯起,一副小“老饕”的模样,心里也是欢喜。今儿的苏造肉香软可口,配汤熬的非常好。怕她吃多浓汤口咸,瞅着锅子里宛若一朵朵盛开的睡莲吐露芬芳的开水白菜,就成了一小碗放到她跟前。
怀着第二胎的大福晋虽然也是七八个月的身孕,却不是像太子妃这样肚子大的吓人,单胎的她看起来轻便很多。大阿哥不在,皇家新媳妇三福晋自告奋勇的陪着她。
纤细清丽的长相、知书达理的性情,乍一看三福晋和四九城的很多大家闺秀差不多,只有一双柔和润致的小内双眼,稍稍露出她与众不同的内秀。
看着隔壁桌子上的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好像老夫老妻一样,安安静静的用餐,心里就羡慕的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