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1 / 4)
杨晓卉眨眨眼,不假思索地回道:“百分之七十的把握达到外商的标准。”
别看那么小小一个镜子,不仅需要机械厂改造设备,全力配合,还需要别的厂的辅助,比如镜子包装,就需要包装厂的配合。
“娘的,就干了,好歹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赵科长骂了一句娘,就等着吴锦生点头了。“以前支援大生产的时候,机械厂什么时候掉过链子,拖过后退啊,职工们自发自觉地三班倒,硬是咬牙一个月完成了任务。真的有什么技术问题,技术科也能攻克的,再说不是还有小杨在嘛,也能一起想想办法。”
赵科长的话糙理不糙,吴锦生本来就想着有一半的把握就值得拼一把,现在知道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更加要去争取了,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会失败呢。
展位那边,董明月十分机灵得跑到隔壁展位,借了人家的玻璃杯,倒了热水,用托盘端着回来,给菲利普一杯,林翻译一杯,就在边上小意殷勤地看着。
刚刚只听的潦草几句话,也知道菲利普对于机械厂的重要性,如果真的签订了合同了,作为这次广交会的陪同人员,她也会水涨船高,这种你好我也好的事情,她最喜欢了。
小周看地目瞪口呆,平时颇有点目中无人的董明月殷勤得伺候着外商端茶递水,脸上还挂着谄媚的笑。
她把自己的事情都抢了过去,没事可做的小周对着林翻译无奈地苦笑。
双方已经大致谈妥协议了,合同起草地很快,只不过菲利普看了以后不满意,又加上了几点备注,那正好是杨晓卉之前同意的,说产品质量不达标,会如何如何,在商言商,菲利普是个合格的商人。
杨晓卉也趁机加上几条对自己这方有利的条款,如果菲利普那边不履行合约,将会赔偿损失。
合同中文,英文各一份,一份合同一事两件,各种条条框框都写了进去,非常严谨,跟之前广交会上签订的合同还不太一样,让起草合同的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原来还可以写明这么多条款。
以前的合同是外商单方面压制国内的厂商,合同都是对他们有利,这次是双方势均力敌。
合同签完后,吴锦生几人先是和菲利普拍了张照片,这是羊城晚报记者要求,说明天就登新闻,称赞机械厂如何和外商据理力争的事迹,签下了第一单合同,为国争光,为广交会争光等等。
然后吴锦生和负责广交会的领导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剩余的董明月,小周,杨晓卉则留在展位这里收拾东西,广交会的工作人员已经给他们定好火车票了,今晚就满载荣誉,提前打道回府了。
吴锦生急着回去改造机器,争取早日生产出产品,合同上面规定了交货时间的。
坐在火车上,吴锦生冷静了下来,问杨晓卉,“小杨,你从哪里学的英语,口语这么流利,和外商交流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边的董明月也竖着耳朵听,她之前也一直好奇这件事呢
杨晓卉抿嘴一笑,很腼腆,“高一时跟老师偷偷学的,大概是有些天赋,他讲得我都听得懂,后来辍学进厂了,还有偷偷学。”
这话不假,原主这个老实孩子很喜欢英语,就是家里人忽略都没有人知道。
吴锦生叹了口气,说:“可惜了。”这么个学英语的好苗子进了机械厂当女工,这不是浪费天分嘛,可惜了,心里却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火车哐当哐当行使了两天两夜到了江州车站,下了火车,跟上次去羊城的情形不同,人人都是精神抖擞着,因为他们给机械厂签了合同,以后可以出口创外汇了,这在当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只有杨晓卉觉得很累,接连坐火车,就算是卧铺,也是很辛苦。
他们下火车的时候是白天,吴锦生马不停蹄地去市里跟领导汇报情况了,毕竟是江州今天签订的第一份出口合同,也是机械厂有史以来第一次签的合同。
市里的领导收到消息很快速,在他们坐火车的第二天就知道了,一直在等着他们回来呢。
商务局的魏副局长还揶揄了一下,“学弟啊,真有你的,一出马就给机械厂带回了这么一个大订单,搞不好以后还要学弟多提携一下我这个做学长的。”
当初是他经手把广交会的名额给了吴锦生,还被抢夺名额的厂背地里埋怨,现在吴锦生出了成绩,他脸上也有光,这说明他有先见之明,他一早就看出来学弟是个人才。
市里领导还给吴锦生加油鼓劲了一通,才放他离开,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产品生产出来,有了产品,以后稳步发展,一步一步在外国站稳脚跟。
杨晓卉几人也没有回家,跟着赵科长回了机械厂。这个时候消息传的全厂上下都轰动了,知道他们今天回来,宣传科还特意彩排过职工怎么迎接英雄归来。
赵科长一下吉普车,就被厂门口站着的两排人围住了,他着急得满头是汗的突出重围,可是在激动地不行的人民海洋里面扑腾不出来。
见他这边,晚一步下车的董明月利索的把车门关了,怕下边激动的职工把她也拉下去,她还是个清白大姑娘呢。 ↑返回顶部↑
别看那么小小一个镜子,不仅需要机械厂改造设备,全力配合,还需要别的厂的辅助,比如镜子包装,就需要包装厂的配合。
“娘的,就干了,好歹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赵科长骂了一句娘,就等着吴锦生点头了。“以前支援大生产的时候,机械厂什么时候掉过链子,拖过后退啊,职工们自发自觉地三班倒,硬是咬牙一个月完成了任务。真的有什么技术问题,技术科也能攻克的,再说不是还有小杨在嘛,也能一起想想办法。”
赵科长的话糙理不糙,吴锦生本来就想着有一半的把握就值得拼一把,现在知道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更加要去争取了,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会失败呢。
展位那边,董明月十分机灵得跑到隔壁展位,借了人家的玻璃杯,倒了热水,用托盘端着回来,给菲利普一杯,林翻译一杯,就在边上小意殷勤地看着。
刚刚只听的潦草几句话,也知道菲利普对于机械厂的重要性,如果真的签订了合同了,作为这次广交会的陪同人员,她也会水涨船高,这种你好我也好的事情,她最喜欢了。
小周看地目瞪口呆,平时颇有点目中无人的董明月殷勤得伺候着外商端茶递水,脸上还挂着谄媚的笑。
她把自己的事情都抢了过去,没事可做的小周对着林翻译无奈地苦笑。
双方已经大致谈妥协议了,合同起草地很快,只不过菲利普看了以后不满意,又加上了几点备注,那正好是杨晓卉之前同意的,说产品质量不达标,会如何如何,在商言商,菲利普是个合格的商人。
杨晓卉也趁机加上几条对自己这方有利的条款,如果菲利普那边不履行合约,将会赔偿损失。
合同中文,英文各一份,一份合同一事两件,各种条条框框都写了进去,非常严谨,跟之前广交会上签订的合同还不太一样,让起草合同的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原来还可以写明这么多条款。
以前的合同是外商单方面压制国内的厂商,合同都是对他们有利,这次是双方势均力敌。
合同签完后,吴锦生几人先是和菲利普拍了张照片,这是羊城晚报记者要求,说明天就登新闻,称赞机械厂如何和外商据理力争的事迹,签下了第一单合同,为国争光,为广交会争光等等。
然后吴锦生和负责广交会的领导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剩余的董明月,小周,杨晓卉则留在展位这里收拾东西,广交会的工作人员已经给他们定好火车票了,今晚就满载荣誉,提前打道回府了。
吴锦生急着回去改造机器,争取早日生产出产品,合同上面规定了交货时间的。
坐在火车上,吴锦生冷静了下来,问杨晓卉,“小杨,你从哪里学的英语,口语这么流利,和外商交流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边的董明月也竖着耳朵听,她之前也一直好奇这件事呢
杨晓卉抿嘴一笑,很腼腆,“高一时跟老师偷偷学的,大概是有些天赋,他讲得我都听得懂,后来辍学进厂了,还有偷偷学。”
这话不假,原主这个老实孩子很喜欢英语,就是家里人忽略都没有人知道。
吴锦生叹了口气,说:“可惜了。”这么个学英语的好苗子进了机械厂当女工,这不是浪费天分嘛,可惜了,心里却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火车哐当哐当行使了两天两夜到了江州车站,下了火车,跟上次去羊城的情形不同,人人都是精神抖擞着,因为他们给机械厂签了合同,以后可以出口创外汇了,这在当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只有杨晓卉觉得很累,接连坐火车,就算是卧铺,也是很辛苦。
他们下火车的时候是白天,吴锦生马不停蹄地去市里跟领导汇报情况了,毕竟是江州今天签订的第一份出口合同,也是机械厂有史以来第一次签的合同。
市里的领导收到消息很快速,在他们坐火车的第二天就知道了,一直在等着他们回来呢。
商务局的魏副局长还揶揄了一下,“学弟啊,真有你的,一出马就给机械厂带回了这么一个大订单,搞不好以后还要学弟多提携一下我这个做学长的。”
当初是他经手把广交会的名额给了吴锦生,还被抢夺名额的厂背地里埋怨,现在吴锦生出了成绩,他脸上也有光,这说明他有先见之明,他一早就看出来学弟是个人才。
市里领导还给吴锦生加油鼓劲了一通,才放他离开,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产品生产出来,有了产品,以后稳步发展,一步一步在外国站稳脚跟。
杨晓卉几人也没有回家,跟着赵科长回了机械厂。这个时候消息传的全厂上下都轰动了,知道他们今天回来,宣传科还特意彩排过职工怎么迎接英雄归来。
赵科长一下吉普车,就被厂门口站着的两排人围住了,他着急得满头是汗的突出重围,可是在激动地不行的人民海洋里面扑腾不出来。
见他这边,晚一步下车的董明月利索的把车门关了,怕下边激动的职工把她也拉下去,她还是个清白大姑娘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