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 / 4)
“小杨,等一下。”吴锦生出声叫住她,看她回过头看向自己了,又摆摆手,“没事了,你去找小周吧。”
吴锦生是突然想起来,当初在羊城签订的合同,里面条条框框规定的很严格,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等等,现在回想起来,大部分的条款都隐约带着杨晓卉的意思,难道她当时就想到会有这一出,所以提前拿着尚方宝剑嘛?
想到这里,他不由失笑出声,一个才16岁的小姑娘哪有这样沈的心思啊,他啊是想岔了。
吴锦生的这次会议很成功,思想存在问题的车间工人被点名批评不说,当月的工资还扣了四分之一,其他人看见这样的处罚力度,一个个再也不敢任由瑕疵品混进去了,老实的很。
接着厂里还给四五车间特意出了一条新规定,废品率最低的工人有奖金,前三的奖金分别是五十元,三十元,十元,这奖金真不低,大部分一线工人一月工资都没有五十元恩。
大家伙的积极性被奖金调动了起来,废品率明显降低。虽然设备不给力,工人们要是再用心一些,废品率还是能降低的。
贡献这条计策的人是杨晓卉,她清楚如果一味的惩罚,工人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以后会故意磨洋工什么的,那效率不就低了,这不是她想要的效果。
所以她打了一个巴掌给了一个枣,有处罚就应该有奖励,这样吊着,工人们才会拼命提高生产积极性。
厂里不是没有领导提出要给奖励,可是他们的奖励就是一张奖状加一个搪瓷杯子,她知道有人重视精神奖励,可大家都是俗人,物质奖励才更督促人进步。
什么最能调动积极性,当然是钱啊,简单,粗暴。两手一起抓,精神物质齐全,效率果然稳步提高中,这点奖金跟厂里赚的钱比不值得一提。
这天,杨晓卉站在吴锦生等厂领导后面,看着工人们往卡车上装货,那些货就是已经完工的折叠镜子,这时距离广交会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期间,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的眼睛盯着那些个箱子移不开视线,这里面装的不只是折叠镜子,还有机械厂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们在私底下商量过了,如果这批货在美国打开市场,以后可以专门生产这个啊,这样赚钱赚外汇的好事干嘛要推开啊,谁也不是傻子。
虽然徐科长说过改造过的设备还是可以改回来继续生产五金配件的,可是吃过甜头了,嘴都养刁了,谁还愿意再回去吃那些没滋没味的东西呢。
现在就眼巴巴地等美国那边的反馈了,卖得好,他们这些领导层就合起伙来说服吴锦生,以后就生产折叠镜子了。这事啊,徐科长是置身事外的,无论生产什么,都离不了技术科,没必要趟这浑水。
吴锦生看着卡车离开,转身就要回办公室了,还有一丢的后续没处理呢。
“厂长。”赵科长上前一步,叫住了他。
“老赵,有什么事情吗?”
赵科长回头扫视了一圈,都是自己厂的,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厂长,是这么回事,百货商店的经理前些天来找我,他想要咱们厂的那批货。”
吴锦生听了站着不说话,看他这表情,赵科长心有有点忐忑不安。
赵科长说的货是经过严格检查被挑出来的有瑕疵的折叠镜子,足足有五六百个,以五万为基数,这数量其实很少了,毕竟前期技术跟不上,工人不用心,后期降下来了,不然瑕疵品还会更多。
这些瑕疵品当然不能给外商,当初的合同上标明如果有瑕疵,外商是有权利全部退货,杨晓卉就这点也解释过,外商对商品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果不加这条他们没有竞争优势。
其实都是胡扯,一件商品如果不精益求精,在以后的社会是生存不下去的,她不希望这个自己制造的商品早早就被市场淘汰,那太丢自己的面子,所以她才会和菲利普签订这样严苛的合同,她现在还雄心壮志地想把这件小商品做大做出规模呢。
当看到这些有瑕疵的折叠镜子时,杨晓卉理所当然地想全部销毁,想树立一个优质的品牌,那这些瑕疵品就不能流出市场。
可这想法不符合当前国情,所以她就闭口不说,怕自己这一说,要被全厂上下喷死说浪费国家宝贵的材料。
站在原地思考了几分钟,吴锦生说:“老赵,你把他请过来,到我办公室再说。”
一听这话,赵科长就知道有戏了,他裂开嘴笑,“好勒,厂长,我这就打电话给他,让那小子赶紧来。”
旁边的人都竖着耳朵听呢,他们中也有人打那批货的主意呢,毕竟是出口的商品,
如今只要打上个洋字,有的是人要呢,大家都说外国的产品质量好,就是没这条件买。
只是没想到赵科长速度这样快,见吴锦生已经走远了,他们也各自散开,把消息传出去呢,五六百的数百货商店可吃不下。 ↑返回顶部↑
吴锦生是突然想起来,当初在羊城签订的合同,里面条条框框规定的很严格,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等等,现在回想起来,大部分的条款都隐约带着杨晓卉的意思,难道她当时就想到会有这一出,所以提前拿着尚方宝剑嘛?
想到这里,他不由失笑出声,一个才16岁的小姑娘哪有这样沈的心思啊,他啊是想岔了。
吴锦生的这次会议很成功,思想存在问题的车间工人被点名批评不说,当月的工资还扣了四分之一,其他人看见这样的处罚力度,一个个再也不敢任由瑕疵品混进去了,老实的很。
接着厂里还给四五车间特意出了一条新规定,废品率最低的工人有奖金,前三的奖金分别是五十元,三十元,十元,这奖金真不低,大部分一线工人一月工资都没有五十元恩。
大家伙的积极性被奖金调动了起来,废品率明显降低。虽然设备不给力,工人们要是再用心一些,废品率还是能降低的。
贡献这条计策的人是杨晓卉,她清楚如果一味的惩罚,工人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以后会故意磨洋工什么的,那效率不就低了,这不是她想要的效果。
所以她打了一个巴掌给了一个枣,有处罚就应该有奖励,这样吊着,工人们才会拼命提高生产积极性。
厂里不是没有领导提出要给奖励,可是他们的奖励就是一张奖状加一个搪瓷杯子,她知道有人重视精神奖励,可大家都是俗人,物质奖励才更督促人进步。
什么最能调动积极性,当然是钱啊,简单,粗暴。两手一起抓,精神物质齐全,效率果然稳步提高中,这点奖金跟厂里赚的钱比不值得一提。
这天,杨晓卉站在吴锦生等厂领导后面,看着工人们往卡车上装货,那些货就是已经完工的折叠镜子,这时距离广交会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期间,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的眼睛盯着那些个箱子移不开视线,这里面装的不只是折叠镜子,还有机械厂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们在私底下商量过了,如果这批货在美国打开市场,以后可以专门生产这个啊,这样赚钱赚外汇的好事干嘛要推开啊,谁也不是傻子。
虽然徐科长说过改造过的设备还是可以改回来继续生产五金配件的,可是吃过甜头了,嘴都养刁了,谁还愿意再回去吃那些没滋没味的东西呢。
现在就眼巴巴地等美国那边的反馈了,卖得好,他们这些领导层就合起伙来说服吴锦生,以后就生产折叠镜子了。这事啊,徐科长是置身事外的,无论生产什么,都离不了技术科,没必要趟这浑水。
吴锦生看着卡车离开,转身就要回办公室了,还有一丢的后续没处理呢。
“厂长。”赵科长上前一步,叫住了他。
“老赵,有什么事情吗?”
赵科长回头扫视了一圈,都是自己厂的,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厂长,是这么回事,百货商店的经理前些天来找我,他想要咱们厂的那批货。”
吴锦生听了站着不说话,看他这表情,赵科长心有有点忐忑不安。
赵科长说的货是经过严格检查被挑出来的有瑕疵的折叠镜子,足足有五六百个,以五万为基数,这数量其实很少了,毕竟前期技术跟不上,工人不用心,后期降下来了,不然瑕疵品还会更多。
这些瑕疵品当然不能给外商,当初的合同上标明如果有瑕疵,外商是有权利全部退货,杨晓卉就这点也解释过,外商对商品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果不加这条他们没有竞争优势。
其实都是胡扯,一件商品如果不精益求精,在以后的社会是生存不下去的,她不希望这个自己制造的商品早早就被市场淘汰,那太丢自己的面子,所以她才会和菲利普签订这样严苛的合同,她现在还雄心壮志地想把这件小商品做大做出规模呢。
当看到这些有瑕疵的折叠镜子时,杨晓卉理所当然地想全部销毁,想树立一个优质的品牌,那这些瑕疵品就不能流出市场。
可这想法不符合当前国情,所以她就闭口不说,怕自己这一说,要被全厂上下喷死说浪费国家宝贵的材料。
站在原地思考了几分钟,吴锦生说:“老赵,你把他请过来,到我办公室再说。”
一听这话,赵科长就知道有戏了,他裂开嘴笑,“好勒,厂长,我这就打电话给他,让那小子赶紧来。”
旁边的人都竖着耳朵听呢,他们中也有人打那批货的主意呢,毕竟是出口的商品,
如今只要打上个洋字,有的是人要呢,大家都说外国的产品质量好,就是没这条件买。
只是没想到赵科长速度这样快,见吴锦生已经走远了,他们也各自散开,把消息传出去呢,五六百的数百货商店可吃不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