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义务教育(1 / 2)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贪污腐败影响办学,不管是上级部门乃至中央的专款,包括慈善机构的善款,都将集中在一起,由全国所有的慈善机构派出代表组成的联合执行会来动用,地方政府固然也可以反过来监督。
当然,义务教育是强制执行的,就好比当初东北一样,凡是阻挠义务教育的,都将遭受严惩。
除了义务教育,教育法还规定,十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的学子,如果愿意继续学业的,将根据学校种类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
小学一律实行四年制,小学毕业时,根据孩子多年的学习状况来决定孩子进入什么样的中学。
第一类学校,接纳小学四年成绩最好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八年的学业、高中会考合格并拿到毕业证书后,无需参加“高考 ”,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上大学,至于上什么样的大学,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成绩。
这类学校后面两年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是确是补贴最多的,民众基本上只需要象征性的上缴一点钱。
第二类学校接纳的是小学四年成绩中等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三年制技术专门学校或者三年制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是需要进行高考的,成绩合格才能进入大学。而选择三年制技术专门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可以直接走向社会,如果愿意继续学业,则进入高等技术专门学校读书。
第三类学校接纳小学四年成绩靠后的学生,直接进行有针对性的六年制综合中学的学业,十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则走向社会。
这三类中学的学生是可以转学的,依据学业成绩,第三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二甚至第一类学校,第二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一类学校,当然,只要自己愿意,也可以反向转学。
这个制度是李安生提出的,效仿了后世的德国义务教育体制,因为这个体制不乏合理之处,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和兴趣的发展程度和方向是有差异的,人人读大学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而在中国,最为缺乏的就是有知识的,甚至是只要能识字算数的一些起码人才。
可想而知,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极大的比例都会向第三类学校倾斜,至多第二类,可以上一些技术专门学校。
而第二类学校中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大部分也将给安排到小学教师这个职位上面。
这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有它的合理之处。
整个国民教育、素质、知识层面的改善,是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在东北,目前产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他阶层相差不大,在社会权利方面是完全平等的,除了工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就连向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也开始挺直了腰杆。
李安生从一开始主政东北,就开始推行这个计划,已经初步有了点成效,正是大批经过职业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使得东北出现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增强了东北的发展后劲。
在东北,种田可不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只要种好了,不仅是粮食,其他农作物都能挣钱,而且产量越高,质量越好,越能体现本事,东北的农业学校是专门学校,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先例。
而东北目前许多工业的技术工人,也成为了高收入阶层,开始加入到娶媳妇先锋军行列,没办法,这年头,收入高而且还有手艺,将来有保障,不愁过上挨饿受冻日子,姑娘们都趋之若鹜。
李安生希望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下去,希望将来的东北百姓再也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类似“读不好书,你就去做工人、做农民”这样的话。
三年制的高等技术专门学校,也将成为有志于在工业道路上走的更远的学子最热门的选择,同时也为民主工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
这个高等技术专门学校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是国家也进行财政补贴,毕竟他们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比珍贵的高级技师与工程师。
义务教育的所有收费都是全免,学校还必须提供午餐,在偏僻的乡村,政府必须为学校免费提供接送车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若要住校,则享受学校的困难补助。私立中小学,在允许学校收费的同时,国家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
东北在今年将会实现一项较为关键的教育措施,那就是在整个东北,实现全部学生营养午餐,贫困家庭孩子免费住宿,学生一年免费两套夏装两套春秋装两套冬装,偏远地区孩子校车接送。
这种校车自然是汽车,但是是卡车,至于要不要装甲卡车,这个还在讨论之中,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随便一提都是几百万元的支出。
有些人认为现在东北的公路还没有普及,车辆也不多,孩子的安全没有问题,只是卡车的越野性能需要提高;而也有些相反意见,认为接送孩子的校车还是以装甲卡车为好,将来逐步设计专门的校车。
用李安生的话来说,砸锅卖铁大借外债也要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安全的上学。
虽然整个中华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还有大笔的外债要还,但是总体消除了军阀混战的隐患,也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到军事上头,没有大量的贪污腐败出现,财政收入的状况正在改善。
虽然中国陆军大扩军以及海军制定了造舰计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军费支出就占了政府支出的绝大多数。
今后军费逐年会大幅下降,毕竟整个军队建设正在走向成熟,武器装备列装也已经进行大半。
由于都是自主产权的武器装备,所以相比后世历史北洋时代以及军阀混战时代,中国每年都要进口数十万条步枪上千门火炮,花费大量的宝贵财政收入,在武器装备上的支出反而少了很多。 ↑返回顶部↑
当然,义务教育是强制执行的,就好比当初东北一样,凡是阻挠义务教育的,都将遭受严惩。
除了义务教育,教育法还规定,十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的学子,如果愿意继续学业的,将根据学校种类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
小学一律实行四年制,小学毕业时,根据孩子多年的学习状况来决定孩子进入什么样的中学。
第一类学校,接纳小学四年成绩最好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八年的学业、高中会考合格并拿到毕业证书后,无需参加“高考 ”,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上大学,至于上什么样的大学,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成绩。
这类学校后面两年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是确是补贴最多的,民众基本上只需要象征性的上缴一点钱。
第二类学校接纳的是小学四年成绩中等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三年制技术专门学校或者三年制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是需要进行高考的,成绩合格才能进入大学。而选择三年制技术专门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可以直接走向社会,如果愿意继续学业,则进入高等技术专门学校读书。
第三类学校接纳小学四年成绩靠后的学生,直接进行有针对性的六年制综合中学的学业,十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则走向社会。
这三类中学的学生是可以转学的,依据学业成绩,第三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二甚至第一类学校,第二类学校的学生可转到第一类学校,当然,只要自己愿意,也可以反向转学。
这个制度是李安生提出的,效仿了后世的德国义务教育体制,因为这个体制不乏合理之处,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和兴趣的发展程度和方向是有差异的,人人读大学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而在中国,最为缺乏的就是有知识的,甚至是只要能识字算数的一些起码人才。
可想而知,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极大的比例都会向第三类学校倾斜,至多第二类,可以上一些技术专门学校。
而第二类学校中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大部分也将给安排到小学教师这个职位上面。
这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有它的合理之处。
整个国民教育、素质、知识层面的改善,是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在东北,目前产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他阶层相差不大,在社会权利方面是完全平等的,除了工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就连向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也开始挺直了腰杆。
李安生从一开始主政东北,就开始推行这个计划,已经初步有了点成效,正是大批经过职业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使得东北出现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增强了东北的发展后劲。
在东北,种田可不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只要种好了,不仅是粮食,其他农作物都能挣钱,而且产量越高,质量越好,越能体现本事,东北的农业学校是专门学校,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先例。
而东北目前许多工业的技术工人,也成为了高收入阶层,开始加入到娶媳妇先锋军行列,没办法,这年头,收入高而且还有手艺,将来有保障,不愁过上挨饿受冻日子,姑娘们都趋之若鹜。
李安生希望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下去,希望将来的东北百姓再也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类似“读不好书,你就去做工人、做农民”这样的话。
三年制的高等技术专门学校,也将成为有志于在工业道路上走的更远的学子最热门的选择,同时也为民主工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
这个高等技术专门学校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是国家也进行财政补贴,毕竟他们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比珍贵的高级技师与工程师。
义务教育的所有收费都是全免,学校还必须提供午餐,在偏僻的乡村,政府必须为学校免费提供接送车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若要住校,则享受学校的困难补助。私立中小学,在允许学校收费的同时,国家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
东北在今年将会实现一项较为关键的教育措施,那就是在整个东北,实现全部学生营养午餐,贫困家庭孩子免费住宿,学生一年免费两套夏装两套春秋装两套冬装,偏远地区孩子校车接送。
这种校车自然是汽车,但是是卡车,至于要不要装甲卡车,这个还在讨论之中,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随便一提都是几百万元的支出。
有些人认为现在东北的公路还没有普及,车辆也不多,孩子的安全没有问题,只是卡车的越野性能需要提高;而也有些相反意见,认为接送孩子的校车还是以装甲卡车为好,将来逐步设计专门的校车。
用李安生的话来说,砸锅卖铁大借外债也要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安全的上学。
虽然整个中华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还有大笔的外债要还,但是总体消除了军阀混战的隐患,也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到军事上头,没有大量的贪污腐败出现,财政收入的状况正在改善。
虽然中国陆军大扩军以及海军制定了造舰计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军费支出就占了政府支出的绝大多数。
今后军费逐年会大幅下降,毕竟整个军队建设正在走向成熟,武器装备列装也已经进行大半。
由于都是自主产权的武器装备,所以相比后世历史北洋时代以及军阀混战时代,中国每年都要进口数十万条步枪上千门火炮,花费大量的宝贵财政收入,在武器装备上的支出反而少了很多。 ↑返回顶部↑